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多元情境法”指的是老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需要,以直觀性的方式將語文課本知識所描述的背景知識或者故事人物展現(xiàn)出來,以促進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有深入性的理解和掌握。從教學效果上來說,多元情境法的教學模式將對新舊知識的銜接、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間的矛盾做到更好的解決。積極實施初中語文多元情境法教學模式,有助于對教學狀態(tài)的激發(fā),使得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披文入情”“沿波討源”,理解課文故事情節(jié)、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感,有助于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課程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生活類情境模式下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活動
將語文知識的教學活動融入社會實際生活中,這樣將更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增加學生的情感實踐,使初中語文課程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他們徜徉在語文知識學習的快樂殿堂上。
以初中課文中朱自清《背影》這一課為例。這篇課文中將父親買橘子的情節(jié)寫得十分的動人,令人看起來覺得很心酸,令人印象深刻。這種“以小見大”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見到。基于此,初中語文老師就可以向?qū)W生進行提問:你們的父母做過什么樣的事情最令你感動呢?有關(guān)親情的話題總是很多,這樣就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類似的情感體驗,將使得學生產(chǎn)生共鳴心理。
二、在科技類情境模式下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活動
不同的時代都有著自己的流行色,當前人類社會進入到信息時代,最流行的莫過于互聯(lián)網(wǎng)。在當前的發(fā)展趨勢下,最顯著的標志就是信息技術(shù)進入普通校園,使得當前的科技情境更加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這樣就為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撐。
例如,《草船借箭》這一課,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特征是敘事性強,這樣使得課文中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等語文特征都能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語文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積極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shù),向?qū)W生進行播放電視劇中有關(guān)“草船借箭”的片段,讓學生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借助視頻的形象性,學生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借助科技的力量,學生對文章的感悟?qū)⒏睿虒W效果的提升將是不言而喻的。
三、在問題情境模式下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強化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提問是十分常見的形式,也是初中語文老師經(jīng)常使用的武器。在初中語文老師的眼中,在課文教學活動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和時機,學生都應該具有問題意識。老師要掌握好教學問題的時機和方法,這樣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強化教學效果,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語文學習思維的養(yǎng)成。
比如,在講解《孔乙己》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讀,在課文中找出具有典型性的病句。布置完這項任務后,學生難免會感到詫異:作為大文豪的魯迅先生文章中還有病句,還被選為初中語文課文?再加上老師一本正經(jīng)的布置,學生帶著疑問,馬上就投入到課文閱讀中。有的學生就能很快地找到這句話,“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老師進一步追問,這句真是個病句嗎?這樣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會激發(fā)出來,學生就以這個病句為話題,展開激烈的語文知識討論。
四、在自主類情境模式下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活動
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推動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打造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核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開展各類多元情境法教學活動,這樣可以強化初中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群體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同時讓學生做到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資源共享,學習方法共鑒。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積極激勵和引導學生,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走進魯迅、認識魯迅和學習魯迅”為主題開展自主化學習活動,使得學生在自主化的學習活動中接受魯迅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這樣將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