田倩倩
深度學習是提高語文素養的一種手段,建造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我們要通過用課堂互動行為強化語言能力的培育、想方設法幫助學生進行課堂閱讀、通過美文賞讀提升學生寫作素養、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
一、深挖語文要素,結合課標分析本課目標
我們語文教學的指路明燈就是部編教材的語文要素和《語文課程標準》,要從深處挖掘目標,才能在課堂教學上,教有所以依,學有所憑。深度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課上的學習,更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挖掘的教學內容精華的深度。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人文主題:“金秋時節”,核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學寫日記。依據單元目標,設計本課目標
目標一:通過聯系上下文,換詞等方法理解“五彩繽紛”,通過做動作,想象畫面理解“頻頻點頭”,通過做動作理解“你擠我碰”。
目標二:通過反復閱讀,找到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從而理解“總起句”。
目標三: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比喻擬人的寫作手法,學會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會讀abab詞語等,從而感受秋雨,激發熱愛自然的感情。
二、注重課堂積累,結合已有知識理解課文
課本是孩子們學習新知識的主要陣地,每節語文課都能不斷背誦積累并且練習,孩子們的遣詞造句能力潛移默化中能夠得到顯著提高。在其他課文的學習中,孩子們會主動積累畫出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當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時,我會布置孩子們進行課前預習,他們已經習慣,在課文中畫出好詞好句,并背誦,第二天在課上同桌進行交流。只有在積累中才能實現更深層次的深度學習。
三、進行深度開發,鞏固舊知拓展新知
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只注意孤立的、個別的問題解決,應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度的二次開發,對教學進行系統設計,引導學生發現文本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拓展所學的知識,把握思維拓展的絕佳機會。
我曾聽過一節《天鵝的故事》第二課時的公開教學,整節課環環相扣的四步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整個教學設計,教師先引導學生把故事還原到一句話,然后層層疊加文本內容,演繹出故事的三種寫法,在故事的三種寫法的比較中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理解作者運用“場面描寫”“點面結合”“故事套故事”等寫作形式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從而試圖幫助學生建構起文本的意義與形式之間的內在聯系,使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思維拓展的具體要求都得到很好的體現。
深度學習是一個過程,要在學生的學中不斷挖掘新的知識,我們課堂上的“深度學習”,就是要通過創新的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而且學生能夠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