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銘
摘要:本文從探討并介紹國外信托的起源及由來入手,分析了我國信托發展所處的時期,并從國外信托的發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尤斯制度;轉型調整;職能
一、國外信托的起源及由來
縱觀信托發展史,學界在信托起源上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還是眾說紛紜的狀態。但相對具有權威性的主流觀點是,英國是信托的發跡國,現代信托制度是由最早的尤斯制度演變而來。
最早信托是從民間私有財產委托他人管理時開始的。信托概念的出現以及在法律上得到承認,我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3年羅馬Augustus時代。在羅馬法典里,信托遺囑條例闡述了委托他人轉贈遺產的一些規定。主要內容是“由財產所有者制定遺囑,指定一個具有法定資格的繼承人并讓他繼承自己的財產,隨后再由他將該遺產轉移給自己愿意增與的人,如果繼承人對繼承不享有權利,則可以把財產委托給第三方處理”。該條例還規定了必須指定羅馬人為繼承人。日后該制度流傳下來,并傳入了英國,在英國形成了尤斯制度。該制度中有羅馬法的縮影和烙印,如收益權以及信托遺贈制度,其實施的客觀條件包括私有財產的管理和遺囑的執行。
“尤斯”是英文USE的音譯,意思是“代之”或“為之”。原意是“對委托他人管理的不動產的收益權”或“為第三者領有財產權”。早在公元1世紀,基督教就產生了,并迅速在歐洲和中東地區流傳開來。當時,信教的人會在臨死前將土地等財產捐贈給教會。到了中世紀中葉,英國的諸多信徒也把以土地為主的身后財產捐贈給教會。這樣一來,教會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多。而由于當時教會的財產可以豁免徭役和租稅,這勢必影響到了封建君主的利益,君主得到的貢獻物越來越少,同時也對王國政治統治造成了威脅。為了阻止這種事態的繼續發展,英王亨利三世制定《沒收條例》。其中強調需在君主與諸侯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將土地無償贈與教會,凡是有人擅自出讓或贈與,就沒收其土地。這個條例一經頒布,馬上引起了所有信徒的不滿,而且當時在英國,大部分法官自身也是信徒,但他們不敢違抗。隨后,他們創立了尤斯制度用于對付該條例。具體的做法就是:“如果要將土地贈與教會,那么就先贈與給第三者,并對第三者表明贈與的目的是為了教會的利益,當時的受贈者都是社會上受尊敬、信任的人,他們日后會將從土地上獲得的利益轉交給教會”。這樣做實際上是第三者替教會管理或使用了土地,實際上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的是教會,這么做同樣也維護了宗教團體的利益。由于這種制度同樣觸犯了封建君主的利益,導致在1535年英王亨利八世頒布了《尤斯條例》,該條例宣布將使用土地的受益人視同為土地的真正所有人,與其他土地一樣禁止捐贈給教會,也禁止贈與家族成員。然后,為了應對該條例,人們又另設了一個財產所有的假受益人,以規避該條例的限制。直到19世紀,此信托關系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被反映出來,上升為法律關系,受益權歸屬到財產權范疇,尤斯制度也就發展并演變成了信托制度。簡而言之,尤斯制度是幫助他人管理產業,他人享有受益權。起初創設這一制度是出于保障宗教利益的目的,最初管理的范圍只有土地。由于社會不斷進步,此制度被推而廣之,引用到動產和不動產、社會公益、個人遺產等方面,財產內容趨于多元化,不只是土地,貨幣等也被納入其中。信托作為一種具有盈利目的的經濟活動,也由無償的道德行為發展成為一種經濟利益關系。
美國信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由民事信托過渡到營業信托,信托公司應運而生,這是現代信托的雛形。隨后這一制度被引入到歐洲、亞洲等地。上世紀20年代,信托輸入了我國。
二、國外信托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不可否認的是,西方各國之間的社會發展背景、文化歷史、政治制度等均有較大區別和差異,再加上經濟發展上有較大不同,這就導致信托在各國的發展歷史有所區別,但通過研究能夠看出存在共性,如發展趨勢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我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2020》中提到:“我國信托業先后共經歷了 5 次整頓,分別發生于 1982 年、1985 年、1988 年、1993 年和 1999 年,從 1979 年至 2000 年,這一階段被稱為探索整頓期,隨后 2001 年至 2006 年為制度規范期,以人民銀行一法兩規的出臺為標志,2007 年至 2017 年,信托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以銀監會發布新兩規為主要標志,2017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劇烈變革及國內金融環境的快速轉換,導致信托行業的改革壓力不斷加大,2020 年因為疫情突然出現,再加上監管力度有所增強,對其轉型升級起到推動作用。”
(一)普及大眾的信托意識,重建信托形象
國外信托業之所以蓬勃發展得益于信托觀念,其信托觀念是以普及大眾為主導,使得信托業快速崛起,發展根基較穩、定位精準。由此可見,信托公司想要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在于取信于民。對于我國,一是在改革后要給民眾留下好印象,爭取贏得民眾的認可與信任,改善信托業在民眾眼中的形象;二是要促成行業協會的落成,制定行業規則準則,實現行業自律,增加信托的科普工作,讓更多人了解信托,認可信托。
(二)合理定位信托的職能,回歸信托本源
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信托業的特征,學習發達國家所長,補我國之短。學習的經驗及運作方法等要注意本土化處理。
1.財產管理職能
從基本功能上看,能夠達到理財的目的,也就是可以通過委托代理協議幫助委托人打理財產,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貨幣信托與實物信托均涵蓋在內,均為財產管理功能的一種體現。我國信托業不能忽視這一點,要著重發揮出這一功能,使信托業走向正軌。
2.融資職能
信托業具有融資的作用。其同信貸有較大區別,信托涉及到的利益關系主體較多,涵蓋:一是委托人;二是受托人;三是受益人等,既有直接融資的特性,也有間接融資的特點,為兩者的綜合表述,同時兼顧銀行信用與商業信用。該方面我國可向日本取經,發揮出這個職能,為基礎設施建設等融資,把信托作為融通長期資金的金融機構。
3.服務職能
所謂服務功能,表示的是信托業有服務的這一功能,包括咨詢、規劃服務等,如幫助市場主體設計有效的信托計劃。當下市場經濟環境下交易費用越來越昂貴,這主要源于現實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交易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此種情況下,交易主體出于交易成本考慮,需要提前掌握有效的數據信息,避免投資效益得不到保障,此時投資咨詢等服務就有很大的市場缺口,所以應運而生。服務職能對經濟的穩健發展具有內在驅動力。
4.社會投資職能
具體而言,是以信托為媒介和工具來達到投資的目的。據悉,不少國家的信托機構有投資業務,而且業務發展的較好。站在信托機構視角看,一是要有投資權;二是投資計劃及投資路徑要提前設計好,這是財產管理的前提保障。在我國,此業務一直都是核心業務之一。
5.為社會公益事業服務的職能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設立基金會,愿意死后將財產捐給社會。尤其是人們思想高度發達的今天,很多人熱衷于公益。客觀上看,由于大多數人的知識水平受限且缺乏科學的管理經驗,因此就有了與信托機構合作的愿望。在許多發達國家里,信托機構代理經營了大部分的辦學基金和慈善機構。在筆者看來,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扶貧基金等有望劃到信托業中,交給信托機構去運作。
(三)擴充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
據查發現金融機構跨界合作早已不是新鮮事,不少機構為了擴大規模體量、增加營收,很早就選擇和其他企業攜手合作。對于信托企業而言,若是想要使自身的銷售額和利潤有所增加,尤其是個人信托,可同銀行或證券公司聯手,交由其代賣。一來使業務的覆蓋面有所增加,成本得以控制;二來迎合受眾所需,更加便民。
(四)進一步開拓國際金融市場
信托機構和業務的逐漸國際化意味著信托公司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拿日本來講,其將合作方向放在了國際金融市場,合作成果顯著:一是使本國的信托業的規模得以拓展;二是使日本信托業務輻射到國際市場,效益有所增加。因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深度與廣度逐年遞增,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較為可觀,相信會有不少國外金融機構進入到我國的信托領域,為我國信托行業的發展賦能。信托企業要善于抓住時勢,同國際金融企業聯手,運用國際先進管理方式方法,使我國信托業能夠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
(五)結合市場特征,實現信托業務多品種經營
1.開展個人金融資產信托
根據筆者收集的信息資料,發現國外信托業務中有很大比例是個人信托業務,但聯系我國的發展實際,發現涉足這一業務的信托機構數量較少。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個人金融資產信托的市場缺口較大,實操性與未來發展前景均比較可觀。作為信托機構,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做好全民科普,讓更多人了解信托業務的本質,明白何為信托,重點布局個人投資理財業務板塊。
2.發展國有資產及基礎設施信托品種
第一,雖然我國國企改革成效不錯,可國有資產產權主體缺位,還沒有找到應對之策。而信托能夠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可以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的運作。以國有資產的特性作為出發點,設計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信托方案,以國有股權管理而言,可實行表決權信托等。
第二,聯系實際發展經濟,可知基建是影響和阻礙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其特性鮮明:一是所需的資金投入較多;二是投資回報較高。作為信托公司,可以推出相關的基建信托品種。優勢在于:一是可以改善信托機構的社會形象,能讓人們改觀看法;二是基建屬于朝陽產業,未來收益較高。
3.積極開展公益信托業務
國外的專項基金管理多是信托機構在操盤,日本就是典型代表。當下我國的公益基金數量不在少數,但此類基金并非是信托機構在運作和操盤。進一步來講,控制上述基金的部門具有如下特點:第一,不是金融機構,沒有科學有效的運作方法和策略;第二,缺少專業對口的人才,更不存在理財專家;第三,資金利用率較低,不少資金閑置,效益很低。鑒于此,我國可以學習日本,將公益基金交給信托機構打理,而且要引入監管機制,使基金受益人的權益不受損。
參考文獻:
[1]資管新規落地,金融行業如何迎接“ 新格局”[N].證券日報.2018-05-02(B01).
[2]馬麗娟,王汀汀.大資管時代的中國信托:理論與實踐[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
[3]王連洲,王巍.金融信托與資產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2013
[4]周澤.強監管時代我國信托公司業務發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8
[5]Moorman C.,Deshpande,R and Zaltman,Factors Affecting Trust in Market Research Relationship,Journal of Marketing,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