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企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原在部門行業管理的地方國有企業均統一劃轉到國資部門管理后,組建不同產業集團。地方糧油集團成立后面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何做大做強做優地方糧油企業,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深化國企改革;做強做優企業;服務經濟發展
近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國資國企業改革力度,將原隸屬于主管部門行業管理的企業劃歸國資部門管理,各地按照“產業相近、業務相關、產品關聯、優勢互補”的組建原則在各級層面上成立不同的產業集團。隨著國企業改革向縱深不斷推進,據不完全調查多地新成立的集團在近年來的運營、管理等方面也呈現出或多或少的問題,尤以近年來新組建成立的糧油集團(主要探討市、縣級以下糧油企業)較為明顯,主要表現在:一是市、縣兩級國有糧食企業目前處于互不隸屬,同質化競爭狀態;二是糧油儲備業務一家獨大,集團(企業)內其他產業未能真正培育壯大,業務相對單一、規模較小;三是市場競爭激烈,在國家糧食購銷完全市場化后,糧食經營主體迅速增加,地方國有糧食企業處在糧食經紀人、私營企業以及中儲糧和中糧等央企的上擠下壓之中,無任何優勢可言;四是政策逐步弱化生存舉步維艱。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受當地財力限制,各項財政補貼費用與中儲糧、中糧等央企補貼差距較大,在地方層面充當著糧食流通主渠道任務,履行國企應有的社會責任。五是國有糧食企業在現階段對當地經濟發展,尚未發揮應有的貢獻。對于面臨上述問題困難,從根本上解決糧油集團發展的問題,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市縣合作,重組地方糧油集團
為解決市、縣兩級糧油企業同質化、內部競爭、互不隸屬、單打獨斗的問題。可采取組建新的跨市、縣(區)級的糧油產業集團,成立主要方式有以下兩種。
一是由市級政府出面協調,市、縣(區)糧油企業通過產權劃轉的方式,依托管理基礎好、實力相對較強的市或縣集團(企業)組建跨行政區域的糧油產業集團,迅速壯大企業規模。可參照中儲糧直屬企業在當地整合的模式,將原來兩家或兩家以上的直屬庫整合一家管理,整合后中儲糧各地方企業目前運營管理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和發展。
二是由市場化運作重組集團。市、縣(區)糧油企業以長期合同、聯合發展、戰略聯盟、交叉持股、參股、委托或實質管理等方式形成共擔風險、互惠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因各方利益訴求不同,需努力找尋多方利益平衡點,此項工作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從重組集團運作來說時間可能要快一些,有些工作也便于統籌協調。
新組建的跨區域糧油集團,由于利益一致、上下一心、齊心合力,必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保障一方區域糧食安全、確保軍需民食,以及糧食流通中發揮主渠道作用較以前更加明顯。
二、發揮規模效應,實現經濟一體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地方糧食企業發展的動力。地方糧食企業的再一次有效整合,將發揮更大的規模效應,充分發揮糧食產業鏈條上的每一個關鍵環節,主要做好:一是要積極探索嘗試種、養、產、儲、加、銷全方位、一體化發展方式。加大與科研院校、農技部門在農產品優良品種培育,農業生產者在種植環節,選擇生物、綠色種植,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儲存環節采取低碳、氣調、生物防治。采取科學的方法下大力氣從科研、技術、管理等方面在全產業鏈環節上做到無害化、綠色生產,大幅增加產品內在價值。
二是充分發揮上下游產業鏈優勢。采取在集團內上下游產業(縱向價值鏈),以及與外部產業(橫向價值鏈)形成長期合作、緊密結合產業鏈利益共同體。糧食由地方糧油倉儲企業專倉儲存后,單獨加工、專項運輸,將糧油加工副產品直接在集團內或共同體將食品加工、畜產品養殖(農業生產者糧食秸稈飼料化,無農藥殘留、無污染)形成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生產的食品、加工的肉制品,首先通過集團內的貿易公司(旗艦店)直接面向大眾銷售,再者通過餐飲企業加工后直接上餐桌。達到從最初的原糧、簡單加工,特色、富養、健康的食品,再到店面、餐桌供應一條龍全方位服務,在各個過程全程留痕、公開透明生產運行,產品做到完全綠色、環保低碳,讓人民食上健康、綠色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內在價值,不斷壯大企業實力,為今后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動力。
三是進一步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為適應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需要,利用集團現有倉儲設施資源、儲糧技術等,建立專業化、市場化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糧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滿足農民需求的同時建立與廣大農民的密切合作聯系,逐步建立完善的與農戶的利益共享機制。
三、用好用活政策,解決發展難題
各地國有糧食企業,一是由于成立時間較早,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原有庫區已大多處于城市規劃發展的中心區域;二是糧油產業屬于最傳統的行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三是缺乏新的思維、創新、比較守舊,普遍面臨著人員結構偏大、思想僵化,對新思想、新科技、新思維不易接受,人員存在嚴重富余等問題。
糧油集團在發展規劃中,要統籌安排、精準實施,要與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積極利用好退城進園(郊)政策,向當地政府匯報,爭取理解支持,獲取土地處置收益最大化,資金要按照規定做到專款專用,主要用于新建企業的土地置換、倉房建設、設施設備購置、人員安置等難題。
同時要向上級業務主管等部門多匯報、多請示,及時把握并積極申請利用好黨和國家的糧食政策,爭取的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
四、持續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
一是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加強與央企、省企、優秀民企以及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對接、合作。解決地方糧食企業在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發展新突破,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和效率。
二是積極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與各級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進股權結構優化,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民營機制、國企優勢,真正實現體制機制融合,推動企業發展。
地方糧油企業改革的終極目標:將地方糧食企業打造成管理文化深度融合、法人治理結構更加規范、監督機制高效透明,形成新的最高權力相互制衡、相互監督機制運行體制,管理高效、運作暢通,社會和經濟效益不斷攀升高效優質企業。
五、聚焦主責主業,打造儲備基地
糧安天下安,糧食乃國之根本,國家一直對糧食高度重視,歷年來對糧食從政策到資金扶持力度都很大,加大對糧食企業管理力度。一是儲備糧要管優、管好。地方儲備糧管理要在全省甚至全國要具有示范、引領的作用。要從根本上確保區域內的糧油安全。二是政策性糧食要執行好、要管住、管好。執行政策性糧食業務的企業要利用國家大力推廣的信息化系統,做到實時、在線、全程、事后監管。承擔政策性糧食業務的企業要嚴格遵守國家和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三是利用在建、已建倉儲設施的倉(罐)容,想方設法增加糧油、糖、棉、麻等及各類應急物資,打造成地區范圍內融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一體的現代化糧油物資儲備基地。四是貿易糧要搞活、積極利用糧源、區位等優勢,努力擴大市場份額,不斷尋求利潤增長點。五是對集團內的其他企業加強管理、管控風險,實現企業依規依法經營。
六、注重人才建設,加強隊伍管理
企業的發展歸根到底要依賴人,為了解決企業多年來面臨人才匱乏問題,一是要在經營管理、高端技術研發、職業技師方面人才引進機制;二是通過培訓定向學習等增加適應新形勢下的糧油營銷、貿易人員,軟件的開發維護、網絡安全、數據分析人員缺乏問題。三是建立健全留人用人機制,只有人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和財富,充分解決人才的實際需求和后顧之憂,解決用人和留人、尊重人才,實現人才價值。
七、加強黨的建設,完善治理結構
一是以加強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切入點,深入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二是繼續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和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實現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三是真正實現各管理層級職責清晰,權責明了,高效運作,信息暢通。
隨著國資國企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國有糧食企業要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時刻,迎難而上、奮勇拼搏,將國有糧食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形成區域性糧油產業航母,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努力做到奉獻社會、誠仁達己,為保一方糧食平安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顏培東(1973.4-),男,漢,山東省棗莊市,本科,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