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思思 張琦 竇雨薇 吳思瑤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全稱是“絲綢文化之路中國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貿易之路”。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習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通過對64個國家的了解,將其資料整理,發現“一帶一路”在建設的過程中存著一些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完善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
1.“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的現狀
1.1涉及面廣
“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到13個省份及直轄市:新疆,重慶,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云南,西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涉及到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5個省份。截至2020年4月已有144個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并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1.2實施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蒙內鐵路、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共同簽署的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三峽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中巴經濟走廊、由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團承建的中亞天然氣管線項目、印尼雅萬高鐵、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老撾鐵路、孟加拉希拉甘杰電站二期、烏克蘭“一帶一路”貿易投資促進中心等。
2.“一帶一路”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使用的貨幣不同
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著自己獨有或獨立使用的貨幣,單是在中國境內流通的貨幣就有人民幣、港幣、臺幣、澳元等,放眼國際,東南亞地區有泰國的泰銖、菲律賓的比索、馬來西亞的林吉特、新加坡的新加坡元等;歐盟中的部分國家多使用歐元,而在歐洲市場流通的貨幣還有英國的英鎊、瑞士的瑞郎等;北美地區也有著加拿大元和美元。在國與國貿易往來過程中,貨幣兌換,匯率換算會增加一定的不便和成本。
2.2發展水平差距大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其中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以資源出口為主,出口初級品,生產力較弱,例如非洲地區多出口煤礦為主;而發達國家主要以進口原材料,出口附加值高的制成品為主,產品輸入和輸出并不平衡。
2.3貿易保護依然存在
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會實行高額關稅,抑制他國商品進口,其中有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這種高額關稅將“一帶一路”的相互聯系共同發展的作用減弱。比如,印度對我國出口的化工業、紡織業等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
2.4復合型人才缺乏
因參加“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多,涉及的語言體系復雜,學習小語種的專業人才較少。沿線各國國內的法律體系與我國法律體系有差異,而掌握多國法律并能處理國際糾紛的復合型人才缺乏。同時,在輸出的各行業既懂技術,又懂語言的人才也很少。
2.5遠距離運輸困難
航空運輸的時速快、貨物不易破碎,但飛機的承載量比較小,運輸成本較高,且容易受氣象條件限制;鐵路運輸運行速度快、容量大,但需要從中亞、西亞、東歐經過,所需鐵路線較長,經過的國家及地區多為發展中國家,且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投資高、建設周期長;水路運輸承載能力大,運行距離遠,但海上氣象復雜,部分海域多海盜出沒,運輸速度較慢。
3.在一帶一路開展中面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
因為匯率的影響,與各個國家之間不同的經濟貿易交流也會受到影響。在國際貨幣基金宣布了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舉措后使得人民幣邁向了國際化道路,也提升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人民幣國際化也能使得貿易交流更加方便,也可以減少匯率給國際經濟貿易帶來的影響。
3.2為其他國家的發展進行援助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亞歐非等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共同分享,做到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道路上有很多國家都獲得了援助,中國不僅僅進行基礎建設,還涉及了能源、網絡、航空運輸、教育等區域的建設。派遣技術人員進行技術的指導,并且在教育方面與學校合作創辦孔子學院,進行教育方面的援助。
3.3改善國際貿易環境
通過自貿區或者與各國的合作來改善貿易環境。企業之間多交流,保證項目開展順利,減少阻力。加強相關政策的可行性以及穩定性,使得可以實現“一帶一路”各國互利共贏,并且。也需要開展“一帶一路”的宣傳活動,要在當地留下良好的形象,讓人民能夠真正感受到福利,有利于“一帶一路”的發展。
3.4建立人才培訓制度
建立人才培訓制度,創立關于人才培訓的機構,收取實戰經驗教訓。積極參與課題項目研究平臺,接收先進的思想來增強自我的能力。在發展過程中,國際化人才可以解決最基本的語言問題,而且擁有全球化的視野以及領導能力,能更好的使得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擴大規模,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3.5健全全面運輸體制
“一帶一路”的線路較長,給貿易運輸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需要和各個國家之間進行良好的協調和有效的溝通。加強全面運輸體制,保障運輸安全,推動國際化、一體化運輸功能,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并且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相關機構以及條約,也能夠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局面。有效的進行跨國基礎建設,營造有利的貿易流通環境。
4.總結
“一帶一路”建設是整個路線上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共贏,攜手發展,開展國際合作的平臺,也為世界貢獻了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1]何茂春,田 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難點及應對思路——基于對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中東歐諸國實地考察的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5):55-62
[2]吳雪.“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瓶頸與對策[N].金融時報,2017-06-02(10).
項目名稱:本文是2019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專項任務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簡明手冊制作”(項目批準號:2019R4370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華思思(2000.2-),女,漢族,浙江溫州,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