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 閆娟
【摘 要】目的:探討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接受心電圖與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比較兩種方法的檢出率及并發癥檢出情況。結果: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超聲心動圖總檢出率(95.52%)顯著高于心電圖(79.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心動圖在并發癥的檢出率(13.43%)顯著高于心電圖(1.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采取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總檢出率及并發癥檢出率更高,可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心電圖;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脈閉塞使部分心肌急劇缺血壞死所致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驟、病情進展快的特點,一旦治療不及時則可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據數據統計,AMI的死亡率僅次于腦血管意外及惡性腫瘤位居第3位,因此早期診療極為重要[1]。目前臨床常采用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方式診斷AMI,其中血管造影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且費用昂貴,不易被患者接受,而心電圖敏感性高,但已出現誤診,具有一定局限性[2]。本研究以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的診斷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經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確診,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嚴重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及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齡45歲~78歲,平均年齡(64.35±4.68)歲,發病至就診時間1h~11h,平均時間(6.13±1.35)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心電圖檢查,由專業心電圖醫師選擇12導聯心電儀在靜息狀態下監測患者心臟活動,基線以TP段為準,在J點后的60ms開始測量ST段位移,之后采用西門子X300-P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探頭頻率在2MHz~4MHz,對患者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系列短軸切面,心尖四腔、兩腔及三腔切面進行全面掃查,整個檢查過程中詳細觀察室壁的運動狀況、心臟各節段血流狀態、室壁厚度、心肌回聲強度等,之后由專業醫師分析數據,給出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及診斷標準
比較不同檢查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總檢出率及并發癥檢出情況。超聲心動圖診斷標準[3]:梗死部位對應節段室壁增厚率變薄或消失,心室壁運動幅度明顯減弱或消失,伴有增強的心內膜回聲。心電圖診斷標準[4]:ST段抬高4個導聯以上,胸前導聯V1-V3的ST段持續抬高1個月以上且在0.2mV以上,肢體導聯V4-V6的ST段持續抬高1個月以上且在0.1mV以上。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不同檢查方法的總檢出率
超聲心動圖總檢出率(95.52%)顯著高于心電圖(79.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檢出情況
超聲心動圖在并發癥的檢出率(13.43%)顯著高于心電圖(1.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在發病之前并沒有明顯的征兆,且該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病情進展迅速,臨床上需及時做出診斷并給予對癥治療以改善預后。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診斷AMI的金標準,但患者的接受度不高。而心電圖檢查的表現與肺栓塞、心包炎等相似,誤診率較高。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超聲心動圖總檢出率(95.52%)顯著高于心電圖(79.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心動圖在并發癥的檢出率(13.43%)顯著高于心電圖(1.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采取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總檢出率及并發癥檢出率更高,可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付建莉,沈亞梅,張小用,等.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11):1797-1799.
[2] 李曉慶,程蔚然,溫喬,等.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20,21(1):60-62.
[3] 李曉慶,程蔚然,溫喬,等.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20,21(1):54-56.
[4] 馮麗娟.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