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要:文章主要闡述了EPC項目不同層面的風險因素分類方法及分類結果,從外部環境層面,公司運營層面和工程項目層面三個維度分析了EPC項目風險的種類,為后續EPC模式下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EPC項目;外部不可控風險;公司運營;工程項目
國際工程公司在公司運營和工程項目中均面臨著種類繁多、層次復雜的風險威脅,且風險在不同階段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有些風險在某一時期可能得到控制,但隨著環境的變化,風險會再次出現,而且風險的出現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并且可能引發相關聯的其他風險。因此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才能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實現共贏。
1. 風險的定義
第一種概念是一種不確定,也是大多數現有研究的形式,常用概率的形式表示;第二種定義將風險表示為差異程度。因本文研究的期望是將公司運營和工程項目某些運營指標的實際發生值與預期值的差異程度作為風險評估的基礎。故本課題采取第二種定義。
2.EPC項目風險分類
EPC工程項目風險分類將從外部環境層面、公司運營層面和工程項目層面這三個層面開展。其中,外部環境風險劃分粒度大、覆蓋面廣,依據PESTEL分析模型,外部環境風險包括公司或項目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境、法律環境風險。在企業運營方面,根據《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可以將企業風險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四個子風險。在工程項目方面,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理論,項目建設過程可分為決策立項、勘察設計、工程實施和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在此四個階段上,根據各階段工作要素,可以劃分為決策立項風險、勘察設計風險、工程實施風險和竣工驗收風險。
2.1 基于PESTEL分析模型的外部環境風險因素分類。
PESTEL分析模型又稱大環境分析,是分析企業外部宏觀環境的工具,其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因素,可以分為6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經濟因素(Economic)、社會文化因素(Sociocultural)、技術因素(Technological)、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
政治因素是指國家政策方針發生變化,從而對企業造成的影響;社會文化因素是指工程所在地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生活習俗對企業或工程的影響;技術因素不僅僅包括企業已經掌握的或者是未掌握的技術,還包括未來的重大技術變革;環境因素是指當地的地理條件、天氣狀況等對工程施工的影響。法律因素是指由于在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論證、合同管理、法律糾紛管理、處理生產經營及經濟活動、權屬管理過程中的法律事務未遵循法定程序和規則,使公司遭受處罰、訴訟,在經濟或聲譽上受到損失。
2.2 基于《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企業運營風險因素分類
為了指導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二零零六年六月六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通知的形式,印發《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將企業風險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四個子風險。
戰略風險:企業戰略是指企業管理者出于對企業利益的考慮,采取的一種長遠的,著眼于未來的一種謀略;戰略風險是指對企業整體性的規劃,長遠的企業目標效益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
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資金流動、稅率、匯率、業主、分包商等因素的變化,使企業受到損失。
運營風險:是指在企業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以及自身能力不足等因素,致使企業未達到預期的目標。
法律風險:由于在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論證、合同管理、法律糾紛管理、處理生產經營及經濟活動、權屬管理過程中的法律事務未遵循法定程序和規則,使公司遭受處罰、訴訟,在經濟或聲譽上受到損失。
2.3 基于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因素分類
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工程項目本身具有生命周期,是一個從概念到完成的動態過程。所有項目都可以分成若干階段,且所有項目無論大小,都有一個類似的生命周期結構。以EPC模式為例,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包括4個階段:決策立項、勘察設計、工程實施和竣工驗收,各階段主要風險如下:
決策立項風險:由于前期資料收集殘缺或者未收集到關鍵信息材料,導致企業管理層在研判項目是否可立項時,出現偏差。
勘察設計風險:勘察設計階段是企業開展工程項目的龍頭階段,其指導思想和設計水平直接影響著投資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工程實施風險:是企業開展項目活動中,涉及人、材料、物等資源最多的的階段,該階段直接決定著工程項目質量的優劣。
竣工驗收風險:在項目收尾階段,由于自然環境、業主拖欠資金或者是承包商自身緣故等原因造成工期延誤,未能按時交付。
3.總結
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下,中國對外承包國際工程項目蓬勃發展,給我國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國企業對外承包項目相較于于外國企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因此相對應的風險管理也處在初步的發展階段,但是我國企業不能因為客觀困難因素的存在,從而忽略風險管理,更應查漏補缺,把握機遇,補足自己的短板,讓企業在良性的風險環境中,揚帆起航。
參考文獻:
[1]王春梅,徐冰冰.工程項目投標決策的影響因素:來自中國承包商的研究[J].中國港灣建設,2016,36(11):71-76.
[2]周英.中國企業參與國外大型工程投標的多目標決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12):154-162.
[3]溫國鋒.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能力提升模型與方法研究(模型與方法).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4]陳志鼎,曹胤杰.境外水電工程項目投標決策 D-S 證據模型研究[J].人民黃河,2019,41(05):135-137+142.
[5]戎戍.承包商團隊投標決策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大學, 2014.
[6]王少華.專業分包商參與投標決策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