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梅
摘 要:當今社會科技是核心發展趨勢,科技的發展給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但也帶來挑戰。本文論述了新時期檔案編研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分析了傳統檔案編研向數字化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的轉變,以及數字時代對檔案編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幫助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順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措施,以此來幫助檔案編研隨著時代發展的趨勢而改變。
關鍵詞:數字化;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機遇與挑戰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發展程度加深,數字化已經成為社會主流發展趨勢,對各行各業產生重大影響。各行業為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潮流,紛紛對自身工作進行轉變,創新發展模式,拓寬發展空間。數字時代正在不斷改變著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閱讀習慣,極大改變了檔案編研工作方式。在此種社會背景下,促進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順利轉型,促進其健康發展成為檔案成果的編研人員急需關注的話題。
一、數字時代下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的轉變
1.編研過程半自動化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機遇,基于數字化技術,檔案編研工作可在計算機的基礎上零散存放,僅借助聯機檢索的方式便可獲得信息。當前,信息化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發展已經啟動10多年,信息庫數據不斷增多,網絡觸角遍布各地,檔案成果的編研人員只需在計算機上,選擇合適的題目,便可對相關素材進行收集,從全國范圍內獲取需要的信息。因此,編研工作者工作平臺不僅局限于檔案館內部的現有數據資料,而是可將全社會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整合,通過螞蟻網絡、登錄連接數據庫、萬維網等方式獲取數據信息,并支持以數據、文本、圖形等形式進行展現,進而實現編研工作的多形式利用。但此種變化只能說是半自動化的變革,而非全自動化的變革。主要原因在于,借助計算機網絡僅能實現前期的數據搜集工作,實際的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內容需要有檔案成果的編研人員以純腦力的活動開展。但此種半自動化的編研工作方式,可進一步縮短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在信息收集、文檔校對等方面所耗費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2.選材過程社會化
選材是否適宜將直接影響后期檔案材料研究、編輯工作以及編研成果出現后在社會范圍內的傳播效果。在傳統環境下,傳統的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受管理體制限制,以及紙質文件的流通問題,使得編研選材只能在館內進行挖掘。具體來講就是在條塊分割的體制之下,各檔案館都有其主要的檔案歸檔對象,有限的館藏結構以及紙質文字流通的不便利性,阻礙檔案信息的傳播。在此種情況下編研工作者只能根據現有檔案館內的館藏進行選題,偏離正常需求的檔案。
數字化時代,存儲方式由原來的紙質存儲轉化為數字化存儲,同時伴隨著文獻開放以及存取運動的興起,為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宣傳創造條件。一方面電子文件的形成,實現檔案傳播媒介的創新,借助網絡計算機等媒介可實現編研選材的跨時空收取。如目前我國縣市級以上的檔案館均建有自己的檔案網絡,披露公開的文獻目錄甚至全文信息供社會共享。另一方面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文獻開放運動以及存取運動信息為編研工作提供另一個開放環境。該項運動是國際科技界、學術界共同推動的,為科研成果利用自由而興起的運動,目的是實現文件共享,以及實現最大程度上的信息交流,通過新媒介將檔案信息向社會公眾開放,有利于編研選材社會化發展。
3.呈現方式多樣化
在紙質媒介為檔案主要載體的模式下,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的成品主要以紙質形式展現,表現為公開或非公開的,有紙質文獻匯編而成的內部參考文獻,主要類型大致包括大事記、年鑒等,都是以紙質的效果進行展現,展示效果平面化,缺少對聲音、動畫的利用。數字化時代下,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成果的展現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其載體多樣化趨勢明顯,編研成品相較于傳統模式下形成的編研成品,其可容納更多的媒體信息,提升立體化效果。具體來講就是編研工作成果的載體既包括紙質載體又包括數字化載體,其可利用電子介質或多媒體技術,將聲音、文字等進行結合,形成立體化的音像制品,同時也可以網絡出版物的形式進行展現,信息需求者可在網絡上,直接下載公開的檔案目錄或檔案全文。
二、數字時代下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數字時代下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面臨的機遇
(1)提高工作水平,節約人力
在傳統工作模式下,此種工作環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對檔案內容進行閱讀、抄錄、校對、排版等,且在傳統模式工作下極易出現工作失誤。而在數字時代下將數字技術應用于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中,可更加簡便地完成數據分類工作,包括關鍵詞的生成以及自動檢索,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節約人力成本,減少因人工工作模式而產生的工作失誤,提升工作精準度,同時擴大編研工作的深度以及廣度。
(2)編研工作形式靈活化
在數字化時代下,編研工作的形勢日益靈活化,與傳統的編研工作相比,數字時代下的編研工作無論是在檢索高效性還是文獻整理的便捷性都具有極高優勢。檔案館之間可借助數字化平臺,開展社會化的合作,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開展編研工作,提升編研工作效率。
(3)大眾信息接收方式發生變化,更易傳播編研成果
受眾群體將直接決定編研工作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為國家、事業單位以及為人民的工作方針是不變的。在數字化背景下,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以及閱讀習慣發生重大轉變,為適應此種轉變,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工作在內容以及展現形式方面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檔案匯編文摘、年鑒等傳統編研工作成果,仍可繼續保持。但在數字化時代下,更需借助數字化技術對編研內容進行創新,使編研成果多樣化,更加易于傳播。
2.數字時代下檔案材料研究與編輯面臨的挑戰
(1)編研工作難度增大
數字化時代下的編研工作,在材料處理過程中可利用數據檢索功能,提升編研工作在前期內容材料收集方面的工作效率,但并未降低實際工作難度。編研工作在檢索功能的幫助下,所獲得的數字與信息數量更為龐大,編研工作人員需要在龐大的數據信息中,搜尋其所需要的信息。數字時代下的編研工作大部分由計算機程序完成,因此編研工作人員需要對計算機加工后的信息進行整理以及理解,同時對其所需要制作的編研成果內容具有深度把握,以此來把握編研主題。這也表明數字化時代下,編研工作受檔案數據以及程序的影響,使得編研工作人員無法精準掌握編研工作材料,在某種程度上提升編研工作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