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晴 于杰 于淼 于海燕
摘 要:新時代的大學生處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既是中國發展成果的受益者,又是重大使命的承擔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應注重對大學生使命意識的培養,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在講授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使命意識教育,使大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先進青年發揮的重要作用,明確新時代自身肩負的歷史重任,激發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生;使命意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58
使命是指一個人應完成的任務和應盡的責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曾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大學階段是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也是大學生使命意識形成、發展、成熟的黃金時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應當通過一次次真實歷史事件的講述,使青年大學生認識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始終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引導大學生認清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激勵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1 轉變教育理念,重視使命教育
“綱要”課是以講述中國近現代歷史為主的大學生必修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綱要”課“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學生通過學習本門課程,全面系統地了解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積貧積弱、飽受滄桑,以及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艱苦斗爭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使命意識應當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精神主線。使命意識是與中國共產黨相伴而生的,并在我黨的發展歷史中始終堅持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明確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共產黨人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歷史。正是使命意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以不怕犧牲和英勇奮斗的精神狀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在現實教學中,使命意識教育常常出現教材不重視、教師忽視、學生輕視的現象。首先,“綱要”課教材主要從理論的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描述,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方面涉及較少。事實上,使命意識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斗爭的精神動力,具有特殊的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其次,受教材影響和課時限制,一些教師在講授時常常忽略將歷史事件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相結合,對黨史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講解不夠深入,沒有將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與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講透徹。最后,教師講授不深入,導致學生對歷史事件理解不全面,對使命意識認同程度不高,甚至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沒有真正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育人的目的。
使命意識是中國共產黨有別于其他政黨的主要方面,它像一面旗幟始終激勵著共產黨員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綱要”課教師應提升對使命意識的重視程度,在教學中講述史實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引發他們對真實歷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從歷史事件中提升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其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對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突出專題教學,貫穿教學過程
目前,高校“綱要”課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有的教師還停留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中,在教學中忽視了歷史使命對歷史事件的推動作用。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意見》指出:“在繼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優秀傳統教育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綱要”課教師應當突出專題式教學的優勢,將使命意識貫穿到課程教學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與整合性,注重各章節之間的必然聯系,將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理、歸納、提煉和升華,并以專題的形式展現出來,實現教材模式向教學模式的轉變。專題式教學模式能夠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為主線,將史實重新串聯起來,使教學更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風格,提升學生對“綱要”課的興趣。
事實上,大學生使命意識教育是既具有歷史傳承性又與時俱進的,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的境況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自誕生起,中國共產黨就意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并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不屈不撓的偉大斗爭。使命意識就像一條紅線,貫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始終,并最終推動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綱要”課教師應當在講述黨史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青年對歷史的推動作用上,通過戊戌維新運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等讓學生體會到歷史上每當國家有難,青年都會挺身而出,不畏強權地追求真理、捍衛主權。提醒當今大學生勿忘國恥,承擔使命,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3 開展實踐教學,注重學以致用
實踐教學是鞏固學生課上學習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最有效途徑,也是“綱要”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綱要”課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大學生科學的歷史觀、理性的愛國精神、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以及觀察分析社會歷史問題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綱要”課教學內容緊湊,教師理論講述過多容易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產生割裂感,缺少整體連貫的歷史觀。針對這一現象,“綱要”課教師應當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結合學生實際,帶領學生觀看一些與所講歷史事件相關的影像資料或電影,如《開國大典》《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七七事變》等,使學生更生動直觀地理解教師講過的歷史事件,并將學過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更深刻地理解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必然性。但一些影視作品為了達到吸引觀眾眼球的目的,在拍攝過程中可能會添加一些虛構成分,這就需要“綱要”課教師在教學中適時加以引導,避免學生對歷史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