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薇 班晶


摘 要:隨著設備復雜度的提高,對設備可靠性的分析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然而由于設備檔案信息要素不全,導致設備故障信息等重要信息缺失,從而無法進行準確的可靠性分析。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分析了可靠性分析所需要的信息,提出了通過完善設備檔案收集的信息要素、提高設備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從而提高設備可靠性分析能力的方法,該方法進一步細化了設備檔案中關于設備故障、維修相關材料的歸檔內容,可為設備檔案整理人員提供參考,為可靠性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關鍵詞:設備檔案;可靠性分析能力
可靠性是設備的重要性能參數之一,進行可靠性分析有助于確定設備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預防性維修工作計劃等,可進一步提高使用質量,對于設備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設備復雜度的提高,對設備可靠性的分析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對設備檔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設備可靠性分析
為了針對性地完善可靠性分析所需的設備檔案內容,首先需要了解可靠性分析方法。按照2005年6月28日發(fā)布的GJB451A-2005(《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規(guī)定,可靠性是指產品在規(guī)定條件下和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功能的能力。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技術包括: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FMEAC分析)、故障樹分析(FTA分析)等可靠性分析的重點是故障相關數據,包括故障對象、故障內容、故障時間等,因此設備檔案應重點針對故障數據,結合設備檔案的管理現狀進行改進完善。
2 設備檔案管理現狀
2008年教育部、國家檔案局發(fā)布的第27號令(《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中提出了儀器設備檔案管理相關規(guī)定,其中指出,設備檔案應包括設備全套隨機技術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維修和改進工作中產生的文件材料,以此可知,歸檔材料應該涵蓋從申請購置到報廢全生命周期。[1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設備檔案管理存在重視程度不足,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程度低,完整性、時效性差等問題,導致無法進行準確的可靠性分析。
2.1 設備檔案的重視程度不足
由于對設備重使用、輕管理,對設備檔案管理重視程度不足,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人員,導致有的設備從未建立設備檔案,有的只是簡單的紙質記錄。此外,很多單位因缺少主管部門牽頭,使用部門、采購部門、維修部門往往缺乏直接有效的溝通,獲得的信息十分有限。
2.2 設備檔案的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編制、技術和工作習慣等各種傳統(tǒng)或現實因素的制約,目前在管理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對設備檔案的管理更加無暇顧及,尚未制定一套清晰的流程用于明確記錄設備檔案的內容及要素,導致設備檔案管理標準化程度低;現有的設備檔案管理往往只是簡單地將與設備有關的所有材料存放在一起,例如采購文件、維修單等,設備檔案管理不夠精細;設備檔案一般為紙質文件,未及時將紙質文件電子化,且由于缺乏對報告重要參數的理解,可能在數字化的過程中造成缺失等,導致重要信息缺失遺漏。
2.3 設備檔案的完整性、時效性差
一方面,設備檔案缺乏相應的管理部門,且采購部門、使用部門和維修部門往往各自獨立,缺乏溝通,形成了一座座信息孤島,導致各類信息難以匯聚整合;另一方面,盡管有的設備積累了維修數據、返修數據,但由于經過刪減,維修報告內容不全,往往會缺失部分可靠性分析所需的位置、環(huán)境等參數;且一旦發(fā)生管理人員交接時,往往只交接設備,不交接設備檔案,導致設備檔案完整性差。由于設備檔案更新不及時,在后期利用設備檔案進行分析時,有些重要數據還未及時更新,存在設備檔案管理時效性差的問題。
3 提高設備可靠性分析能力的方法
3.1 完善檔案設備收集要素
可靠性計算重點關注設備維修數據,這里的維修不僅包括故障后的維修。按照設備的狀態(tài)和維修的時機,可以將復雜設備的維修方式分為故障前維修和故障后維修,即預防性維修和修復性維修兩大類。[2 ]其中預防性維修可分為計劃性維修(定時拆修、定時更換)、基于狀態(tài)的維修(拆修、更換);修復性維修主要包括事后維修、狀態(tài)監(jiān)控維修、隱患檢測。這些維修過程都可能產生維修文檔,都應當予以保留存檔,并將維修文檔按照時間順序統(tǒng)一編號。
3.1.1 依據設備結構進行故障定位。設備組成一般為系統(tǒng)、分系統(tǒng),每個分系統(tǒng)又由不同的組件、零件組成,每個組件壽命都可能服從一定的失效分布。為了更清晰地判斷設備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更為薄弱,需要對設備的故障進行分類收集、處理,在材料歸檔時越細化,越有助于后期進行可靠性分析,因此,首先應對設備子系統(tǒng)進行合理劃分,并制作故障累計表,以便后期信息不全時追蹤溯源。
表1中的故障記錄材料類型多樣,可能包含歸零報告、故障處理報告等,可根據事件進行進一步編號,如:“××部件-第一次故障-001-歸零報告”“××部件-第一次故障-001-維修記錄”等。
3.1.2 數據盡量完整、可靠。維修數據應當進一步細化,記錄的信息應包含維修時間、維修時長、維修單位、維修配件、價格、故障原因、區(qū)分故障類型(普通故障、嚴重故障)、處理方法等。另外,進行可靠性分析時,產品所處的位置、環(huán)境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需要如實記錄存放地點、溫度、濕度等其它環(huán)境數據。隨著技術的變革,數據采集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安裝相應的傳感器或芯片檢測記錄產品的運行性能、系統(tǒng)載荷、各種環(huán)境變量等信息,可間隔一定時間,將這些數據進行整理歸檔。常見的設備維修記錄如表2所示,增加信息要素后的設備維修記錄如表3所示。
3.2 提高設備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應當明確設備檔案由專人管理負責,明確管理人員職責,提高設備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參照關于儀器設備的團體標準,電子檔案為具有保存價值的已歸檔的文件及相應的支持軟件、參數和其他相關數據。[3 ]為便于可靠性分析,應當盡量將可靠性所需要的數據進行信息化,通過建設設備檔案信息化管理平臺、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設備檔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2.1 設備檔案的收集要素齊全之后,為了便于后續(xù)的可靠性分析,還需要實現設備檔案的信息化管理。以此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另外系統(tǒng)中可以實現數據共享及查詢統(tǒng)計功能,實現設備檔案利用率的不斷提高。
3.2.2 做好設備檔案交接、加強信息交互。在設備交接時,應將設備檔案驗收后一并交接。新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閱讀設備檔案快速摸清設備底數,針對性做好設備管理工作。
4 總結與展望
本文提出通過完善設備檔案收集要素、提高設備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設備可靠性分析能力的方法,該方法進一步細化了關于設備故障、維修相關材料的歸檔內容,可為設備檔案整理人員提供參考,避免遺漏重要數據。為使用單位摸清設備狀態(tài)底數,合理制定維修保養(yǎng)計劃提供有用參考,為設備后續(xù)的改進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周紅光.高校設備檔案收集工作淺議[J].辦公室業(yè)務,2020(18):153—154.
[2]高萍.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復雜設備預防性維修決策研究[D].清華大學,2008.
[3]吳娟,覃曉燕,羅偉立.團體標準T/GDCKCJH 007—2020《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檔案管理規(guī)范 儀器設備檔案》解讀[J].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2020(04):60—6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92981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