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摘要:企業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主體,肩負著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任。無論在哪一個時代,企業對社會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飛速發展,市場環境不斷變化,逐漸與世界同步,這給企業帶來了許多機遇,對促進企業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挑戰。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展,許多企業對內部控制機制進行了建設,從而增強企業防控風險的能力。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中,財務會計內部管理機制是其核心,直接影響著整個內控機制的運轉與運行效果。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
1.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價值及意義
1.1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存在,對提高企業競爭力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對于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有效的識別,針對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財務數據指標是企業經營情況的表現,通過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財務數據更加準確真實,可以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有利于決策者做出決策。
1.2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貫穿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在經營過程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能識別出財務風險,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并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在設計風險防控的方案時,也能夠提供依據,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1.3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對財務部門的工作方式、工作進度有參考作用,是財務工作的基礎,有利于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也可提高財務工作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效力,從而改善企業財務部門及其他各部門整體的經營環境,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構建中的問題
2.1管理機制需改善
目前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問題主要存在于兩種不同類型的企業中。一種是企業的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不全面不連貫,缺乏主要環節,導致在實行管理機制的過程中,無法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不同環節的工作會出現誤差,造成公司財務信息的錯誤,出現財務風險。財務會計內控是公司發展的基礎,在管理過程中出現較多失誤,會給企業造成較大損失;另一種則是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過度復雜的企業,會導致決策者的決策無法準確實施,具體表現為決策者與管理者中間層級過多,管理者無法完全理解決策者的意圖,在進一步將信息傳達給基層工作人員時,會出現傳達內容、方向上的偏差,執行力不夠或者執行方向錯誤等情況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在大型公司中,下層員工無法理解上層傳達的工作內容,又無法越層詢問,最終導致工作結果與上層要求不符。
2.2缺乏風險防范能力
財務數據是衡量企業風險的重要指標,在企業經營中,決策者需要經常查看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達到何種程度,以便于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決策。但是在很多企業中,財務管理者為決策者提供的財務指標固定化,無法針對企業發展現狀,向決策者提供動態化的財務指標變化情況,或僅提供部分主要指標數據,其他相關、次要但對企業發展有相關作用的財務指標數據并不予以關心,也不會針對其變化做出分析,這樣的工作模式時間較長后,會使企業管理層的思維固化,無法及時的察覺財務風險。
2.3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時代的發展,帶來了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企業采用信息化技術管理手段, 可以促進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現在的企業財會內控信息化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企業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傳統的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方法,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錯誤;另有一些企業雖然已經將財會內控信息化用于企業生產運營中,但是應用的時候沒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合理分配,沒有發揮出相應的效果;部分企業應用信息化技術后,并沒有相應的技術人員去進行維護,不重視本公司科技部門,使信息化系統運行效果大打折扣,無法維持正常運行;最主要的一點是,現在企業所應用的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信息化技術,在企業實際運營時,運營的方式單一,僅可以保證運營方面的信息化,作用較片面,無法達到企業全方面的信息化,如無法實現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信息化決策及信息化監督,仍然要依靠人工。
2.4企業財會審計形式化,監督不到位
許多企業的審計監督部門并沒有監督到位,在審計工作上還有許多不足。很多企業的審計部門審計過程流程化、形式化,將審計工作做成了死板的工作,也沒有創新能力,每一次審計時的內容都是類似的、雷同的,無法發現真正存在的問題;有些企業的審計部門沒有權威,在企業中不受重視,是一個弱勢的部門,這樣的環境下,使審計部門在進行工作時,無法真正的與其他部門站在同一高度,檢查出風險,時間較長后,審計部門的管理層也會存在工作懈怠的思想;有一些則是審計員工專業水平不高,或職業素養不足,在工作中無法識別出風險點,完成的工作馬馬虎虎,或審計員工貪污受賄,在審計時故意將風險點漏掉,欺上瞞下,沒有發揮監督的作用。
3.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方法
3.1改善管理機制
企業中存在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問題,究根結底是因為企業并沒有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合理的規劃本企業的內控機制、內控流程。缺少內控環節的企業,應自查其內控機制,在哪里缺少,就在哪里增加;內控環節復雜的企業,應適當削減不必要的管理流程,能夠更好的實現上傳下達,理解決策者意圖。
3.2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不能僅從一方面著手,應從多方面同時改善。想要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要提高財會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他們處于財會工作的最前端,與財會數據關系最密切,如果他們在工作中就能識別出風險,則為后續的工作帶來了許多便捷,省時省力,為企業節約很多的成本;同時企業也要制定風險防范相關的制度,用制度來判定哪些行為、操作是觸犯制度的,為識別風險增加保障;企業財會人員需增加培訓,不能對新的財會政策、要求不了解,管理人員也要提高管理能力與專業能力,在安排好員工工作的同時,也要對上層決策者做好匯報,將企業經營情況準確無誤的匯報給上層領導。
3.3提高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信息化程度
企業應將現代化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于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中,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便捷、高效、存儲能力強等特點,加快財會數據的處理,增加數據的準確度,提高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時效性與準確性。企業在應用信息化技術時,也要考慮其是否適合本企業,是否在合理的環節中。應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化技術的能效,不浪費資源。有了信息化技術,也需要聘用專業的技術人才,為信息化系統順利使用保駕護航,企業的科技部門,也應作為企業的重要部門對待,不能把不懂信息技術的人員安排在科技部門占用員工位置,百害無一利。
3.4改善審計形式化,加強監督
要從根本改善審計部門的形式化,就要從企業領導者入手,要加強企業對審計部門的重視,審計不再是只走流程的部門。提高審計部門的地位,增強審計部門的客觀性,保持獨立性,這樣在進行工作時,才能更好對其他部門進行審計工作。同時也要注重對審計部門員工的個人專業能力培養,提高審計專業能力,在審計工作中更易檢查出風險點,能夠多方面對財會數據分析檢查,不再僅限于有限步驟的審計,使審計不再形式化。
4.結束語
企業在構建內控管理機制,尤其是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時都是存在許多問題的,雖然問題較多,但是也是可以有針對性的解決的。究其根本,是企業要了解自身的經營情況,了解自身,才能找準問題,解決問題,并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制定個性化的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相較于千篇一律的內控機制,個性化的內控機制更適宜企業的發展。同時,企業也要注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這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基礎,是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注重財務會計員工的專業水平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這些員工是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基石。加強監督,有效識別風險,則有助于企業財會部門及其他各部門的合同協作,有助于推動企業內控管理機制的運行,有助于企業良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少東.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J].現代企業,2021(06):165-166.
[2]宣寅飛.論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評《企業財務會計與內控制度設計》[J].商業經濟研究,2021(04):2.
[3]周峰.試論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J].財會學習,2021(02):175-176.
[4]曹方林.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0(09):69-70.
[5]劉啟健,郝琰凱,張志鴻.企業財務會計內控管理機制的構建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