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雪 孫可心


摘 要:東營市是我國重要的產油區,屬于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面臨經濟轉調、城市轉型的雙重任務。本文通過測量東營市的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分析了東營市產業結構現狀,針對東營市轉型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產業結構失衡、創新能力較弱、集約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從產業結構、經濟總量、對外貿易等方面提出建議,促進東營市的產業結構調整。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東營市
1 研究背景
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一類城市,按照資源開采與城市形成的先后順序,一般分為“先礦后城式”和“先城后礦式”兩種。東營市又稱“石油之城”,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駐地,屬于典型的“先礦后城式”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隨著資源要素陷入瓶頸、傳統增長模式式微、環境保護壓力增加,資源型城市普遍面臨經濟轉調、城市轉型的雙重任務。東營市“先礦后城”的特殊發展歷程決定其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解決產業結構失衡、生態環境破壞、城市規劃不合理等問題。
產業結構高度化,即產業高級化,是指產業結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其實質內容包括產業結構規模擴大、結構水平變高、結構聯系更加緊密。主要表現為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融合等方式,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發展,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演進,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過程可以促進東營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推動東營市的石油工業產品向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強度、高工藝的方向發展。
2 文獻綜述
產業結構的升級建立在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礎之上,能夠促進產業結構重心的轉移。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判斷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確定產業結構升級方向的重要依據。
2.1 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測度
大多數學者使用數學模型對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進行測度。靖學青(2005)用產業結構層次系數來測度產業結構高度化的程度,并建立了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的公式。范艷麗(2008)等將三次產業構成值轉換成因變量,構造函數。閆海洲(2010)用三次產業結構比重構造江浙滬三地產業結構層次系數。張春勛(2003)從三次產業就業和產值結構兩個維度分析重慶市產業結構高度。趙艷軻、余興厚使用Chanari-Selquinn準則分析了重慶的產業結構發展趨勢,并將重慶市產業結構與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進行了比較。
2.2 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影響因素
一國或地區的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主要受到產業結構、經濟總量、對外貿易等因素的影響。張平(2007)認為資源稟賦及產業政策會對區域的產業結構產生顯著影響。孫韓鈞(2012)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產業結構高度與經濟總量水平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王榿倫(2006)認為我國對外貿易與產業結構變動之間存在著顯著相關性。閆海洲(2010)研究發現,進出口貿易對產業結構高級化有負向作用。彭春華(1999)指出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實現需要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的共同作用,而技術進步是直接動因。
3 東營市產業結構現狀
山東省東營市位于勝利油田主產區,以石油工業為主導產業1961年在東營區開采了第一口油井—華八井,并逐漸建成一座年輕的石油資源型城市。依托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東營市已形成石油化工及鹽化工、橡膠輪胎及汽車零部件、有色金屬、石油裝備四大支柱產業。資源要素成了東營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東營市一直致力于通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助推城市轉型發展,不僅持續關停高能耗、高污染的差評企業,擁抱互聯網,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還依托獨特的濕地城市風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但整體而言,東營市仍屬于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工業占大頭的特點突出,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傳統產業發展較為粗放,創新能力不足,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高度化。
根據《2019年東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東營市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上年增長4.2%,第一產業比上年增長0.5%,第二產業比上年增長4%,第三產業比上年增長4.9%,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帶來的突出貢獻。同時,三產業結構為5∶57.4∶37.6,第二產業占一半以上,仍然沒有形成“二三一”型產業結構。
通過對近年來東營市的產業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東營市一直保持“二三一”的產業結構,第一產業比重極小,發展較為落后,第二產業比重持續下降,從2009年73.9%降至2019年57.4%,但所占比重仍大于50%,產業結構不協調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從2009年22.5%升至2019年37.6%。東營市產業結構正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發展。盡管如此,東營仍然嚴重依賴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存在不足,產業結構與高層次之間仍然具有一定差距。并且,國際油價的波動對東營市第二產業發展存在重大影響,一旦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東營市的第二產業乃至整體經濟狀況都將受到重創。
此外,小型民營石油化工企業限制了東營市第二產業發展。除勝利采油廠等大型石油公司外,東營市還有許多獨立小型煉化廠。這些民營企業技術水平不高,加工能力較弱,生產的石化產品附加值低,且基本都從事重復性生產工作,甚至出現了惡性價格競爭的現象。石油化工企業“小、多、散”的狀況,引起了東營市石油工業產業鏈上下延伸不足、產業集群效應不強等問題,也制約了東營市第二產業的發展。
4 東營市產業結構高度化測度
根據東營市實際情況及研究需要,本文采用范艷麗(2008)等通過應用數學方法構建的定量分析模型進行分析,為東營市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橫向和縱向評價提供依據。根據該模型,三次產業結構占比分別為a∶b∶c,b=b/a,c=c/a,D=c/[(5-b)^2+0.5]。D值越大,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