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清以 胡民

摘 要:金融科技行業作為成都市近兩年來發展的新興行業,對成都市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市必須尋求自身發展金融科技行業的特點,制定適合其特點的發展戰略,以促進成都市金融科技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從政策、應用場景、人力資源等不同角度來分析成都市發展金融科技的優勢與劣勢,探索發展成都市金融科技的最優路徑。
關鍵詞:金融科技;路徑;優劣勢;成都市
中圖分類號:F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01
0 引言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等概念的興起,科學技術逐漸與社會各行各業進行融合發展,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力度較大的金融行業也開始出現“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型詞匯,其中“金融科技”涵蓋了一切以科學技術支持傳統金融業務的手段。
金融科技的發展共經歷過三個階段,如今金融科技的發展已進入3.0階段,在此階段以IT技術為標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科學技術的出現,進一步加深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金融科技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創新。
1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1.1 優勢
(1)政府的支持。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發文正式批復《四川省金融科技應用試點方案》,四川省科技廳表示將會同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對納入試點的“基于密碼技術的金融安全服務管理”等相關項目加強指導,同時加強區塊鏈、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金融科技試點領域的支持。2020年9月7日,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擬符合2020年成都市金融科技企業認定標準的企業名單的公示》顯示,有19家企業符合2020年成都市金融科技企業認定的標準。各項有關發展四川省成都市金融科技方案的頒布與實行直接推動了成都市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將更具有規劃性、長期性和穩定性。
(2)消費群體龐大。成都市金融機構近年來的年末貸款余額在不斷地增加,并且以個人消費貸款為主的短期貸款也在呈現增長的趨勢,至2018年成都市金融機構個人短期貸款及透支余額增長至11083782萬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14.8%。以互聯網為技術依托的消費金融帶來了成都市人民消費支出的變化,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在逐年增長,至2018年末,以達到人均27312元的消費水平,與此同時,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也在不斷地增長,2018年達到人均15977元的消費水平,較2017年同比增長9.3%,是2010年的2.8倍。2020年受疫情影響,成都市消費指數呈劇烈的波動,但是在市政府的領導下,到2020年上半年,成都市消費品市場復蘇勢態良好。成都統計局表示:通過互聯網平臺發放2億元成都消費券,使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91.6億元。其中互聯網零售增勢較好,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8.4%,拉動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8個百分點。
2013年至今,國內狹義消費信貸余額在逐年增長,并且互聯網消費金融對狹義消費信貸余額的滲透率也不斷地在增高,至2019年,其滲透率以達到18.18%。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歷章在四川省2020第三屆金融科技發展峰會上表示,天府新區當前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圈已經初步建成。龐大的消費群里有利于為成都市消費金融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
(3)金融業在第三產業中的地位逐漸上升。《成都金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將成都市打造成中國新型金融先行區,創新發展數字金融,同時全面發展普惠金融。成都市在明確自己的金融科技發展路線與規劃后,結合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的優勢,優化與升級金融產業的結構。金融業屬于第三產業,近年來成都市金融業的產出占第三產業的總產出比重越來越大,2010年其比重為15.70%,至2018年末,金融業產出占比第三產業總產出的21.07%。金融科技生產的高效率、高質量使得成都市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成都市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行業環境。
1.2 劣勢
(1)缺乏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目前,成都市內僅西南財經大學設置了金融科技專業,其他學校僅開設金融、金融工程等專業,并未將金融于計算機專業進行交叉融合,缺乏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方面的滯后與缺失,是成都市缺失金融科技人才的根本。與此同時,2020年全國范圍內金融科技行業與先進省份及直轄的平均月薪水平均在19000-20000元左右,且呈上升趨勢,反觀四川省金融科技行業的平均月薪水平,自2018年起逐年下降,至2020年,其平均月薪水平僅有7700元左右,較2019年同比下降36.17%。成都市與先進省市的薪資水平之間較大差距導致成都市金融科技行業的薪資對人才的吸引力逐年下降,使得當下國內金融科技人才主要扎堆在一線城市。
(2)市場體系不完善。由于成都市仍處于金融科技發展的初期階段,導致金融科技市場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產品質量、風險補償與轉移機制仍不完善,并且,相較于先進城市,成都市金融科技企業數量少、應用場景單一,這些硬性條件在短時間內無法快速達到高水平,這對成都市發展金融科技行業的積極性產生了一定的打擊。
1.3 機會
近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以扶持金融科技產業發展。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首次從國家層面對金融科技發展做出全局性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三年我國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同時,根據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所發布的《天府·中國金融科技指數》來看,在全國范圍內,四川省金融科技總指數排名第7,總指數為27.01,整體行業環境排名較為可觀,且其總指數排名仍居于西部省份第一。在中央與四川省在加速布道金融科技的有利大環境下,成都市如何根據自身的優勢,將金融科技運用到怎樣的生活場景中?如何在新科技時代背景下,構建有效的監管體系?如何培養與吸引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等,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成都市未來發展金融科技行業所需要攻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