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鴻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種類越來越豐富,娛樂生活也日趨多樣,導致小學生飲食不規律,沉迷電子產品,體質逐漸下降。近年來,小學體測的結果更令人震驚,小學生的部分體能指標呈下降趨勢,體質健康不容樂觀,需要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故結合工作經驗,先分析小學生身體出現健康狀況的原因,再闡述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提高的有效策略,旨在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體質健康;身體素質;途徑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94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小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生只有從小就認識到體育鍛煉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夠有強健的體魄和充沛的動力去學習和生活。因此,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備受關注,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并不十分理想,有的小學生過度肥胖,有的小學生身體虛弱,還有的小學生出現了近視眼,成為影響小學生發育的絆腳石。因此,如何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小學生體質下降,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教師應該開展多樣化的體育運動活動,吸引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呼吁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多方共同發力,幫助小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好品質。
一、小學生身體出現健康狀況的原因
(一)過分重視學習成績,忽視體質健康
近幾年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小學生體質健康卻有所下降,肺活量不足、身體超重、近視率居高不下,這些已威脅到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分析其原因,還是應試教育思想在作祟,很多家長和教師過分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中教師以語數外的主科教學為主,忽視了體育教學,甚至會占用體育課時進行主科教學,導致小學生的校內運動時間不足。在課后,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給小學生報名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和特長班,把小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鍛煉時間嚴重不足。
(二)長輩過于溺愛孩子,缺乏關愛管教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備受溺愛,“隔輩親”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許多長輩對孩子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對孩子百般寵愛,一味嬌慣。父母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卻對長輩的“好心”無能為力,陷入了教育的尷尬境地。這樣的孩子長期處于長輩的呵護下,會變得自私自利,不理解感情,不懂感恩,認為長輩付出的一切都理所當然,吃不了生活的苦,認為體育鍛煉又苦又累,不會主動去運動,使得小學生的體質每況愈下。
(三)學生沉溺電子產品,逃避體育鍛煉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對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出現,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很多小學生開始沉溺于電子產品之中,頻繁地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睡眠質量,對小學生的視力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還會影響小學生的新陳代謝,擾亂小學生的生物鐘,使小學生的免疫力下降,疾病多發,有的小學生甚至會產生厭學、叛逆、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對小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
二、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傳統觀念,實施科學指導
教育部曾明確指出:“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嚴禁擠占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很難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小學生們被沉重的課業負擔所累,教師對小學生體育鍛煉不重視,有些學校都用“成績第一”取代了“健康第一”,小學生很少甚至都沒有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學校和教師要徹底摒除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來培養小學生的運動意識和體育精神,促進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把體育教學作為提升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學校要向各科教師強調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還要加強對教師的監管,任何教師不得占用體育課,也不能以“壓堂”的方式占用小學生的課后時間,保障小學生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運動理念扎根于小學生的心中,提高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把體育鍛煉當成一種生活習慣。教師要對學生的不良運動習慣進行指導和糾正,使小學生以正確的理念和方式參與運動,讓每一個小學生都有所收獲。
(二)培養體育興趣,養成鍛煉習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體育運動也是如此,只有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才會讓小學生愛上運動,才會把體育鍛煉當成一種生活習慣。小學生天生就活潑好動,對外界新鮮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對體育的老調重彈只會讓小學生感到厭煩。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豐富小學生的運動意識,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在日常教學中,體育教師可利用小學生喜歡的故事或動畫情節進行課程導入,活躍教學氛圍,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了降低小學生體育技術學習的難度,體育教師可在教學中加入游戲環節,多安排一些競賽類的課程和娛樂性的活動,讓小學生在體育課上真正動起來,激發小學生自主鍛煉的熱情,培養小學生的競爭意識,養成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體育教師還要積極參與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根據小學生的愛好和需求,設計一些個性化的體育項目,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改變小學生被動進行體育鍛煉的局面。其他學科的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結合教學內容,抓住時機,向小學生滲透健康思想,給小學生分享一些運動的技巧,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