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尚紅 黃東挺 賓洋雁 梁麗 陸梅春 吳青霜 楊昌婷 李玉鳳 陸雪梅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南寧市 530021
腸易激綜合征(IBS)屬于消化內科較為多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之一,持續或間歇發作的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是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1-2]。目前,臨床上一般按照羅馬Ⅳ標準將IBS患者分成腹瀉型、便秘型以及混合型等類型,其中以腹瀉型IBS(IBS-D)的發病率最高[3]。老年IBS-D患者普遍合并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情緒較差,精神常處于緊張狀態,生活質量明顯降低。認知行為療法可通過改變思維、信念及行為等,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從而達到消除其負性情緒和行為的目的。胃腸起搏治療能為患者提供規律的外源性起搏刺激信號,使其胃腸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為探討胃腸起搏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老年IBS-D患者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本研究選取65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IBS-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羅馬Ⅳ標準中IBS-D的診斷標準[4];(2)年齡≥60歲;(3)干預研究前30 d內未接受抗生素或益生菌治療。排除標準:(1)伴有腸道器質性病變患者;(2)合并腸道寄生蟲病患者;(3)合并感染性腹瀉患者;(4)神志異常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試驗組(32例)與常規組(33例)。試驗組患者男16例、女16例;年齡61~65歲,平均(62.73±1.35)歲;病程1.5~2.8年,平均(2.11±0.60)年;文化水平初中及小學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1例。常規組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齡60~65歲,平均(62.88±1.31)歲;病程1.5~3.1年,平均(2.15±0.57)年;文化水平初中及小學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患者取平臥位,給予胃腸起搏包括腸電起搏、脈沖電穴位(選用足三里穴)、心理放松語言(用溫柔和藹的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緩解其緊張狀態,鼓勵其做到心理放松)治療。腸電起搏:將正極置于患者臍上1~2 cm處,負極置于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右4~10 cm處。穴位刺激:用95%酒精棉球充分擦拭患者兩腿足三里,直至皮膚泛紅,然后在穴位放置電極進行刺激治療。按照患者的耐受程度調節頻率,以患者自覺電極片處有輕微的針刺感、溫熱感與抬舉感為宜,每次治療30 min,同時為患者配戴專用耳機給予音樂干預。穴位刺激治療于患者餐后進行,1次/d,治療10 d作為1個干預周期。
1.2.2 試驗組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療法干預。(1)認知干預:①采用一對一交流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患者,詳細講解階段性治療目標,幫助他們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幫助患者完善不完全正確的認知。②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選擇合適的宣教方式對患者進行宣教,包括發放宣傳冊、觀看視頻、PPT以及進行示范等,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療現狀以及預后;告知患者改變不良認知、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以及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對治療疾病的益處。③指導患者采用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癥狀、生活方式等,以便醫生根據這些信息制訂、調整治療方案。④積極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告知患者的病情以及身心狀態;鼓勵家屬對患者盡量保持耐心,給患者傳遞積極的信念并增強心理支持力度。(2)行為干預:①鼓勵患者積極表達內心真實感受,通過隨筆以及日記等方式記錄自身的情緒。②指導患者以最舒適的體位躺在病床上,雙手自然放置、閉眼,完成松弛訓練,肌肉放松順序為手臂-面部-頸部-肩部-背部-胸部-下肢。要求每個部位首先出現緊張,持續10 s后逐漸放松,休息5 s后開始下一個部位的訓練。在松弛訓練過程中,給患者播放曲調柔和的輕音樂,讓患者想象自然景觀等美好事物,每次松弛訓練20~30 min,1次/d。③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某個部位,通過呼吸釋放不良情緒以及不適感。④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或運動等方式自我調節情緒;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⑤每兩周舉辦1次聯誼會,邀請恢復效果理想的患者講授成功經驗,促進病友間的互相鼓勵,提高患者康復信心。⑥建立健康手冊,定期電話隨訪患者,掌握其院外生活狀況;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己在家庭以及社會中的角色和重要性,鼓勵他們多參加家庭活動以及社會活動。認知行為療法干預持續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癥狀體征 干預前、干預2個月后,采用腸易激綜合征癥狀嚴重程度量表(IBS-SSS)[5]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量表包括腹痛程度、腹脹頻率、腹脹程度、排便滿意度、對生活的影響5個方面,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
1.3.2 情緒狀況 干預前、干預2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6]對兩組患者情緒狀況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情緒狀況越差。
1.3.3 生活質量 干預前、干預2個月后,采用IBS專用生活質量量表(IBS-QOL)[7]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包括焦慮不安、行為障礙、軀體意念、健康擔憂、食物選擇、社會功能、性行為、人際關系8個方面,共34個條目,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同組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IBS-SSS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IBS-SS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IBS-SSS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癥狀體征IBS-SSS量表評分比較 (n,x±s)

續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SDS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SD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SAS、SDS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SDS量表評分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IBS-QOL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IBS-QOL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IBS-QOL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IBS-QOL量表評分比較 (n,x±s)
目前,有關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的發病機制尚存在爭議,臨床上對IBS-D患者也無特異性治療方案,治療手段有限[8]。老年IBS-D患者機體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下降,器官組織功能衰退,對疾病的耐受力降低,一旦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癥狀,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老年IBS-D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情緒障礙,常表現為焦慮、抑郁,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甚至引起病情惡化[9-10]。因此對老年IBS-D患者,除給予藥物對癥治療外,對他們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通過改變思維、信念及行為等,從而糾正患者不良認知,消除其負性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干預模式。胃腸起搏治療主要是通過為胃腸疾病患者提供規律的外源性起搏信號刺激,從而達到調節其胃腸運動功能的目的。在本研究中,常規組患者給予胃腸起搏治療,試驗組患者給予胃腸起搏治療及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結果顯示,干預2個月后,試驗組患者的IBS-SSS量表、SAS量表、SDS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組,提示胃腸起搏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IBS-D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負性情緒;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IBS-QOL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提示胃腸起搏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同時可顯著改善老年IBS-D患者的生活質量。認知行為治療能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全面的健康宣教以及為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從而更有效地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和負性思維;通過放松、暗示等行為治療手段促進患者糾正其不良行為,提高患者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最終達到讓患者重建認知結構、重塑行為,改善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