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伊
摘 要: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關鍵在于消除信息壁壘,這就需要在大數據背景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構建整合多維度政務信息、信貸數據的省級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該信用信息平臺必須以政府為主導,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數據的采集整合、深度挖掘與互聯共享,并以法律法規、合理運營、技術運用及人才選育作保障,打破政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關鍵詞:大數據;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融資
中圖分類號:F27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18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信用信息的匱乏、政銀企間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關鍵。而建立歸集多維度企業信用信息的平臺能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與征信效率,促進政府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優化市場的資源配置,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時,隨著近年來大數據的興起,征信難、信用評級不合理等問題得到了解決。因此,應依托于大數據技術,在政府引導下打通各部門、銀企間信息壁壘,通過建立更客觀的信用評價體系,構建銀企對接式、開放共享的省級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
1 研究背景
1.1 加快構建信用信息平臺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并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國務院在2012年2月、2014年6月先后出臺《征信業管理條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強調要加快信用信息系統體系建設的完善進程。通過行業及地方信用信息系統、征信系統、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的建設,構建信用信息互換共享的信用信息網絡,推進信用信息的搜集、整合及應用。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綱要,國家發改委于2014年末制定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年重點工作任務(2014—2016)》,指出各地區、各部門應依法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及應用等的相關規章制度,推進政務信息與金融機構之間信用信息互通,尤其要注意建立省級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全國各省均穩步推進公共信用數據庫和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部分省的社會信用體系集成化建設成效明顯,如江蘇省在信息采集方面實現了地區全覆蓋,信息應用基本完成了各類平臺的信息共享,以及與金融機構、第三方機構等各類機構的互聯互通。這為省級平臺的搭建提供了信用數據源的基礎。
1.2 推進大數據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2014年8月,國務院在《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整合各項政務數據破解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缺失的難題,首次將大數據征信理念納入政策中。
如今,較為成熟的大數據技術能在數據采集、整合、加工及應用等方面為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使得數據的綜合處理更有效率、出具的信用報告趨向多元化發展,能通過信用評級模型的設計及算法多維度考察企業的信用。
1.3 搭建省級平臺彌補市級平臺存在的缺陷
目前,國內已有江蘇蘇州市、浙江臺州市等基本實現了市級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但市級平臺還存在信用信息采集協調機制不健全、信用評級機制不完善、信用信息不精細、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有待加固、平臺技術維護與人力資源管理亟待提升等問題,并且平臺上銀行發放貸款的權限及流暢度、服務小微企業的范圍受限。面對上述缺陷,國內各省可在借鑒先進平臺建設經驗、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搭建省級信用信息平臺。這將有助于更多貸款權限較大的省級金融機構入駐平臺,為范圍更廣的小微企業提供質效更高的服務。同時,信用信息及技術資源優于市級各單位的省級平臺會更容易建成。此外,在省級標準化平臺建成的基礎下,再向各個市推廣信用信息平臺的模式將會更加順暢。
2 省級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的具體措施
2.1 平臺概述
省級平臺可采取“先授權,后應用”的工作模式。平臺在獲得企業授權后,通過省級政府大數據管理局整合水、電、氣、稅等涉企政務數據,以及小微企業在各金融機構的信貸信息,形成征信產品,如企業信用報告等;信息使用者(主要為金融機構)付費成為平臺會員,在獲得企業授權后,進入平臺查詢、使用各項數據及信用信息產品,發放貸款或在平臺上實現銀企貸款對接。
2.2 平臺架構
依托省內各城市電子政務外網和金融城域網,使政府部門及金融機構通過信用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具體方式為:省級政府大數據管理中心通過對接電子政務網和部門業務網,實現多家政府行政職能部門數據匯集;通過對接金融城域網和商業銀行業務系統,實現小微企業在金融機構的信貸信息采集。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匯集的數據實現多維多源數據的快速實時聚合,實現政府、金融機構的信息互通;再由平臺將整合后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形成針對性的信用報告及條理化、規范化的行業數據庫,從而面向政府及金融機構提供多種征信產品,為政府的部門管理、金融機構的信貸決策提供參考。
2.3 平臺功能
2.3.1 數據查詢功能
平臺數據包括企業基本信息(名稱、注冊地址、法人代表及股東信息、注冊資本、企業性質等)、政務信息(社會公積金繳存信息、稅收信息、水電氣繳費信息等)、負面信息查詢(涉訴信息、處罰信息等)、其他信息(專利創新類信息)等。這些信息覆蓋了企業日常經營的各個方面,符合金融機構貸前審查的信息需求。同時,平臺還會顯示企業的關聯信息(企業間及股東間信息、企業與法人代表間信息、股權結構圖等),有助于金融機構識別企業的潛在風險。此外,平臺還會將不良記錄的企業按行業、地區、性質進行分類,使得金融機構對不同行業及地區企業風險狀況有大體上的把握,對不同特點的企業實現精準營銷。
2.3.2 數據應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