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陳貴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人口從基礎設施落后的農村涌向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的城市,鄉村人口的大量流出勢必造成鄉村原有產業的萎縮,因此鄉村教育的萎縮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制下必然結果。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和國家在改變城鄉二元制結構的又一次巨大的努力,鄉村振興勢必要帶來鄉村產業的振興。因此,這也是鄉村教育事業走出萎縮困境以及復蘇發展的巨大機遇。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教育萎縮;鄉村小學
農村小學農村教育萎縮指的是隨著城鎮化速率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學生和教師等教育資源不斷向城鎮聚集,農村學校的在校生迅速遞減,學校數量不斷減少以及規模在不斷縮小的現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并強調要推進教育公平,不斷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1 研究概述
1.1 調研地區
耒陽市是位于湖南省南部的一個縣級市,同時也是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截至2019年5月,耒陽市共下轄6個街道,5個鄉,19個鎮,常住人口112.79萬。通過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資金的支持,在暑假期間,實地的調研了耒陽市下轄的南陽鎮、竹市鎮兩個鎮的6所鄉村小學以及2個教學點。
1.2 研究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無結構式訪問,無結構式訪問法是以一個問題主線或大綱和被訪談者在自由的氛圍下友好的進行交談。因為疫情和放暑假的影響,訪談是通過電話訪談和面對面兩種方式進行的,同時訪談提綱在訪談過程中也在不斷增加和完善。
1.3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是6所小學和兩個教學點,通過訪談6所小學的8名在編老師,2個教學點2名代課老師以及21名在這些小學和教學點就讀的名學生,了解到這些小學和教學點的大致狀況,包含教學基礎設施、教師情況、教學方式、學生情況等多方面的內容。在下文中將以8所學校或8所小學代稱6所小學和2個教學點。
2 調研結果分析
2.1 當地的教育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義務教育由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所以每個縣級行政區劃內的教育政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調研資料顯示:在耒陽市(縣級市),教育部門為了應對鄉村小學教育萎縮的情況,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政策:(1)對幾所鄉村小學合并成一所;(2)將部分完小裁撤成教學點,將小的教學點撤銷;(3)將鎮上教學點升級成完小,鎮上的中心小學擴大學校規模。
但是,在訪談過程中,8名教師反映了這樣一個信息,就是學生家長反對這些政策。B教學點在2019年上半學期因為學生數量過少的原因,被上級教育部門發下通知,要在2019年下半年予以撤銷,結果在全校所有家長上交了聯名意見反對信后,教學點得以保留。
2.2 學校學生以留守兒童為主
根據表1可以看出,8所學校的學生普遍以留守兒童為主,最高的B教學點達到了86%,最低的F小學也有64%。留守兒童遠離父母,在農村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形成了隔代撫養。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發展,同時也給老師與家長的溝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對于學生群體的管理難度加大。
鄉村的老齡人群體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無法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老年人群年紀較大,精力普遍下降,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全方 位的照料。留守兒童在學校如果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老年人很難去協助教師去解決,大部分要靠老師獨自完成。這一切無疑都加重了鄉村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的日常作業輔導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2.3 教師學歷水平有待提高和年齡結構失衡
鄉村教師年齡的失衡表現為教師年齡兩極化。根據表2可以看出8所小學的老師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剛從事教師行業的青年教師,另一部分則是臨近退休或者退休返聘的老教師,30~50歲這個年齡段的老師較少,教師群體青黃不接。青年的教師剛剛從事教育事業,比較缺乏教學經驗,老教師則會出現教學精力不足和長期教學帶來的職業倦怠。這也反映出一種狀況,就是新教師流動性大,沒有能夠留在鄉村小學長期教師,沒能變成鄉村小學的中堅力量。
8所鄉村學校的教師學歷中,擁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數量只有7個,其中4所學校一個本科老師都沒有,在這七個本科學歷的教師中,其中2個是函授本科,3個專升本,全日制只有1個。8所學校的教師的學歷主要是大專和中專學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師資力量的薄弱。
2.4 學校教學基礎設施條件仍需改進
調研的8所小學中,教學設施的使用時長都在20年以下,有5所是使用了10年到15年,1所是新建的,另外1所使用了不到5年。教學設施總體來說是比較新的,但是其中只有3所學校配備了多媒體,同時只有2所學校配備了塑膠操場。這些就給老師的日常教學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無法使用多媒體教學,只能依靠傳統的黑幫板書,這一方面會降低講課的速度和學習進度,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除了六所學校缺少塑膠操場的情況外,以上8所學校都在體育器材上極大的匱乏,體育課上常常只有幾根跳繩,有些時候甚至于沒有,大部分學生只有自己自由活動。
2.5 教師配備不足,教師任務重
根據小學教育課程標準的規定,小學除了語文、數學兩門課程以外,還有科學、外語、思想品德、體育等多門課程。但是8所鄉村小學中的教師多為語文和數學老師,缺乏英語老師等其他任課老師,在調查的8所鄉村小學中開設外語課程的只有3所。雖然這幾所小學都開設了科學這門課程,但是將科學作為考試科目的只有4所。而體育、品德等課程普遍是由語文、數學老師兼任。
在調查中得知,這8所學校的教師中任課最少的一周也有22節課,最多的甚至一周30節課。接受調查的10名教師都反映教學任務過重,除了在工作時間的教學,往往還要在下班后的休息時間中來批改學生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