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貞
夏季,腸道疾病成為易發病和多發病。那么,夏天兒童的腹瀉有什么特點,需要注意什么呢?
夏季腹瀉多是病從口入
夏季發生腹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進食生冷食物較多,如果沒有洗干凈就會病從口入。夏季天氣炎熱,各種食物容易變質,有的食物放入冰箱第二天拿出未加熱透就讓孩子食用(比如只用微波爐加熱)。小孩子胃腸功能不健全,免疫能力不足,易發病。夏季胃腸功能弱,進食不當容易腹瀉。
小兒腹瀉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感染性腹瀉如腸炎、痢疾等,另外一類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感染性腹瀉又由于感染原的不同而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夏季相對多發的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和消化不良。細菌感染性腹瀉一般表現為大便次數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總是想大便卻只是拉出一點點。家長們要注意的,不要覺得大便量不多就不在意。另外,大便中可以見到比較多的黏液。
腹瀉的病因不同大便性狀也不相同。細菌感染性腹瀉大便中可看到像痰液樣的膿胨和果醬樣成分,即膿血便。如果要留取大便標本送檢,要注意取有膿血的部分。有的孩子伴有低中度發熱,少數還伴有高熱,有的孩子伴有嘔吐。一般都能追問到不潔飲食史。消化不良性腹瀉表現為大便量很大,酸臭,大便中常看到未消化的食物。腹瀉2~3次后往往自行緩解。
大便常規檢查可確診
夏季腹瀉最確切的診斷方法是大便常規檢查,未確定腹瀉性質前不要自行服用止瀉藥。一般由于消化不良造成的腹瀉,其大便常規檢查往往是正常的,而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大便中可見較多白細胞及少許紅細胞,病毒感染性腹瀉中輪狀病毒感染可以做出病原學檢查(即可查出輪狀病毒)。其他病毒感染性腹瀉往往檢驗大便常規基本正常,有些有少許白細胞。當家長準備帶孩子看腹瀉時,最好能帶著孩子的大便樣就診。一般大便樣留取后要在1小時內化驗。
由細菌引起的腹瀉需要服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服用有療程要求,一般治療需要5~7天。家長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將抗生素的療程完成,不要早停藥。因為臨床中治療腹瀉的抗生素往往療效很快,有的病人服用1~2次癥狀就明顯緩解,此時如擅自停藥,易造成病情反復或轉成慢性。如療程結束腹瀉仍然沒有緩解,應復查大便常規,如仍有異常,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藥物;如大便正常,可考慮服用益生菌調節胃腸功能。病毒感染性腹瀉和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不用服用抗生素,既起不到治療的作用,更不能預防。
腹瀉時飲食要清淡
腹瀉患病和恢復過程中的飲食調理十分重要,要明確的是腹瀉時不需禁食,但要少食、清淡飲食。
細菌性腹瀉一般丟失水分不多,所以一般不需要額外補水,注意飲食就可以了。飲食的基本要求是要讓孩子吃稀軟易消化的食物,如菜粥和面條湯;停止進食油膩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魚肉等);不要吃冷飲。清淡飲食要保持至少2~3天。
細菌性腹瀉服用抗生素后腹瀉緩解一般比較快。當孩子病情緩解,食欲明顯改善時,家長一定要適當控制孩子的飲食量;在準備食物時要暫時避開孩子特別喜歡的食物,以免孩子一下進食過多。如孩子饑餓感強,進食需求旺盛,可讓他增加進食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粥、面條、饅頭、面包等,不要太早讓孩子吃魚肉類食物。過多或過營養的食物會造成孩子胃腸負擔增加、病情反復,延長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時間。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都一星期沒好好吃東西了,也瘦了,就要趕快補補,欲速則不達。
不吃剩飯剩菜
細菌性腹瀉預防并不難,嚴防“病從口入”這一關就可以了。帶孩子外出就餐時,最好不要選擇涼菜或已加工好的熟食(香腸之類);家中進食不要直接食用冰箱里保存的剩飯剩菜。尤其魚肉蛋類,即使冷藏也難免變質。給孩子的飲食建議當日新做現吃。如果有些所剩食物孩子特別喜歡,再食用時一定煮沸加工。
臨床中,1歲多的小朋友是腹瀉易發的年齡段。這是由于對1歲多的小朋友的飲食,我們常做的不像之前那么精細,給孩子吃的東西也比之前復雜多樣了。但這個年齡但孩子胃腸功能還是非常脆弱的,所以還是要精細一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