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佳,陳開琴,何志云,潘龍祥,吳清美
(1.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2.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6;3.貴定縣種植業發展中心,貴州 貴定 551300)
甜茶,又名多穗石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Wall.) Rehd),殼斗科石柯屬植物的葉[1]。多以野生狀態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海拔在500~2 500 m范圍的密林中[2]。因其嫩葉甘甜清爽,有獨特的風味,以嫩葉品嘗飲水之后風味更佳,回味持久。據文獻報道[3],甜茶中含有16種以上的氨基酸,其中,人體所需必需氨基酸有8種,還有清熱利濕的功能,可治療濕熱痢疾、皮膚瘙癢、癰疽惡瘡??喽〔枰蚱洳杷邢瓤嗪筇鸬目诟?,飲后余味猶存而得名[4-5],具有降低血膽固醇、降血脂血壓等功效[6]。本文考察了甜茶與苦丁茶的搭配工藝,制備一款口感佳的復合飲料。
甜茶嫩葉:采自黔東南州黎平縣三什江村;苦丁茶:市售;一水檸檬酸(食品級):市售。
純水機:Z11020166,成都超純科技有限公司;精密電子稱(0.1 mg);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GZXGF-101-2-BSII,上海賀德試驗設備廠;數顯恒溫水浴鍋:HH-4,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抽濾機;其他基本實驗器材。
1.3.1 原料處理
甜茶選取完整無病蟲害嫩葉,經烘干去雜后備用。甜茶和苦丁茶按照比例混合浸提,浸提液經過濾后備用。再配以檸檬酸調節口味,最終得到最佳口味配方。
1.3.2 甜茶飲料水浸出物的測定
采用減量法進行測定,將潔凈的烘皿連同皿蓋和定性快速濾紙置于(120±2)℃的恒溫干燥箱內,烘干1 h,加蓋取出,于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將定性濾紙置于烘皿內,稱量(準確至0.001 g)[7]。
準確稱取甜茶和苦丁茶,按比例混合浸提。然后用烘干濾紙趁熱過濾,將茶渣連同已知質量的烘皿(含濾紙,皿蓋斜置皿邊)置于(120±2)℃的恒溫干燥箱內,烘干1 h,加蓋取出,冷卻1 h,再烘干1 h,立即移入干燥箱冷卻至室溫,稱量(準確至0.001 g)。
茶葉水浸出物以干態質量分數ω計,數值以%表示,按式(1)計算:

式中:m1-干燥后的茶渣質量,g;m0-試樣質量, g;c-試樣干物質含量,%。
1.3.3 檸檬酸母液的配制準確稱量1 g檸檬酸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線,即得到1%母液檸檬酸。
1.3.4 感官評審指標
茶飲料感官評審的主要指標有香氣、色澤和口感,以口感評分作為該配方依據。
配甜茶∶苦丁茶=1∶0.2,茶水比1∶100,溫度80 ℃,設置時間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和30 min。由表1可知,提取時間在10 min時,氣味香甜淺薄,色澤淺黃明亮,甜香和諧、純甜,評分9分,為最高評分。實驗測得本批甜茶含水量結果為12.48%,由此計算的不同時間下水浸出物含量如 圖1測定結果所示,提取時間在10 min時,水浸出物含量最高,達27.49%,兩者結合,確定10 min為最佳時間參數。

表1 不同浸提時間下感官評審結果表

圖1 不同時間下水浸出物含量圖
根據實驗2.1的結果,選擇浸提時間10 min,配甜茶∶苦丁茶=1∶0.2,溫度80 ℃,設置茶水比1∶25、1∶50、1∶100、1∶150、1∶200、1∶250。由表2可知,茶水比在1∶100時,氣味清香,顏色淺黃透亮,苦味稍濃,帶甜味,評分8分,為最高分。由圖2可知,茶水比在1∶100時,水浸出物含量并不是最高,僅為21.28%,兩者結合,確定1∶100為最佳茶水比參數。

圖2 不同茶水比處理下水浸出物含量圖

表2 不同茶水比處理下感官評審結果表
由實驗2.1與2.2結果可知,浸提時間10 min,茶水比1∶100,設置溫度80 ℃,設置甜茶與苦丁茶的配比1∶0.1、1∶0.2、1∶0.4、1∶0.6、1∶0.8和1∶1.0,由表3可知,甜苦茶比在1∶0.2時,氣味甜香,色澤淺黃明亮,先甜后苦,有余味,評分7分,為最高評分。由圖3可知,甜苦茶比在1∶0.2時,水浸出物含量最高,達22.39%,兩者結合,確定1∶0.2為最適甜苦茶比。

表3 不同甜苦茶比感官評審結果表

圖3 不同甜-苦茶比水浸出物含量圖
根據實驗2.1,2.2與2.3的結果,浸提時間為10 min, 茶水比為1∶100,甜苦茶比為1∶0.2,設置溫度60 ℃、70 ℃、80 ℃、90 ℃和100 ℃。由表4可知,溫度在70 ℃時,氣味略帶清香,色澤淺黃透亮,甜味適中、有余味,評分8分,為最高評分。由圖4可知,溫度在70 ℃時,水浸出物含量并不是最高,僅為16.75%,兩者結合,確定70 ℃為最佳時間參數。

圖4 不同溫度下水浸出物含量圖

表4 不同溫度下感官評審結果表
綜上所述,通過單因素比較法確定該實驗流程的最佳工藝參數,浸提時間為10 min,茶水比為1∶100,甜苦茶比為1∶0.2,浸提溫度為70 ℃最合適。
根據上述單因素比較法得到的結論,該工藝參數的浸提時間為10 min,茶水比為1∶100,甜苦茶比為1∶0.2,浸提溫度為70 ℃為最適工藝。以時間 (A)5 min、10 min、15 min,茶水比(B)1∶50、1∶100、1∶150,甜苦茶比(C)1∶0.1、1∶0.2、1∶0.4,溫度(D)60 ℃、70 ℃、80 ℃做正交試驗,分析結果見表5。由極差R數據可知,影響本次實驗的主次因素順序為D(溫度)>B(茶水比)>C(甜苦茶 比)>A(時間),則最優工藝有甲工藝A1B3C1D1與乙工藝A2B3C1D1兩個。

表5 正交試驗分析結果表
考慮實驗2.2與2.4因水浸出物和口感上的不一致,在甲工藝和乙工藝的基礎上,實驗再搭配一個水浸出物最高的工藝,即丙工藝A3B2C1D3。由表6可知,丙工藝氣味濃郁茶香,色澤中黃,甜苦味充實,評分9分,為最高評分。由圖5可知,水浸出物含量丙工藝最高,達23.72%,兩者結合,確定丙工藝為最佳工藝,即浸提時間15 min,茶水比1∶100,甜苦茶比1∶0.1,浸提溫度80 ℃。

圖5 不同工藝下水浸出物含量圖

表6 不同工藝下感官評審結果表
以1%母液檸檬酸分別設置5個濃度,即0.01%、0.02%、0.03%、0.04%和0.05%,與丙工藝結合,根據感官評審得到結果,見表7。由表7可知,檸檬酸調配用量為0.02%時口感較和諧,評分7分,為最高評分,最后作出結論,確定檸檬酸0.02%為最佳調配方案。

表7 檸檬酸的調配表
為進一步探討檸檬酸調配對制作工藝的影響,以浸提時間15 min、茶水比1∶100(g∶mL)、甜苦茶比1∶0.1(g∶g)、浸提溫度80 ℃、檸檬酸0.02%為最佳配方,對檸檬酸0.02%進行重復性試驗,以確保該茶飲料調配工藝的穩定性,結果見表8。由表8可知,0.02%的用量口感適宜,平均分為7分,由此可知該工藝穩定。

表8 重復性試驗感官評審結果表
為降低水對工藝的影響,實驗用水全部使用三級純水,在工藝研究過程中,浸提用水要達到浸提溫度時才開始浸提,趁熱過濾,以防水浸出物隨時間的增長而增加。
甜茶與苦丁茶除了各自具有其味甜和苦味之外,飲后均有回甘口感,二者口感融合,用檸檬酸作酸度調節劑,使得茶飲料口感進一步增強。該工藝通過單因素、正交試驗及重復性試驗等方法,確定該茶飲料的最終工藝配方為即浸提時間15 min,茶水比 1∶100(g∶mL),甜苦茶比1∶0.1(g∶g),浸提溫度80 ℃,檸檬酸0.02%,該工藝流程穩定可靠。
隨著人們對食品健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許多飲品以天然、綠色、健康的特點出現在市場上,各種植物搭配飲料在市場上的份額會越來越大。利用天然甜茶與苦丁茶為主要原料制成茶飲料,其香味濃郁,湯色中黃,口味清涼甘甜,保持了本身的色澤,且無需添加任何色素,符合現代的保健要求,同時也是具有發展潛力的天然保健茶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