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敬玲
考生在寫議論文時,除了要有正確、鮮明的觀點,典型、有力的論據和恰當的論證方法外,還要重視文章的論證結構。一篇文章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全局觀等各種能力水平和素養??紙鲎魑牡南迺r性又要求考生的寫作速度,腦海中有了清晰的結構,就會下筆流暢不凝滯。
常見的論證結構有:“總—分—總”式結構、并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等。其中最受學生青睞的是并列式結構。下面著重論述一下論證結構中的并列式結構。
并列式結構是指在論證思路中,為了論述的方便,將文章的中心論點在本論部分分解成幾個平行的、并列的分論點,或是把論據并列起來,論證的幾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
一、并列式論證常見的結構模式
引論:提出中心論點。本論:(1)分論點一(或可獨立成段):論據+分析;(2)分論點二(或可獨立成段):論據+分析;(3)分論點三(或可獨立成段):論據+分析。結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發出號召。
二、并列式論證的分解方法
1.并列分解“是什么”
分解“是什么”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1)就其內涵而言。如話題“自嘲”可以按如下這樣分解:自嘲,是機敏的退讓;自嘲,是面對缺點的勇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2)就其外延而述。如話題“肩膀”可擴展為三個分論點:肩膀裝載著幸福,是親情的牽掛;肩膀承載著快樂,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搭載著甜蜜,是愛情的相守。
2.并列分解“為什么”
這是因果關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論點后,從不同的側面來闡釋。如以“貧困也是一筆財富”為題進行作文,題目已經表明了中心論點,那么分論點就該回答“貧困為什么是一筆財富”,可以這樣設計:貧困可催有志者奮發圖強,改變命運,窮則思變;貧困可以培養人的意志和毅力;貧困能增長人的能力,人的許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鍛煉出來的。
3.并列分解“怎么樣”
這是從解決問題的途徑來進行分解。如話題“人生的加減法”可以提出:面對人生的加減,要攜一顆淡然之心;面對人生的加減,要加一點自然的清逸野氣;面對人生的加減,貴在堅持自我。
4.并列分解“會怎樣”
這是從會有什么樣的意義或影響來進行分解。如話題“放飛心靈” 可以這樣設計:放飛心靈,可以淡泊明志,成就偉業;放飛心靈,可以寧靜致遠,瀟灑人生;放飛心靈,可以撥云見日,柳暗花明。
三、提煉分論點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扣得住。所列的幾個分論點應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不能一個從“類”的角度,一個從“因”的角度,造成邏輯混亂。
2.分得開。分論點之間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疊,沒有包容關系。這樣能夠使作文內容更充實。
3.排得順。分論點先后順序要合乎邏輯,合乎情理。例如:人——集體——國家,物——人。
總之,結構對于一篇好的作文而言,就像房屋的框架,只有框架合理堅固,才能建造出美觀的房屋。讓我們一起利用好文章結構的杠桿,寫好作文,獲得評卷老師的青睞吧!
【注】本文系校本課程“作文素材積累與寫法指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