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莎 張露
摘 要:《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自啟用以來,發揮著“以票控費、以票促收”的財政作用,是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工作進行審核的重要憑證。但就現狀而言,行政事業單位在使用專用收據時,很多方面并不規范,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本文對行政單位對專用收據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完善措施,以期望工會工作及其他行政工作的順利進行與開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41
2018年,為推進專用收據電子化管理改革,使工會經費收入和專用收據的監管效率及水平全面提高,新版《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機打票)在各級工會得以正式啟用,全面取消使用手工票據,全總財務部推行的“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軟件”已在各級工會廣泛應用,推動了專用收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專用收據的準確性和效率。
1 《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的意義和作用
新版《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自啟用以來,發揮著“以票控費、以票促收”的財政作用,解決了過去《工會經費撥交款專用收據》用途單一的問題,能夠為《工會會計制度》所確認的5項工會經費收入來源開具合法有效的財政收據,使得工會會計工作更為規范,財務管理更為合理,審計基礎更為強化。同時,有效確認收入,能堵住工會收入管理易產生的漏洞,防止截留經費、私設“小金庫”等違紀違規行為。全總財務部推行的“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軟件”已在各級工會廣泛應用,推動了專用收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專用收據的準確性和效率。
2 行政事業單位在使用專用收據時應注意的問題
(1)撥繳經費收入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時,應按單位行政實際撥付金額全額。根據工會會計制度和現行的工會分成體制,各級工會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應按實際劃分經費進行核算,《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按全額開具,收據內容填寫應按“XX年X月撥繳經費(含應付上級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工會在向上級工會上解經費時,上級工會不應再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這是因為工會系統的上、下級工會之間依法建立了經費上繳下撥的預算管理關系。
(2)“會費收入”和“撥繳經費收入”應分別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在實際工作中,單位行政財務統一代扣會費的部分單位工會,也會把撥繳的經費一起撥付給工會,這時也應當分別開具收據,因為會費收入繳款主體是“XX單位工會會員”,即行政事業單位工會會員,他們是按《中國工會章程》向工會繳納的會費,單位行政不承擔這部分費用,不以《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作為支出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工會可以在公示欄公開專用收據。而撥繳經費收入屬于單位行政的成本,根據工會法,單位行政定期向工會撥繳經費,按全體職工工資總額的2%,單位行政可以在稅前依據《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列支。
(3)“上級補助收入”不應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上級補助收入是行政事業單位工會從上級工會取得的非財政性收入,用以補助正常業務資金,實際上是工會經費內部流轉行為,屬于“調劑收入”,上級工會對行政事業單位工會收繳工會經費收入時,無需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同時,上級工會對行政事業單位工會劃撥補助款時,行政事業單位也無需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
(4)“行政補助收入”可以按單位行政劃撥的全額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工會經費的合法收入來源包括了政府和單位行政對工會的補助,《工會會計制度》也明確了應把行政補助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工會的一項合法收入加以規定,并且單獨設置了會計科目——“行政補助收入”進行核算。當工會經費不足時,行政按照自愿原則給予工會補助,工會入賬時計入“行政補助收入”,同樣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
(5)“事業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收入”開票要注意區分性質。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工會將工會資產參與投資入股,與被投資方共同承擔風險,接收利潤分配,從股票銷售業務以外的股權轉讓收入或被投資方收取的稅后股份紅利時,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類投資人可以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屬于財政票據);但是,如果行政事業單位工會與被投資單位或附屬單位非出資和被投資的關系,是資產租賃行為,因為只是約定按一定額度收取對方稅前的固定收益,此時應該開具稅務發票,而不應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行政事業單位工會收取房屋租金或者其他經營服務性收入時,則應當開具稅務票據;但是,獲得例如銀行存款利息、資產盤盈、固定資產處置凈收入等“其他收入”時,可以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
(6)行政事業單位工會一般不產生社會捐贈行為,不能使用《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開具“捐贈收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的有關規定,對依法成立的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和公益性社會團體,可以接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自愿無償且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公益性群眾團體可以申請認定稅前扣除資格:一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至第(八)項規定的條件;二是縣級以上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直接管理其機構編制;三是單獨核算接受捐贈的收入以及用捐贈收入進行的支出,且申請前連續3年接受捐贈的總收入中用于公益事業的支出比例不低于70%。因此,在目前相關政策下,只有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各級地方工會才有可能具備公益性群眾團體的條件,行政事業單位工會作為基層工會是不具備條件的,即行政事業單位工會在單位內部可以開展定向募捐活動,但是不允許面向社會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公益性捐贈。當然,各級地方工會向財政和稅務部門申請認定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后,應該向財政部門申領開具“公益事業捐贈票據”,也不能開具《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捐贈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