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雪云
(天津市安定醫院,天津300222)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重性精神疾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患者會出現思維、認知、行為以及情緒的異常,損害其社會功能,傷殘程度高,給社會及家庭帶來了嚴重的負擔。藥物是當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方式。隨著新型抗精神疾病藥物的問世,其治療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患者大多數預后良好。但由于該疾病具有持續性與復發性的特點,仍然需要通過終身服藥對治療效果進行維持[1]。因此,服藥依從性是影響患者病情康復的主要因素。延續性護理是將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旨在幫助患者解決出院后的健康問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既往延續性護理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出院指導以及定期的電話隨訪和入戶隨訪,無法對患者的康復情況做到持續性監督,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復發率仍然較高[2]。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糾正錯誤的行為習慣,預防疾病復發[3]。本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探討其對患者精神癥狀、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家庭功能及疾病復發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第二版》中診斷標準,經我院系統化治療后達到出院標準;②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③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伴有智力障礙的患者;②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③藥物、酒精依賴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出院指導、隨訪。出院指導內容包括用藥指導、日常生活指導等。每周由責任護士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變化,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并囑患者定期回院復查。研究組患者接受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
1.2.1 構建居家照護平臺和成立延續性護理團隊 采用微信構建居家照護網絡平臺,由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咨詢師組建延續性護理團隊,參加培訓并經過考核后參與研究。在患者出院時,由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咨詢師記錄患者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添加患者和家屬微信,邀請他們加入微信群,由護士確認和幫助其關注公眾號,并介紹公眾號功能和用法。
1.2.2 延續性護理的實施 ①微信公眾號由擅長微信平臺運營的護士進行管理,每周進行1次精神分裂癥相關知識文章推送。由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咨詢師每月進行1次線上健康教育視頻講座(主要包括疾病知識、用藥與健康指導、心理指導、預防疾病復發相關知識以及疾病的治療與護理知識等),并開放與患者及其家屬的網絡互動交流,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獲得患者及家屬對公眾號文章及講座內容的反饋,對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②出院后前3個月,每2周隨訪1次,出院3個月后,每月隨訪1次,由護士采用電話進行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指導、用藥指導、安全指導、心理指導以及社會功能指導。日常生活指導:合理安排患者飲食,科學搭配食譜,確保營養均衡,并指導患者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注意休息。用藥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藥物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擅自加減藥量或停藥所帶來的危害等,并督促患者家屬耐心勸說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進行服藥。安全指導:叮囑家屬注意將刀具、繩子等危險物品仔細收撿,避免患者接觸;囑咐家屬多給予患者幫助和支持,盡量避免對患者進行批評、辱罵、爭辯等,減少外界環境所帶來的刺激。心理指導:由心理咨詢師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家庭情況、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完成社會角色的適應,減輕其焦慮和抑郁情緒。社會功能指導: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生活技能、人際交往能力訓練,鼓勵家屬讓患者獨立生活和思考,使患者能夠獨立應付各種事情,同時鼓勵患者適當參加社會活動,以防社會功能減退。共干預6個月,6個月后評價干預效果。
1.3 觀察指標
1.3.1 精神癥狀 采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估。BPRS量 表 由Overall和Gorham于1962年 編制,適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癥狀的大多數重性精神病患者,尤其適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量表包括關心身體健康、焦慮、情感交流障礙、概念紊亂等18個項目,每項根據沒有、很輕、輕度、中度、偏重、重度、極重記1~7分,分值范圍18~126分,得分與精神癥狀呈反比。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3,信度良好。
1.3.2 服藥依從性 采用自編服藥依從性調查問卷評估。包括服藥時間、服藥劑量、服藥次數及堅持服藥4個方面,每個方面0~4分,總分0~16分,得分與服藥依從性呈正比。該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88,信度良好。
1.3.3 社會功能 采用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DSS)評估。SDSS量表來源于WHO制定試用的功能缺陷評定量表,由我國十二地區精神疾病流行病學協作調查組根據功能缺陷評定量表的主要部分翻譯并修訂。包括職業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等10個項目,每項0~2分,總分0~20分,得分與社會功能呈反比。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90,信度良好。
1.3.4 家庭功能 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評估。FAD量表是Epstein在過程取向的基礎上根據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論所編制,是篩選家庭功能健康與否的重要工具。包括問題解決、溝通、角色、情感反應共60個項目,每項1~4分,總分60~240分,得分與家庭功能呈反比。所有量表均由患者自行填寫,填寫前由護士向患者詳細介紹表格內容及填寫方式。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3,信度良好。
1.3.5 復發情況 隨訪6個月,記錄兩組患者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描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精神癥狀、服藥依從性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在精神癥狀、服藥依從性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精神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服藥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精神癥狀、服藥依從性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精神癥狀、服藥依從性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服藥依從性護理前 護理6個月后 護理前 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55 28.33±5.16 22.15±3.19 9.07±2.13 13.08±1.25對照組55 28.36±5.13 26.32±4.21 8.97±2.17 10.15±1.65 t 0.03 5.85 0.24 10.49 P 0.97 <0.01 0.80 <0.01精神癥狀
2.3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在社會功能、家庭功能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評分(分,±s)

表3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家庭功能護理前 護理6個月后 護理前 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55 6.21±1.12 1.16±1.15 159.11±23.43 127.48±13.45對照組55 6.25±1.13 3.43±1.11 158.97±23.50 137.75±16.48 t 0.18 10.53 0.03 3.58 P 0.85 <0.01 0.97 <0.01社會功能
2.4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 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復發1例(1.82%),對照組復發8例(14.55%),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3,P=0.01)。
3.1 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改善臨床癥狀 研究發現[4-5],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較高的病恥感,可影響患者自信心、自我效能,導致患者產生社交回避,影響服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因此需要針對這類患者出院后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督促、指導患者正確對待治療,進而保證藥物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有效康復。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能夠確保與出院患者保持有效的溝通,掌握患者的康復情況,并針對性為患者提供專業、有效的護理指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進而提高其用藥依從性、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疾病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精神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服藥依從性評分高與對照組(P<0.05)。
3.2 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通常會經歷急性期治療、鞏固治療和社會康復治療3個階段。急性期治療和鞏固治療階段,患者在醫院內能夠得到專業的治療與護理,而在出院后的社會康復階段,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患者癥狀多會出現反復。服藥依從性差是社會康復治療階段患者病情復發的主要原因[6]。另外,精神分裂患者經臨床“治愈”后,社會生活能力仍然低于正常人,而此時社會和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的提高,進而減少患者復發。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通過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生活技能、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鼓勵家屬讓患者獨立生活和思考并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可有效防止社會功能減退。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6個月后研究組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社會功能和家庭功能。
3.3 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復發率 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有著溝通方式多樣以及溝通時效性強等特點,可讓患者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專業的護理服務,在醫護人員的監督和指導下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家庭功能,從而使病情復發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中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的改善意義重大,且有助于降低復發率。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基于居家照護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及家庭功能,改善精神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