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生活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們轉向尋求精神生活的填補,通過文化旅游來豐富精神生活。近年來,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夜經濟逐漸在城市旅游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發展城市夜經濟已然成為推動城市文旅建設的重要動力。通過對儀征市當前夜經濟視角下的文旅建設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儀征市發展現狀,并就文化旅游的開發進行初步探討,希望為未來同類型城市文旅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夜經濟? 文旅建設? 發現現狀? 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F59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6(a)-0191-04
Cultural Tourism Construction in Yizheng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ght Economy
CAO Y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22601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material life cannot meet people's daily needs. People turn to seek the filling of spiritual life and enrich spiritual life through cult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night economy gradually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night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al tourism.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construction in Yizh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ght econom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Yizheng City,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cit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ight economy; Cultural tourism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Service system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快速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由以“物質消費”為主逐漸轉向以“精神文化消費”為主,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文旅產業的發展。現階段,夜經濟成為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它能直觀反映一座城市的生活質量與消費水平[1]。于是,以夜間文旅新場景和新產品為主的新生夜間文旅事物大量涌現,并迅速占領文旅消費市場,成為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主要增量。作為江蘇省縣級市的儀征,其夜經濟發展尚且處在初級階段,經濟結構相對不成熟。因此,如何把握好當下局勢,有效建設文旅空間并使之成為城市夜間旅游新亮點,對推動儀征城市經濟、文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 儀征市發展現狀
儀征是長江下游北岸依江而建的縣級城市,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儀征成為南京、鎮江、揚州三城之間的重要連接點。近年來,儀征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然2020年新冠狀肺炎病毒的爆發打破了傳統消費生態系統,為迅速恢復城市經濟和較快適應后疫情時代環境和消費發展的新需求,大力建設文旅空間,通過延續時間發展夜經濟勢在必行(見表1)。
1.1 儀征市文旅建設優勢
1.1.1 政府政策支持
2019年,國家出臺《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等多項關于文旅發展的文件,明確鼓勵發展夜間文旅經濟,提高城市夜生活質量。為此2020年,各地達成共識發展城市夜經濟,高度重視夜間文化旅游。此外,在最新儀征市總體規劃中,儀征市政府致力于發展儀征市中心城區及棗林灣生態旅游區文旅產業。使儀征融入寧鎮揚旅游體系,以同城化帶動聯動旅游,從而壯大儀征市休閑旅游業。
1.1.2 區位條件優越
夜經濟的消費主體基本可分為本市市民和外地游客兩部分[2]。根據儀征市夜經濟消費數據統計,其消費人群主體也符合這一分類規律。因此,發展儀征城市文旅產業不僅要吸引該市居民,更要吸引外來游客。儀征市位于長江黃金岸線、寧鎮揚核心圈層,對于發展文旅文創產業,地理位置優越,可借助南京、鎮江、揚州發展資源吸引省內就近城市旅客往來。此外,儀征水陸空交通網四通八達,同北京、廣州等城市距離不斷縮短,發展遠游亦不成問題。從吸引“流客”到吸引“留客”,循序漸進,從而更深層次推動儀征市旅游業發展。
1.1.3 文化資源豐富
儀征市旅游景區(點)眾多,可大致分為3類:名勝古跡、旅游風景區以及主題公園。其中,名勝古跡以明代鐘鼓樓、唐代天寧塔最為矚目,而旅游風景區則以龍山風景區和棗林灣生態旅游區最吸引人。此外,儀征歷史底蘊渾厚,文化資源也相對豐富,如胥浦農歌、絨線鉤織、草席制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地方特色,如綠楊春早、芍藥花、雨花石等儀征特色文化品牌亦源遠流長。
1.1.4 社會需求突出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新興消費模式如同雨后春筍,相繼涌現,青年人群逐步成為城市消費的主力群體。在現今社會大環境下,快節奏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占據人們白日里大部分的時間。因此,到了夜間,人們就渴望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放松身心。于是夜間消費成了都市生活的標桿,通過夜間消費來滿足物質或精神上的需求。
1.2 儀征市文旅建設問題
1.2.1 文化挖掘深度不足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建設城市文旅空間也是展示城市獨有魅力的重要載體[3]。截至目前,儀征市開發的文化旅游空間并沒有同其特有的地方文化相結合,導致特有文化要素體驗不足,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問題明顯。此外,大量的文化資源如農歌文化、雨花石文化等雖被挖掘,卻也遭長期空置,未能成功進入市民視野。可見,文化資源挖掘深度不夠、利用不到位,雖做到有文化資源,但未達到優質水平。
1.2.2 夜經濟規劃不足
在儀征市夜間,有大量的人群外出散步逛街,抑或在公園廣場運動交流,街道上也常有散戶攤販進行一些夜銷售。這些都是自發的夜游、夜品活動。但由于沒有系統性、規模性的夜經濟活動引導,常常顯得無組織無紀律,攤販的隨機停留也對交通安全造成了威脅。雖有夜經濟的初衷,卻因規劃不足未能形成城市夜經濟主體骨架,致使夜間城市管理混亂。
1.2.3 城市宣傳力度不夠
近年來,儀征市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然在倡導夜經濟方面重視不足。由于對當下旅游傳播方式、傳播形態、傳播熱點等方面的認知關注不足,導致政府相關部門對城市文化旅游的宣傳不到位。在儀征市人口密集場所,如商業綜合體、城市公園、廣場等地對于儀征市文化旅游的宣傳介紹較少,除了今年大力推廣的世園會,其他相關文化旅游推薦重視程度明顯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儀征市夜間文化旅游發展。
1.2.4 青年人群占比較少
夜經濟基本是依靠城市內的人發展起來的,尤其是80后、90后的青壯年,他們是夜間文旅消費的主力軍,對夜間旅游消費的意愿更高。然而大城市的“虹吸效應”致使年輕人向核心城市流動[4]。這是人才聚集產生的結果,更是當下儀征城市發展的真實反映。根據第七次人口數據顯示,儀征市青壯年人群占總人數62.67%,與2010年儀征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青壯年人口比重下降了9.15個百分點,屬于青年人外流向城市(見表2)。一旦青年人群外流出越多,那么城市的發展速度也就越慢,直至嚴重影響城市經濟發展。
2? 儀征市文旅建設優化對策
2.1 制定夜經濟主體框架,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2.1.1 制訂全套發展規劃
繁榮夜經濟,首要解決“能消費”的問題,增加供給消費的手段和模式,然后再解決“想消費”的問題,刺激消費欲望。事實上,夜經濟就是夜間消費,其行為具有極強的可塑性,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和推動,通過政府出臺政策、開發商策劃活動、各商家入駐等系列手段吸引市民游客走出家門,產生夜間消費,并由此形成夜經濟發展的主體運作框架,循環往復,相互影響(見圖1)。
2.1.2 完善綜合服務體系
發展城市文旅產業建設,首先要做好夜經濟的發展規劃,科學布局文旅空間場所,營造良好的夜間旅游環境[5]。比如:在文旅空間中適當創建餐飲、酒店、咨詢等建筑空間,完善綜合服務體系,進而有效形成夜經濟消費主體骨架,讓游客在同一景區體驗到吃穿住行一站式服務,營造良好的旅游體驗觀感。此外,完善景區周邊服務設施建設,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照顧,創造優質文化旅游。
2.2 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2.2.1 非遺入景,增強文化認同感
挖掘儀征市現有文化資源,以存量資源獲增量發展,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儀征雨花石彩繪、妙絨布藝畫、旨鹿鹿茸血酒制作技藝等。將非遺文化引入景區,在特色發展上做出知名度[6]。通過在文旅空間中設置非遺專區,活化非遺資源,以夜游、夜品、夜演、夜娛、夜購的形式,使非遺文化進入大眾視野,吸引數萬市民、旅客邂逅并體驗傳統文化,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激發全民消費潛力,以快準狠的姿態應對疫情結束后服務需求的反彈。同時加深市民印象,增強市民文化認同感。
2.2.2 移動景點,提升用地綜合效益
在儀征市現有旅游景區中,創建移動夜景,來填補文旅空間的空白。使用易拆卸、搭建快捷的建設板材、構件成為一個個“積木”,主辦方根據情勢需要自由搭建餐飲、樂園、歌舞臺等,從而形成多樣化、多元化的移動業態,使之因地制宜,有效融入城市任何一個文旅空間的夜景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移動夜景的經濟效益和生產價值。
2.2.3 城市燈光秀,以科技引領未來
打造城市燈光秀,將炫目多彩的燈光引入景區場地,勾起游客參觀欲望。通過加強夜間燈光建設的投入,使夜景照明同旅游經濟產業相融,從而發展燈光產業化道路[7]。如借助燈光投影的形式,敘述儀征歷史淵源、文人雅士過往,加深游客對儀征的了解,從根本上解決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問題。亦可增設無人機表演,在城市上空帶來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覺盛宴,吸引市民拍照打卡。
2.3 政府參與監督管理,發展城市優質夜生活
發展城市夜間文化旅游需要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從而共同營造城市夜間生活的良好氛圍。通過政府統一管理景區夜市,形成有質量的文旅空間整體業態,使其在兼顧組織紀律性、交通安全性的前提下,既解決城市商販就業問題,避免隨處停留造成的交通安全隱患,也豐富市民生活,提升生活質量,讓夜生活活起來、亮起來。
2.4 加大文旅宣傳力度,打響儀征城市知名度
2.4.1 節慶拉動消費增長
節慶時節往往是旅游熱潮,節慶活動更是夜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在文旅景區設置美食品嘗活動、手工藝體驗活動等,吸引附近市民及外來旅客的旅游興致,并通過這些人群自發傳播,沉淀為城市夜經濟效益和旅游文化,然后再反饋回城市文旅產業經濟發展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帶來更多客流增量和經濟增量。
2.4.2 線上線下聯動宣傳
創造線上線下聯動新模式,聯合夜市移動攤點、網紅直播打卡以及城市商業綜合體,打造復合型商業模式。利用互聯網傳遞資源信息,深入挖掘消費者夜間旅游消費傾向,在疫后反彈的新時代下,提供更大的經濟增量價值[8]。要助力宣傳城市特色,打造城市獨有文旅名片是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關鍵。因此,景區可適當設置多個經典打卡區,并均勻分散在景區各個角落,形成文旅空間“輕景觀”。對走馬觀花的市民游客進行定點“截流”,緩解人流壓力,也讓工作之余的夜生活活躍起來。
3?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夜間文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城市文旅建設力度至關重要。針對儀征市夜間文旅建設現狀,應有效規整城市文旅建設,通過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資源、完善綜合服務體系、政府參與監督管理等措施,形成完整有序的夜間文旅活動規劃,從而發展有質量的儀征市夜間文化旅游。
參考文獻
[1] 靳泓.夜間經濟視角下廣西中小旅游城市旅游配套設施優化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8.
[2] 梁超.青島市南濱海夜間旅游發展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9.
[3] 王恒,姚丹妮.優質旅游背景下的“夜經濟”創新發展研究——以大連旅順口區為例[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20(5):13-18.
[4] 肖金成,洪晗.中國人口流出的地州市城市發展研究[J].開發研究,2020(4):20-26.
[5] 劉文萍,劉麗梅.我國夜間旅游發展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0,18(2):119-122.
[6] 高遠.文旅融合背景下鎮江夜間旅游發展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28-30.
[7] 靳泓,應文.城市夜間經濟研究綜述[J].燈與照明,2018,42(1):26-30.
[8] 鄭自立.文化與“夜經濟”融合發展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20,42(6):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