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闡釋了真正共同體思想,指出真正共同體是未來人類與世界的發展趨勢和目標,認為這是一種建立在生產力和世界交往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自由人聯合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共同體的思想并且創新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既突出了中國的責任,又強調世界各國共同的努力;既立足于當今的現實,又著眼于世界的走向及“自由人聯合體”的實現。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真正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6-0012-03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文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蘊藏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其中所闡發的共同體思想顯現出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深度和遠見,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強大的真理性。黨中央所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構想和倡議,追根溯源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所闡發的共同體思想的繼承,也是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時代化。因此,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中所蘊含的共同體思想,有利于指導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思考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當前和今后世界的突出問題,助力世界可持續發展,夯實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基礎。
一、《共產黨宣言》的共同體思想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觀,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認識無產階級的歷史先進性的基礎上,著眼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前途,闡發了關于真正共同體的思想。
(一)“真正共同體”是對“虛假共同體”的全面超越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提到了兩種類型的共同體——“虛假共同體”和“真正共同體”。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社會劃分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敵對陣營,二者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共同體”形式。然而,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物”[1],代表著階級成員共同的經濟利益。雖然二者都存在于同一個歷史時期和生產力發展階段之下,但是由于利益的對立,作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占有無產階級的勞動和社會生產資料,同時又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和經濟利益,因而構成了一種由資產階級主導的、不平等的虛假共同體。無產階級在這種虛假共同體下一無所有,同時又代表著先進的現代生產力,在斗爭中發展成為了有組織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先進階級,具有徹底的、堅決的革命性。他們肩負起解放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消滅剝削,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并且在消滅了資產階級后自行地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這是以往的一切階級都無法完成的。無產階級的性質和歷史使命內在地要求建立一個真正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不再存在階級對立和壓迫,內部各群體、個人不再是對立的、不平等的,而是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所有人都得到解放的共同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53。而且要實現這一聯合體,主體也只能是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在認識和總結社會發展規律、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和本質、闡明無產階級的性質和先進性的基礎上所構想的真正共同體,在人與社會等方面都實現了對資產階級主導的虛假共同體的超越。
(二)“真正共同體”建立在生產力和世界交往高度發展的基礎上
“真正共同體”的形成需要依靠無產階級,是在無產階級解放和全人類解放、實現共產主義的基礎上形成的。各國無產階級“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2]50。而無產階級聯合的歷史條件是生產力和世界交往的高度發展。首先,自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生產力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在利益的驅使下通過殖民擴張等途徑把世界各地聯系起來了。與此同時,無產階級也隨之產生并不斷壯大。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生產中的勞動主體,必然會參與到世界市場中,各國的無產者在資本家的剝削之下,形成了反抗資產階級的聯盟。其次,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推動了世界交往的途徑和方式不斷發展,推動了世界交往的途徑、方式和載體不斷發展,為無產階級的聯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進步發展,使得世界各地的無產階級能夠高效地聯系起來。最后,真正共同體的社會基礎——共產主義需要以生產力和世界交往的高度發展為前提,共產主義并非是小范圍存在的,只要世界存在著剝削,存在著私有制,那么資本的逐利性會使得國際間的對立、沖突不可避免,無法達到真正共同體。因此,真正共同體是世界性的,要建立在生產力巨大發展并且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的基礎上。
(三)“真正共同體”是“自由人聯合體”
馬克思把人的發展程度劃分為“人的依賴性”“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3]。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發展程度進入到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這個時期,人們掙脫了封建主義的剝削和壓迫,在政治上成為了獨立的個體,但是人們仍沒有真正地實現解放。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表面上是平等的關系而非附庸關系,工人可以自由選擇職業,自主地進行勞動。然而,資產階級剝削工人具有隱蔽性,工人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所占有,工人的工資只能維持生存,只能在資本家所規定的狀態下進行活動。表面上的自由掩蓋了資本主義生產中的貨幣、商品、機器對人們的束縛。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認識人類歷史、對現實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歷史階段。在這種狀態下,通過無產階級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的聯合斗爭,實現了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的解放,階級對立消失,舊式分工消除,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同時,人類克服了對自身、對物的被動依賴,實現了人的本質的復歸。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使得“自由人聯合體”形成。
二、《共產黨宣言》的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構想既是對世界和時代發展的呼應,同時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所闡發的共同體思想的時代化。
(一)《共產黨宣言》的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致性
第一,二者都遵循“兩個必然”①的歷史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在立足于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揭露了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秘密所在,找到了其中不可避免的內在矛盾,也找到了解決社會發展問題、推動歷史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的主體力量——無產階級,揭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43這一規律。同時,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和所揭示的規律也是其共同體思想的基礎,只有在消滅了私有制,無產階級消滅了資產階級并自然地消滅了自身的階級性的條件下,全人類才得以解放,真正的共同體才得以形成。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其最高的奮斗目標就是使“兩個必然”成為現實,而當今世界是走向真正共同體的重要階段,只有立足于全球化這一現實,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當今世界突出問題,世界才能得以持續發展,真正共同體才有實現的可能,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
第二,二者的目標追求都在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共同體是自由人聯合體,這里沒有人對人的剝削和壓迫,人類真正實現對自然的征服,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進行自覺的勞動。雖然當前黨中央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自由人聯合體”狀態有所不同,但是從其目標追求來看,也依然是落在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之上。一方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構想的提出是為了解決突出的人類問題。比如,和平、難民潮、資源、教育等問題,它的意義在于讓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共同應對。另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的主體是人類,既把關注點放在人類的多方面發展之上,也將人類作為一個命運與共的整體來看待。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共產黨宣言》的共同體的時代性創新
馬克思恩格斯沒有也不可能對真正共同體構建的每一個階段進行詳盡的規劃,但我們可以以他們的思想和原則為指導進行創新和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當今世界的回應,因而較之《共產黨宣言》中的共同體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方面,二者的立足點與著眼點不同。馬克思恩格斯當時所處的是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并主導世界的時代,無產階級的地位極為低下。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這種現實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進行了構想,總結出了未來最進步的社會將會是“自由人聯合體”。這就內在地突出了從無產階級取得最終勝利的高度去考察共同體,把著眼點放在了共產主義社會。而這個共同體的實現必然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走向“自由人聯合體”的一個階段,所處的歷史時代和世界交往狀況與二百年前有很大不同,它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應對當今世界復雜且嚴峻的形勢,解決突出問題。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過程或者完成形態都會包含資產階級,是在階級社會中的一個共同體。
另一方面,二者的實現與運行方式有所不同。馬克思恩格斯闡釋的真正共同體,是建立在推翻了資產階級、廢除了私有制的基礎上的。在這個共同體實現以后,全人類都處于自由全面發展的狀態中,社會化大生產有序地進行,在分配上實行按需分配。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以及資本主義的生命力來看,全世界范圍內推翻資本主義的條件尚未成熟,因此,黨中央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是排斥資本主義的,而是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建的,各國之間友好往來、相互學習,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共同解決世界出現的問題。這樣的一種方式和狀態,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體思想的守正創新,也發展了共同體思想在具體時代的實踐路徑。
三、當代價值:以“真正共同體”思想為指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立足于當代世界的現實,有針對性和創造性地發展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共同體思想,從多方面去推動國際間的合作交流,解決突出的人類問題。
(一)促進經濟合作,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
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程度在逐漸加深,從客觀上來說,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然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及西方大國對中國崛起感到擔憂的影響下,當今世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出現了逆全球化的趨勢。同時,世界各國在注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生態環境被破壞、資源浪費等問題,這對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從中國角度來看,要解決這些經濟全球化中的問題,既要促進自身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又要把眼光放在世界,深化對外開放,持續參與到世界市場,積極加強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合作和科技交流,同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聯系,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各國要致力于以更高效、低能耗的技術來促進發展,發展生產力的同時維護世界生態平衡,另外也要促進平等對話,破除貿易壁壘,以實現世界生產力和經濟全球化的持續向好發展。
(二)加強政治互信,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于當代世界,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正確地對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既不能把資本主義國家拋開,又要保持中國獨立自主的地位和社會主義性質立場不動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以‘和而不同為基礎、以‘求同存異及‘聚同化異為目標,主張多方協調合作以達致‘和的狀態”[5]。要增進與西方國家政治交流與對話,求同存異,化解國家之間的隔閡和沖突,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治理,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形成。各國應著眼于世界出現的突出問題,而非把人類共同的問題簡單化、政治化。通過聯合國、G20峰會等國際組織和會議,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反對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和干涉別國內政,以政治合作促世界發展,共同應對阻礙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問題。
(三)增進文明交流,促進精神文化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體現充分的人文關懷,豐富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要不斷滿足全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拔覀円龠M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6],不同文明雖然產生的歷史背景、現實基礎不同,但都是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部分,其中會有適合其他民族吸收借鑒的精華,必須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反對民族優越和極端民族主義。另外,各國要形成適合自身歷史傳統與社會現實的價值觀,也要保持平等的態度,反對以意識形態滲透的方式踐踏別國的價值觀。世界和人類的發展、聯合需要有正確的文化觀念為指引,故而,全世界要在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豐富人類的文化成果,以優秀的精神文化成果提高人類的境界,促進世界和人走向全面發展。
注釋:
①“兩個必然”:指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論。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1.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6.
[4] 萬秀麗,陳學琴.從馬克思真正共同體思想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指向、承繼與發展[J].理論導刊,2020(8).
[5]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4.
作者簡介:鄧友鵬(1997—),男,漢族,廣東清遠人,單位為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任編輯: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