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坤
摘 要:新時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蓬勃發展,吸引了日益增多的來華留學生,來華留學生的規模不斷壯大。基于這一現狀,我國高校開始由目前的單一掌控式留學生管理模式逐漸向趨同化管理轉變,這是國際教育管理的大勢所趨。但是,在具體落實這一政策時,許多高校面臨了諸多困境與阻礙。因此,本文基于我國高校開展趨同化管理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促進我國高校趨同化管理良好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際教育管理;趨同化;來華留學生;管理建議
0 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開放性政策逐步放寬,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遞增。據數據顯示,至2020年,來華留學生規模已達到50余萬人,我國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在此背景下,以往我國對留學生的“單一化”“掌控式”的管理模式已經相形見絀。所以,向西方國家看齊的趨同化管理模式應運而生,我國逐步開始借鑒、學習西方專業化、成熟性的趨同化管理模式。
1 趨同化管理的含義
本文所指的趨同化管理是指: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應享受相同的校內資源、遵守相同的學生手冊規章制度、受到相同的行政部門管理,實現統一標準的教學管理與考試考核制度。
但是,趨同化并不意味著等同化。來華留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以及飲食習慣的差異。對于這些差異化,高校在趨同化管理的同時,不能機械化一刀切,僵化地照搬規章制度。為讓留學生盡快融入學校和社會,高校對留學生提供一些適當的人性化服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一切都應本著“合理、公平、審慎”的原則。
2 我國留學生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的留學生管理大多停留在單一的掌控式模式下。以江蘇某雙一流高校為例,該校設置國際教育學院,全面統籌管理留學生。該院下設學生工作辦公室、招生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就業指導辦公室等部門,儼然是一個高校的獨立學院,在留學生招生、學生報到、學生日常生活、教務課程安排、學生獎懲情況、居留許可簽發、學生課余活動等各方面都是與高校其他各部門分離開,高校的其他部門對于國際教育學院也互動較少。也只有諸如運動會、校園歌手大賽、迎新晚會以及一些當地政府組織的國際化品牌活動,留學生可以集體與中國學生有著密切的交流與互動。這就導致了來華留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中國學生的圈子里,平時較多接觸的也局限在國際教育學院的老師以及自己周圍的留學生同學上。
同時,以留學生專職輔導員為中心,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咨詢、獎學金評選等許多職能劃歸一體,形成保姆式管理。對于一些留學生規模比較小的高校,這樣有利于統籌管理,更能使留學生在異國他鄉感受到溫暖與方便。但是,隨著我國來華留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這樣的管理模式弊端逐漸顯現:各部門與國際教育學院之間會出現虛與委蛇、扯皮現象,同時,也加劇了留學生管理人員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趨同化管理將勢在必行,我國有部門高校也在為趨同化管理進行大力改革,如北京某高校將國際學生管理納入學校的學工處進行統一管理,讓留學生與校內中國學生享受同等待遇。上海某高校單獨設立留學生辦公室,由學校統一垂直管理,提高國際生管理地位,減輕留學生輔導員壓力。
3 我國趨同化管理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3.1 管理機構部門職能重復
中國學生一般由學工處、教務處、后勤處以及二級學院統籌管理,如若把國際學生納入完全一樣的系統中,會造成部門之間有交叉重復管理。因為正如本文上部分提到,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對于留學生管理,是由國際教育學院行使學工、招生、后勤等單獨的權利。這樣一來,勢必會造成管理機構的職能交叉重復。比如,校級招生辦公室如若統籌國際生招生,那么國際教育學院的招生辦公室的人力資源將造成浪費。另外,國際生招生基本為申請制招生,與中國的高考制度大為不同,校級招生辦公室也會感到莫大的壓力,從而降低招生效率。因此,在實行趨同化管理的時候,應細化各部門職責,做到術業有專攻,不混淆交叉各行政管理部門職責。
3.2 校內國際化資源與設施匱乏
目前,雖然我國已經有500多所高校具備接受留學生的資格,但是還是有不少高校在國際化軟硬件設施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諸如學校標識引導牌、中英雙語網站建設、教學樓雙語標識、餐廳飲食多樣性、主持等方面還有所欠缺,未能充分考慮國際學生的使用體驗。趨同化并不是讓國際學生完全用中文交流,完全將他們當作中國學生來對待。在進行趨同化管理的同時,也要理解國際學生的差異化,給予國際學生相應的便利措施。
3.3 高校各部門對趨同化管理的認識不足
“求同存異”是趨同化管理理念當中的基本原則之一,不能將留學生管理一概而論。正如本文上部分所提,由于我國來華留學生起步較晚,發展不成熟,大多數高校施行的是如國際教育學院一把抓的管理機制。由國際教育學院統籌規劃學生的居留許可、教務授課、日常生活、獎懲情況等一系列職能。這在我國的國際化教育發展初期,規模較小時,可以做到良性發展,點對點服務留學生,也有利于我國的政治外交。
然而,當我國國際化戰略快速發展時,這一制度則顯得相形見絀。逐步增大的來華留學生規模,給事無巨細的保姆式服務帶來了莫大的壓力,使得留學生輔導員承擔的責任逐漸加重,有些力不從心。
所以,在進行趨同化管理的時候,高校應牢記“求同存異”這一原則。對于中外學生差異化,高校在趨同化管理時,應注重對留學生加強中國國情教育,充分展現我國的人文風情,宣傳法律法規知識,同時,在這過程中也要尊重留學生的文化差異。
4 做好高校趨同化管理建議
4.1 留學生管理職能部門職責重新劃分
正如本文上述,由于目前我國高校的留學生管理大部分劃歸諸如國際教育學院等相似部門單獨管理,使得留學生過度依賴留學生輔導員,享受當前的保姆式管理模式。然而隨著我國日益壯大的留學生規模,這無疑加劇了留學生管理部門的壓力,使得留學生管理人員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我國高校的留學生管理職能部門要順應時代,進行職責的重新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