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逸群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著支柱作用,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一,但是隨著最近幾年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產業之間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濱州市更是提出了“市之強,強在現代服務,要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這是濱州市“七強之路”中的重要一點。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濱州
一、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并非單純組合、疊加。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AI技術、互聯網、物聯網、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給生產、產品和消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現代服務,比如說醫療健康、家居養老、創意設計等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增值的服務業。而對于先進制造業來說,它與傳統制造業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為在分工不斷深入的影響下,先進制造業的各種分工逐步細化和變得復雜,研發、設計、營銷、管理和售后服務等環節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機構進行分擔,所以制造業慢慢的把生產性質的服務部分與自己分離開來或者采用外包的形式,從而形成了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同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也產生了新的價值鏈分工,先進制造業出現了高度系統化和集成化的特點。
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當前,濱州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既有疫情帶來的產業布局再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再重構、公共衛生體系和基礎設施再完善等發展倒逼機遇;也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再轉移機遇;更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加快國債國投等戰略對接機遇。多個國家重大戰略效應疊加、同頻共振,為濱州市智慧物流、現代金融、會展經濟等現代服務產業帶來發展黃金期。
二、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兩者融合程度偏低
當今世界的制造業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業,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融合成當下發展的新模式,所以濱州制造企業亟需轉型升級。但濱州的絕大部分企業未充分認識到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從而用思維慣性來管理企業,“兩業”融合意識淡薄。
綜合濱州整個紡織產業,紡織企業的經營模式由“生產型制造”轉為“服務型制造”,一方面,企業經營者怕運行成本增加,造成經濟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兩業”融合是一項復雜、系統、長期的工作,經營者大多想在短期內獲取最大利潤,未用發展眼光來解讀紡織產業價值鏈重構、兩種模式相互嵌入的優勢。因此,傳統的經營理念制約著“兩業”融合,缺乏將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的積極性和動力。
(二)發展體系有待完善
服務業體內循環制約著與制造業的融合。濱州近幾年來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較穩定,規模逐步擴大,但從整個現代服務業來看,其發展水平還未滿足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需要,仍與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不匹配。一方面,服務企業能力較低,服務業與制造業嵌入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絕大部分服務業欠缺戰略思維,品牌投入力度不大。
(三)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濱州整體經濟水平雖不斷提高,但總體來看,濱州先進制造業仍是產業層次偏低、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特別是濱州民營企業較多,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產品附加值較低,科技含量高的技術和設配少且受制于人。目前濱州自主知識產權比重偏低,以企業為主體的科學技術創新體系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撐不足。
三、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現代服務業向制造業延伸
在信息技術、設計、服務等3個領域試點加快現代服務業向制造業延伸。通過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來引領數字化生產,在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推動信息技術服務商的平臺化轉型。再次,在制造業的關鍵環節融入現代設計研發。最后,完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引領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二)推進先進制造業提升價值鏈
把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結合作為重點,主要打造物聯網、智能制造、電子通信、生命大健康4個領域,將其作為試點來完善濱州制造業的薄弱環節。
在物聯網領域,主要發展物聯網信息方面的服務,通過打造相應的網絡數據平臺來開發物聯網軟件和集成服務,將其它三個領域更好的貫通起來。在智能制造領域,集中解決制造業產業輸出系統方面的難題,發掘這方面可以提供供給方案的供應商,從而擴大輸出智能制造的數字技術,發揮人工智能的巨大優勢。比如愉悅集團在大健康產業的制造板塊中,為大健康產業提供制造平臺和中試基地,力爭建成國內醫療制造領域的新標桿。在電子通信領域,大力發展5G通信技術,將其應用到生產中去,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最終實現電子通信與服務的融合發展。比如愉悅集團在大健康產業的新零售板塊,利用“互聯網+物聯網+5G”技術,提供“即用就賣、即要就租、即求上門、即需而制、即養來養”的五星級服務。在生命大健康領域,要衍生服務生態鏈,比如愉悅集團旗下大健康產業下的醫療板塊,依托旗下二級甲等醫院——濱州欣悅康復醫院智慧醫療平臺,實現了社會公共醫療、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職業健康中介服務等10大功能,為社會民生和醫養健康保駕護航;在康養板塊,依托與日本著名康養品牌映壽滙開展國際合作,打造成老、中、青、幼全生命周期的現代化醫康養綜合體。
(三)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科技研發能力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現代信息技術方面的競爭,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國更需要將制造業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此來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而它的實現,離不開技術創新,必須要提升科技研發的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激烈競爭中,濱州把著力壯大信息技術產業,營造融合發展新生態,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重點。在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呈現出新的發展優勢和潛力。今后,濱州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為目標,圍繞千億級產業集群全產業鏈智慧化生產,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加快“數據強市、智造強市”建設,努力構建萬物相連、融合創新、智能引領、安全有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全方位拓展網絡經濟新空間,打造智慧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全省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基地。推動濱州制造業不斷實現產業升級,實現產業融合的需要,破解制約濱州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技術技術瓶頸。
(四)引育并舉,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人才供給體系
人才爭奪已不是新一、二線城市的專利,眾多三四線城市也紛紛發力,而且全國的“搶人大戰”已由科學家等高端人才蔓延到了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才隊伍建設是實現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濱州要實現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高度融合,就必須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首先,要吸引人才。濱州自2019年以來啟動實施一系列人才引進工程,比如“雙進”、“三進”工程,將引才方向和引才群體由高端人才轉變為高端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兩手抓,著力優化人才結構,打造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其次,吸引人才后更需要做的是,留住人才,這就需要有相應的資金補助及相應的配套措施。
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實現高水平深度融合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提高企業創新活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及擴大市場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濱州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互動關系進行研究,能夠明確其發展的程度及方向,使濱州把握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契機,為創新和優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提供對策建議。濱州各級要善于抓住機遇,敢于攻城拔寨,學會運用“互聯網+平臺經濟”“工業4.0”等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李靖華,姜中霜.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 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N].科技日報,2021-06-11.
[2]徐雅卿.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N].深圳特區報,2021-05-11.
[3]董譽婷,李穎.天津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