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一琦

摘 要:響應教育部“趨同化”管理要求,高校普遍實行中外學生紀律制度趨同化。為探討紀律制度趨同化在來華留學生群體中的可行性與執行效果,本文實證調查留學生對紀律制度趨同化管理的理解程度及其對現行違紀處分規定的接受程度,進而分析其對紀律制度的適應性。研究發現大部分留學生接受紀律制度趨同化,但缺乏對違紀處分規定的深層次理解及價值認同。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紀律制度;違紀處分
0 引言
2010年教育部制定《留學中國計劃》,推動來華留學生與我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要求各高校中外學生遵守相同的規章制度。而紀律規定作為大學生活秩序的保障,已率先實現趨同化。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提出,對于違反法律法規或校紀校規的學生,學校視情節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相應處分。此規范被視為趨同化管理時普遍執行的紀律規定。
此紀律制度中的違紀情況涵蓋考試行為、學習行為、宿舍生活行為等各個方面,在中國學生群體中認可度高、執行力強,已作為成熟的管理守則。但在留學生管理工作中,此制度執行效果并不理想。對于屢見不鮮的留學生違紀案例,一線留學生管理人員往往片面追求制度趨同化,一味遵循中國學生違紀事件處理思路,未考慮留學生意識形態適應性差異,導致留學生違紀事件處理效果參差不齊。
因此,趨同化管理應加強關注來華留學生違紀行為,研究留學生違紀處分方法論。充分了解來華留學生的文化背景及價值觀差異,掌握其對我國高校紀律規定的適應性及態度評價,探索培養其深層次紀律制度價值認同。
1 國內研究成果
筆者搜索了近年來關于“來華留學生紀律制度適應性”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研究領域幾乎為空白。以下為文獻梳理總結:
(1)來華留學生適應性研究領域:截至2020年12月,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涉及來華留學生適應性研究的期刊論文數量較少,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適應性與學習適應性。涉及來華留學生對高校規章制度適應性的期刊僅有1篇,傅了艷等于2016年發表的《南亞來華留學生對中國高校規章制度的可接受性探討》,該文從留學生性格特征及文化背景角度分析了其對于臨時住宿登記手續、上課考勤制度的接受程度和適應表現。文章未探討其對于紀律制度的接受程度,未提供實際調研數據。
(2)來華留學生“紀律”研究領域:為擴大文獻篩選范圍,筆者增加了“留學生違紀、處分、留學生規定”等關鍵詞搜索,篩選出關于“留學生打工、就業”的期刊5篇,“留學生管理法律風險”的期刊1篇 ,“留學生違紀處理方式”的期刊1篇。均未涉及留學生群體對中國高校紀律規定適應性的相關研究。
以上文獻搜索結果表示,現國內對來華留學生在文化、學習、生活上的適應性研究較為豐富,但鮮少研究其對高校紀律制度的適應性及接受程度,此領域有進一步研究的極大潛力與空間。
2 適應性調查研究
(1)調查目的:本調查旨在了解來華留學生對中外學生紀律制度趨同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及其對現行違紀處分規定的適應性,從未為留學生違紀事件處理提供參考。
(2)調查方法:采取匿名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法等調查方法取得結論。
2.1 問卷調查分析
本次問卷設計為三部分,分別為“紀律制度趨同化”態度、“現行紀律制度”可接受度、“違紀處分規定”適應性,均采用李克特量表,將問題選項分為數字1至4,分別代表非常不贊同(1)、不贊同(2)、贊同(3)、非常贊同(4)。問卷發放對象為南京某雙一流高校的英文授課來華留學生,均為四年制本科在讀。共收回有效問卷98份。
問卷數據顯示,來華留學生對于中外學生紀律制度趨同化政策的贊同指數為3.12,大體呈贊同態度,但仍有21%的留學生認為不應該實行趨同化,占相當部分比重。62.2%的留學生認為中國高校紀律制度與他們國家不同或完全不同,但92.9%的留學生愿意接受中國高校紀律制度,贊同指數為3.33。證明他們意識到較大的紀律制度差異性,但仍然愿意學習與理解中方制度。因此,留學生對于紀律制度趨同化整體呈現積極接受態度,此趨同化政策可執行性較高。
針對現行的違紀處分規定,大部分留學生認為避免違紀較簡單,但18.4%的留學生認為很難遵守紀律規定,無法避免違紀。對于考試違紀、考勤違紀等教務相關違紀處分規定,留學生態度指數均超過3.5,呈贊同態度。但對于宿舍違紀規定的態度指數為2.66,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宿舍違紀規定不合理,28.6%的留學生不贊同“夜不歸宿違紀處分條例”。
在98份有效問卷中,有29人曾因違紀接受處分,證明留學生違紀比例較高。其中86.2%的被處分學生認為在心理上真正接受了處分結果,但有44.8%的被處分學生認為處分對他們之后的學習生活有消極影響。
2.2 訪談結果分析
筆者對該校專職留學生輔導員、一線留學生管理人員及曾受過違紀處分的留學生進行深度訪談。試圖了解師生雙方在實際違紀案例處理過程中的接受程度、主觀評價及情感感受。
受訪的老師普遍表示在處理留學生違紀事件時,無法與留學生順暢溝通,留學生抵觸情緒較嚴重,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接受處分結果。同時,留學生違紀事件通常由相關輔導員獨自處理,輔導員表示處理時壓力較大,壓力來源有以下幾點:
(1)涉及外籍人士,擔心處理不妥有輿論影響。
(2)因語言不通,無法與校學生工作處共同處理違紀事件。
(3)缺乏心理健康老師的專業指導,擔心自己的處理方式影響留學生自尊心。
受訪的留學生大多表示內心接受學校的處分,但是對于處理過程中的師生溝通不滿意(如輔導員無法解釋違紀處分規定背后的理由),也沒有渠道反映自己對于處分規定的質疑。部分學生表示無法真正理解警告、嚴重警告、記過與留校察看的區別,也無法從老師口中獲得明確的解釋。少數受訪留學生認為自己受的懲處過重,學校應該給他們第二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