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華
摘要:金融衍生品最初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它們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規避市場風險。然而,伴隨金融市場的發展與金融技術的現代化,市場上的投機者逐漸增多,制度與監管的落后導致一部分人利用它獲取利益,使得原本的金融市場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被方法。所以,有必要根據法律法規、監管體制、財務結算、退出與風險控制制度、職業道德等方面來實現風險的管控。
關鍵詞:金融;風險控制;衍生工具
1.分析金融衍生工具風險
1.1公允價值計量不當引起的風險
以往,傳統會計計量一般運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它的理論基礎是歷史成本將原始憑證當成基礎,可以客觀地體現經濟業務的具體成本,根據歷史成本原則,如果交易活動被入賬,歷史成本通常不應變動,直至運用或銷售。但是金融衍生工具不能以歷史成本衡量的合約,因為交易并沒有實際發生,所以不能利用歷史成本計量。但是利用歷史成本計算的財務報告也無法有效地向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發出預警信號。然而,當公允價值計量作為金融衍生品的計量屬性時,怎樣選擇確保公允價值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變成了重要內容,公允價值不是價值,而是價格,是對某一點價值的估計。價值即使客觀存在,但不能直接獲得,只能近似或接近真實的價值。公允價值的“不公平”一直是產生爭議的內容,公允價值的使用可能導致管理層達到對利潤與資本的控制。
1.2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因為金融衍生品的特性確定了風險的客觀存在,它們只需要支付少量保證金就可以控制所有合同的資產。金融衍生工具則為交易雙方利用預測利率、匯率、股價等因素的變化趨勢,來決定未來某一時刻是否進行交易的工具。然而從合同簽訂到金融工具的表現,利率、匯率和股票價格等因素都可能產生變化,合約價值以及價格的變化大部分無法管控,它是政治、經濟、市場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各種因素的變化可能導致合同價值的極大改變。此外,在金融衍工具市場當中,某種程度上金融工具的保值與規避風險不足,投機比例較高,投資者以高賣低吸為目的追求利潤,加劇了合同價格的波動。所以,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1.3監管系統欠缺與專業人員不足的風險
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一般可以分成系統風險,也就是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風險、操作風險以及法律風險;非系統風險是指人為操作失誤、操作不當等引起的意外損失風險。其交易的復雜性和資金流動的隱蔽性給監管形成了一定的困難。與此同時,監管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必須通過各個領域的協調,如何預測和評估不可控因素,將其風險降到最低,不僅需要合理規范的技術模型和規范的管理制度,還需要數學有關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然而,當前在我國對此的研究較晚,國外經濟組織對金融衍生工具開展的研究都比我國早,仍然無法真正了解其風險,并對其產生的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與監督。
2.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有效管控措施
金融衍生工具原本就有著“二重性”的特點,如果使用不當,有可能造成新的風險。所以,加強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管控,不但能夠幫助企業提高自己的兔疫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下,提出了幾個切實可行的操作方式與建議。
2.1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優化監督系統
建立健全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應該創建政府監督和管理系統,制度規范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法律法規,保持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競爭、公平、效率和流動性,要創造一個有法律保障、有規則的良好環境,利用完善的法律規范來優化金融衍生工具市場。(2)行業監管機構要不斷強化行業管理,注重專業監管規則,規范金融行生工具的交易市場。(3)證券和期貨交易機構有必要制定有關的標準化規章制度,更具體地規范和指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行為,尤其是建立完善的結算體系,能夠有效減弱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風險。(4)根據法律、法規或機構等方面加強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職能,增強中央銀行的權威性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2.2創建科學合理的財務結算機構
為了確保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合理運行,關鍵是要創建一種符合金融風險管理需求的結算機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結算機構不應該是普通意義上的財務會計機構。在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上,交易集中,交易量巨大,價格波動較大,巨大的資金流動在投資者、經紀人、會員、清算會員和和清算機構之間流動。單純依賴交易雙方和一般的財務結算機構進行結算辦理明顯不足。國外發達國家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和發展,才終于找到了一條更加適應結算操作、符合風險管理需求的金融衍生工具結算機構模式。所以,對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有必要通過長期實踐與探索,創造屬于自身的金融行生工具交易渠道,從而不斷完善與發展。
2.3業務退出制度的建立
我國應不斷減少或消除隱性政府擔保及其導致的道德行為。一般而言,道德行為發生在封閉的金融系統中,金融機構習慣性地鉆政策空子,相信政府可以保護他們,所以他們肆無忌憚地進入高風險金融產品的投資項目,讓大量金融資產價值暴露在風險中。隱性的政策擔保會導致他們對經濟的預期過于樂觀,造成大量資金流入不可持續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因此形成過度投機行為。
3.結論
伴隨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與金融市場的進步,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國也將得到快速發展。所以,中國應該不斷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創建有效的風險防控管理系統,對金融場進行監管,推動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讓企業在投資與投機衍生金融產品方面有可靠的依據、有章可循。對高風險的投機業務進行相應的風險管控,規避重大風險事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涵秋.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風險管理的幾點探討[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0):193-194.
[2]郭鵬.關于外貿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與風險控制的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19(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