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逸
摘 要:本文闡述了綠色生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發展現狀,重點論述了綠色生態科技創新對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平穩實施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綠色生態科技創新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未來深化“一帶一路”綠色生態發展及科技創新升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綠色生態;科技創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我國攜“一帶一路”輻射地帶的眾多國家及地區向綠色發展這一理念投入了相當之高的關注力度,表明了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并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發展之中,并把大力推進沿帶綠色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生態保護工作作為與國家經濟發展休戚相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伴隨綠色生態發展而崛起的科技領域的創新更是國家極為重視的一個突出環節。
1 綠色發展的概念
綠色發展是一種以效率、和諧和可持續為目的的經濟增長及社會發展模式。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世界各國對于傳統發展的慣性桎梏,是對以往發展模式的一次顯著創新,是建立在不突破生態發展底線和環境包容力的前提之下,對生態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的新型發展模式。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被眾多國家及地區所接受和認可,成為維持綠色生態平衡、推進產業穩定發展的關鍵推手。
2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綠色生態發展現狀
2.1 陸上絲綢之路的生態發展現狀
陸上絲綢之路以我國西北部地區為起始點,途經中亞多國而到達地中海沿岸,是連接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的重要陸地商業貿易路線,如今成為溝通起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的便捷橋梁。陸上絲綢之路沿途地形多變,沙漠覆蓋面積廣袤,蓄水量較低,綠色植物稀少,生態環境不容樂觀,加之該地區長久以來戰火頻仍,不但使該地區長期缺乏有效的生態治理,而且使得本就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態系統愈發千瘡百孔。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科技手段有效解決該地區的綠色生態發展問題,成了陸上絲綢之路沿邊國家需要面對的共同話題和嚴峻挑戰。
2.2 海上絲綢之路的生態發展現狀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拓展和補充,一直以來在中國與東南亞及西方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與陸上絲綢之路相輔相成,擴大了中國與外界的接觸面積,使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更為深入密切。作為我國海上運輸的門戶通道,海上絲綢之路貫穿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等各大海域,需要經過的海峽眾多,加之海面氣候多變,受臺風、潮汐、熱帶氣流等自然條件影響,使得推動航海技術革新、加快現代化運輸港口建設等科技創新手段成為保障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平穩運行的重要基礎。
3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推行綠色生態科技創新的意義
3.1 打造綠色“一帶一路”的必要條件
“一帶一路”經濟帶具有覆蓋面積廣、涉及領域寬、影響力深遠等特點,貫穿了國際貿易、跨國旅游、工程合作、資源開發等一系列項目,而要想打造綠色“一帶一路”,各國所具有的各類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以及相應的污染飽和指標是我國與之交流不可忽視的方面,我國全面提升綠色生態科技創新能力并將科技成果普及于沿線國家,不但有利于維持當地的生態平衡、減少生態污染,而且能夠幫助資源儲備豐富但科技水平并不發達的地區更加便捷、高效地合理利用生態資源,促進該地區綠色健康發展。因此,推行綠色生態科技創新為打造綠色“一帶一路”提供了必要條件。
3.2 為推進生態保護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隨著世界各國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生態環境發展問題愈發突出,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礦藏過度開采、土壤污染、淡水污染、海洋污染、核廢料污染等環境問題逐漸成為推進綠色生態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尤其對于許多生態開發手段相對落后發展中國家而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節能減排指標的硬性規定反而對其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容易使其喪失對“一帶一路”這一符合歷史潮流的正確戰略的信心,而我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拓者,加快環保科技的創新進步無疑為眾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劑環境治理良藥,先進的資源利用和生態治理技術不但可以提高當地的資源利用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污染治理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投入成本,有利于為各地綠色生態發展注入富有活力的新鮮血液,維護了生態保護建設的穩定性,為鞏固綠色生態保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3.3 有利于為我國塑造心系地球生態、呼吁保護環境的大國形象
我國始終堅持以綠色為“一帶一路”的底色,在聯系愈發緊密的當今世界,中國已不單純是全球綠色生態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倡導者,更是走在綠色生態發展前沿的引導者,致力于綠色生態科技創新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主動承擔綠色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鮮明體現。當前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外交流的每一個政策、每一項活動都將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息息相關,理應充分運用大國科技資源、加大科技創新投資力度,樹立起有擔當、負責任、守底線的大國形象,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4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推行綠色生態科技創新中面臨的問題
4.1 沿線地區生態發展理念及區域政策差異顯著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倡議覆蓋范圍之寬泛,涉及領域之廣博前所未有,沿線貫穿的國家和地區生態環境面貌千姿百態,各國形成的地域性生態發展理念以及采取的科技創新發展政策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文化角度來看,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受經濟發展條件制約,我國提出的較為前沿的生態科技發展理念往往難以被相對落后的地區所認同,另外,部分地區生態環境系統極為脆弱,我國開發的新興環保科技成果也不一定能在該地區得以匹配適用。
4.2 環保科技創新能力有限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均衡,連接兩端的東西兩端科技創新實力較為強大,而連接兩端的廣袤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則發展良莠不齊,相當一部分國家盡管自然資源儲備豐富,卻常年飽受戰爭摧殘,國家基礎建設能力被嚴重削弱,沒有足夠經濟實力支撐綠色生態發展和環保科技創新。反觀我國當下生態科技發展動態,科技基礎薄弱、技術手段不成熟、缺乏自主創新意識、綠色生態產業核心科技研發滯后等問題依然廣泛存在于我國生態產業轉型升級的各個環節,依舊是阻礙我國綠色生態科技創新進一步向前邁進的攻堅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