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輝
摘要:眾所周知,有效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有很大幫助。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名體育教師,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以及當前體育學科的存在現狀和培養目的,要求體育老師通過有效的學生的體育鍛煉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團隊凝聚力和競爭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體育教學; 中學生;心理素質
一、注重體育教學,培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學時期的體育教學,應該通過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指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幫助學生正確面對人生失敗和挫折。而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能夠提升身體素質,還可以增加心理抗打擊和承受能力,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能沉著應對各種挑戰。
二、注重體育教學,培養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
中學階段學生處在一個叛逆的時期,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抓住時機,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通過體育訓練,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敢于面對困難的精神,體會運動的樂趣,增強抗挫折的能力。比如在跳山羊的游戲中,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還要克服心理的障礙。
老師除了教會學生動作要領,還要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學生在獲得成功喜悅的同時也會變得更加堅強,不怕困難,會更有成就感,久而久之會更加喜歡體育運動。比如舉行各類比賽等集體活動,讓學生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三、注重體育教學,探索培養心理素質的方法
(1)創設教學環境。鑒于中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受到限制的現狀,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就尤為重要。而輕松愉快的體育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更快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要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要適時鼓勵學生,及時肯定表揚進步學生。要積極開展社團活動,比如籃球,體操,羽毛球等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2)激發運動興趣。作為體育老師,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前提下,以學生運動興趣為出發點進行課堂設計,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運動特長,幫助學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活動,從而帶動身邊的學生產生體育運動興趣。
老師要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鍛煉活動,把學生的長處在體育鍛煉中充分的發揮出來。
中學生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老師可以根據當前社會競技比賽等熱點新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充滿自信的進行體育鍛煉。
(3)鍛煉運動意志。學生的身體素質參差不齊,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體育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適當的調整教學強度和難度,制定相應的運動方案,最大限度的調動每一個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摒棄傳統的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訓練中堅持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采用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各種運動技能,樹立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達到良好訓練效果。
(4)培養競爭能力。當前社會,人生的價值就是在競爭中體現自我。體育的發展過程,就是運動員的表現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在競技時的完美發揮,以及取得更好競技成績的一個過程。老師創設的每一個運動項目,要讓學生在競技中敢于表現自我,發揮競技水平,體現自己的競爭能力。例如籃球學習,老師要鼓勵學生依據自身優勢,大膽發揮自己技能水平,達到完美的競技效果,表現出自己的技能優勢。例如長跑、跳遠,要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以劉翔為例激勵學生做到更好、更高、更強。通過學生長期的體育鍛煉,逐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好,提升競爭能力。
四、結語
中學體育教學,總而言之,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應該當作教學的重點。中學生年齡都在十幾歲,正處在青春的叛逆期,當獨自面對社會各種各樣的困難時,很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中學體育教學要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心里變化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教學活動,激勵學生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要抓住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鍛煉、競技比賽提高整體的素質,進而讓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瑤.體育教育中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方法研究[J].運動精品,2018,37(11):79-81
[2]劉莉莉.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訓練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S1):40-45.
[3]單萍.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訓練的基本方法[J].湖南商學院學報,1999,(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