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孟潔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利差收入為主的商業銀行傳統盈利模式受到了巨大沖擊,以前的單一收入結構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本文首先介紹了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研究意義和背景,然后闡述了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現狀發現:利息收入增速放緩,利息收入占比依舊較高但整體下降趨勢,非利息業務內部發展不均衡,最后本文提出了合理開展收入多元化,發展重點與特色業務,培養引進專業人才等三條有助于上市商業銀行進行收入結構合理轉型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盈利能力
一、引言
金融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以及商業銀行目前面對的經營困難都迫使商業銀行改革其業務發展方式,收入結構的多元化發展成為必經之道。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整個銀行業收入成分變化對盈利效益的作用,還要考慮不同類型商業銀行收入成分調整的作用。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參與者,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現狀分析可以明確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發展之路,對未來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轉型建議,而對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影響因素對于將商業銀行轉型至關重要。
隨著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金融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除了傳統的信貸業務之外,如今商業銀行可以開展更多的新興業務來擴大收入來源。受制于凈利差的縮小,商業銀行為了提高盈利水平開始積極探索和發展非利息收入。加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繼續推進,可能商業銀行不會再以利息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商業銀行未來盈利模式將逐步轉變為依靠非利息收入增長驅動。因此本文以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現狀特征,并針對現有結構特征對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希望為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作出一定貢獻。
二、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概述
(一) 收入結構
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是指銀行各種業務所獲得的收入在總營業收入中的比重和構成。商業銀行的總收入由凈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兩大類組成,下面對這兩個類別進行具體界定。
(二)凈利息收入
凈利息收入也被稱為利差收入,是我國商業銀行收入來源中最重要的部分。簡言之,凈利息收入就是商業銀行利息收入減去利息支出之后的凈額。隨著2015 年利率市場化的基本完成,存貸款利差的縮小對凈利息收入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各銀行紛紛拓展非利息業務來增加收入來源,但目前凈利息收入在我國商業銀行收入中仍占據大部分比重。
(三)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是指商業銀行總營業收入扣減利息凈收入的差額。具體到非利息收入構成,目前手續費及傭金業務的收入占比最大,具體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服務費、結算與清算手續費、銀行卡手續費、托管業務傭金、承諾與擔保業務傭金、顧問與咨詢費等。除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外,還有投資損益、匯兌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其他業務收益這四項占比較小的業務收入也構成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
三、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現狀
(一)凈利息與非利息收入占比現狀
隨著2015年利率市場化的基本完成,加劇了原本就競爭激烈的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再加上傳統商業銀行之外的民營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這使得商業銀行不得不縮小信貸利差以維持市場份額,由此導致其信貸業務的利潤空間被逐步壓縮。由此商業銀行意識到要拓展新的收入來源,發展非利息業務以緩解信貸業務利潤收窄的造成的負面沖擊。但我國商業銀行因為非利息業務發展開始就比較落后,因此就算商業銀行想盡快著手重點提高非利息占比,調整結構,但非利息業務總量占比還是較低,收入結構的整體多元化水平也不高。截至2019年的近十年中凈利息收入占比都總體呈下降趨勢。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占比在 2013 年之前一直高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從 2013 年底,其占比開始低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這主要是隨著信貸利差的縮小,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的比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大型國有銀行體量更大,在利息業務方面也存在先天優勢,所以利息業務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因此對調整收入結構的愿望沒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那樣強烈。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相對受到利差下降的沖擊更大,為了滿足盈利目標,股份制銀行也努力尋找新的利潤突破點,又因為其規模小,運營模式靈活,所以對于收入結構的調整更加迅速。總體而言雖然目前為止三類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比都較高,占據了總體商業銀行收入的大部分份額,但是在整體上存在下降趨勢。
(二)非利息收入內部構成成分發展不均衡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一些非利息業務還存在很多限制,導致目前非利息業務存在產品種類單一、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巨大而其他業務發展緩慢的問題。雖然總體上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在總量和占比都穩步上升,但非利息收入內部結構失衡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探索。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中占比處于絕對優勢的是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其次是投資業務收益。匯兌損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占比很小,其他業務收入占比穩定提升但總量依舊很低。總體而言我國上市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內部構成成分發展不均衡。
四、結論及建議
(一)合理開展收入多元化戰略
因為目前收入多元化程度不太高時,收入結構多元化的提高能夠顯著提高盈利能力。不同類型的銀行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各商業銀行不應該盲目對收入結構轉型升級,而是應該自身特色和實際情況,找出現階段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以繼續發揮自己在規模上的相對優勢,積極地發展非利息業務尤其是手續費及傭金業務和投資業務以獲得范圍經濟效應,從而提升盈利能力。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可以穩扎穩打,先投入主要精力用來強化利息業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業務,然后再考慮是否向多線發展的多元化業務結構轉變。
改善商業銀行的單一收入結構,將其收入結構由依賴傳統利息收入業務逐步完善,創新業務,提升商業銀行服務質量。打造以客戶為核心的價值創造服務體系和文化,加強客戶體驗,大力發展并創新電子銀行、銀行理財、咨詢等新興非利息業務,開拓更大的發展市場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改善商業銀行傳統收入結構的同時,應注意相應提升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水平,不斷加強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需求和業務管理,提高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和提取能力。
(二)發展重點與特色業務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手續費及傭金業務占據了非利息業務的絕大部分比重。商業銀行在非利息業務上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經驗和創新意識不足,各家產品和服務都沒有自身獨特性,標準化嚴重,加上在金融產品的開發上不存在很高的競爭壁壘,因此只要有一家商業銀行研發出新的產品或服務,就會有成群結隊的銀行爭相模仿。因此在此階段商業銀行需要依據自身特色找準市場定位,明確自身重點發展方向,挑選出符合市場需求和具有相對優勢的非利息收入業務,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優勢非利息收入業務。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而言,發展重點與特色業務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沒有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龐大的資源、資金和線下網絡,因此它們無法支撐集中精力重點進行多元化業務,正是這樣,股份制和城市商業銀行更應該深入思考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打造自身的特色品牌,在非利息業務的某些優勢領域積極探索,而不是貪大求全地全面布局多元化業務。
(三)培養引進專業人才
商業銀行向多元化收入結構轉型,必須高度重視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商業銀行對于信息系統平臺的要求不斷提高,并且商業銀行的信息技術與其業務發展相融合,非利息收入等金融創新業務需要新的更高效更便捷的業務平臺,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越來越復雜化、專業化,非利息業務產品的創新開發和營銷服務都離不開專業人才。一方面,創新金融產品的開發不僅僅需要懂得平衡利潤與風險的金融工程人才,還需要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開展新興的非利息業務需要更加專業的銀行從業人員,培養引進高端金融人才為開展新興非利息業務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馮波, 王笳旭, 石玉乾,等.非利息收入對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 2016(4):110-115.
[2]劉孟飛,張曉規,張超.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經營績效與風險相關性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8):59-68.
[3]任立媛,趙莉.非利息收入占比、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績效[J].財會通訊,2018(21):106-111.
[4]祁懷錦,郭娜.上市銀行盈利模式與銀行價值創造的實證研究[N].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