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酸堿中和滴定曲線在近幾年的高考化學選擇題中頻繁出現,它不僅考查學生數形結合識圖用圖的能力,還要求學生能深入微觀世界認識各種化學過程,來解決比較微粒濃度大小等的問題,因此在高考復習中,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甚至個別同學有懼怕心理.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此類曲線的方法,突破解題的思路.
關鍵詞:滴定曲線;酸堿中和;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2-0099-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簡介:魏鳳琴(1967.7-),女,河北省秦皇島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一、典例分析
二、方法整合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解決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要關注題干和圖像的橫、縱坐標,搞清楚是酸加入堿中,還是堿加入酸中;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常見的特殊點:如利用起點可看出酸性或堿性的強弱,這在判斷滴定終點時至關重要;利用滴定終點(中和點)、pH=7的點(中性點)、酸堿中和一半的點(一半點)、過量點、曲線的交點及拐點等,可準確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比較微粒濃度的大小、計算電離常數和水解常數、列出電荷、物料及質子守恒式等;再次,要明確酸堿滴定過程中的定量關系:①電荷守恒關系在曲線的任何點均存在,②物料守恒可以根據所加酸或堿的物質的量進行確定,但不一定為等量關系;③質子守恒式可根據某點的電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經過變換,消去不水解的離子得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魏萬青.金版教程·高考科學復習創新方案·化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