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天
摘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生力軍,創建科學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機構,是改革創新、依法治企和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現階段法人治理機構的現狀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新形勢新規定,就怎樣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機構提出一些想法。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法人治理機構
一、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現狀
(一)黨組織參與企業法人治理的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化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制度和黨的執政基礎的密切聯系,國企必須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發揮黨的全面領導作用。《公司法》對國有企業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沒有明確規定,對企業黨組織在企業運行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內容、程序和方法也沒有明確規定,缺乏對企業黨組織研究決策制度的保障。雖然國有企業黨組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參與決策的各項制度,但相對于《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而言顯得相對薄弱。
(二)企業各治理主體協同運作有待進一步規范
從實際操作來看,國有企業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機構設置和建設比較完善,但在厘清國有企業黨組織與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方面,存在著不夠清晰、相互替代等問題。董事會是公司決策和管理機構,《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對公司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并對經理層進行監督。但在實踐中,董事會的一些法定權力并沒有得到完全落實,比如董事會選擇經理層和管理層的薪酬。
(三)利益相關者制衡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實質是確立公司的“游戲規則”,確立公司各方面的職責、權利關系。從國有企業具體的運作狀況可以發現,盡管開展了公司制的改革改造,可是在開展公司制改革改造的同時沒有積極動員較多投資人參與,存有著“一股一家獨大”的狀況,因為股份太過集中化,內部欠缺多元化效益相關者之間的互相牽制,因此改革后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也就難以標準化實行。而把國資委作為投資人代表,從方式上看,國家資產擁有了承載的主體,但作為一個機構來講,想解決好管控和運營之間的關聯也存在一定的困難,而行政管理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企業法人治理機構的健全完善,無法充分發揮出法人治理機構所應該具備的作用。
(四)市場機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體現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些國有企業對管理層的考核評價依然運用黨政領導干部的評定方式,欠缺以經營績效為關鍵考核因素的激勵制度,金融市場、職業經理人市場等外界約束機制缺少,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此外,決策管理權把握在極少數代理人手上,員工難以深入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
二、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議
(一)強化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機統一
國有企業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公司法》,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出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明確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并積極處理好黨組織與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企業法人治理機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要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因而國有企業要積極主動促進“黨建入章程”工作,確立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機構中的法定地位,依規健全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機構。
(二)通過推行股權多元化突破產權結構限制
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股權高度分散,在此前提下,國有企業也應積極推行股權多元化,突破產權結構的限制。企業產權結構單一、一股獨大,不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應采取多種方式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并著力推進整體上市。
(三)科學規范處理法人治理主體權責和制衡關系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旨在于明確劃分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責任、權力和利益,形成所有者、公司法人、監督者、經營者四者之間的制衡關系,以保證公司制度的有效執行,而國有企業更需要加強權、責、利之間對等的標準化規范。在國資監管機構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聚焦管好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堅持黨的領導的大背景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所出資企業履行股東職責,科學界定所有權和經營權邊界,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對企業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
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組織,但要把股東大會與董事會之間的信任委托關系、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董事會作為法人代表能夠全權負責公司的經營,使經理層在董事會授權范圍內,有權決策并不受其他人員的隨時干涉。
(四)堅持推進員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一心一意依靠員工,全力提升廣大員工的主人公意識,充分運用好工會和員工代表大會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主動創造機遇讓員工更大程度地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中來,共同推動企業的改革發展前進。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設立即有助于員工意愿有效地在董事會、監事會中體現出來,讓員工可以真正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和監管中,從而維護員工的合法權利。
三、結語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有企業要遵循自身發展實際和市場規律標準,建立規范管理決策、協同運作、相互制衡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從而推動形成更加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盧優莎.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法人治理機構的建設與完善[J].財經界,2017(11):103.
[2]韓世春.國企黨委代表與法人治理結構關系探析[J].中國發展觀察,2014(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