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峰 張杰 馬路晴
摘 要:壽光市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特色蔬菜種植基地,農業發展迅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長期以來,壽光在推動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該文針對壽光市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壽光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以期提升壽光市農業競爭力和知名度,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農業;農產品;市場;政府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5-0018-03
Analysi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ake Shouguang Shandong as an Example
ZHU Xuefeng et al.
(Academy of Economic Manage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Shouguang city as the largest characteristic vegetable growing breeding base in northern China, rapi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ertain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ut still has some deficiencies in dri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main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constraints faced dur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helped Shouguang city improve its competitiveness and visi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achieve high agricultural 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products; Market; Government
1 引言
壽光市作為山東省縣級市,是促進我國特色農業和產業化進程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2020年疫情期間,壽光向武漢捐贈蔬菜超過1000t,壽光始終以其自身優良的環境條件和特殊的資源優勢推動農村和鄉鎮經濟的快速、平穩健康發展。近年來,壽光市緊緊圍繞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將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當前我國“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新時代處理城鄉問題的關鍵。但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本文以山東省壽光市為研究區域,對當地農業發展現狀以及農業發展類型進行了介紹,分析了壽光市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對未來農業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2 壽光市農業發展類型
2.1 節水農業 水作為農業生產中獨一無二的資源,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壽光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其水資源短缺問題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壽光開始發展節水農業。首先,推進規模化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體系建設。壽光在發展節水灌溉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其集約型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有利于發展規模經濟,還可以為規模化灌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建立完善節水灌溉的激勵約束機制。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體系的過程中,由于其長期性、艱巨性的特點,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對于提高社會各部門參與的積極性是必不可少的。激勵方面,政府可以適當加大對農戶和企業的扶持力度,比如給予其適當補貼和頒布優惠政策等;約束方面,通過頒布相關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約束企業和農戶的用水行為,加強對其監督。再次,發展新型農業節水灌溉與測算技術[1]。近幾年壽光市開始計算灌溉農作物所需的用水量,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計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和方法,為短時間內實現高效節水灌溉提供了可能。
2.2 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憑借其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在壽光迅速占領市場,已成為全國的設施農業示范區。通過反季節銷售的方式,擺脫了傳統農業對季節的依賴,滿足消費者對蔬菜的多元化需求。壽光的設施農業主要包括合作經濟組織帶動模式、市場帶動模式和龍頭企業帶動模式3種[2],這里以龍頭企業帶動模式為例,即農戶與加工企業簽訂合同,企業以合適的價格向農戶收購原料,企業向農戶提供適當的服務和技術支撐,制成品則通過銷售系統進行銷售。通過這種方式,農戶能夠獲得技術支持和固定的產品銷售渠道,企業擁有了穩定的原料來源,且雙方交易成本較低,所以這是一種雙方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
3 壽光農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3.1 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壽光市農業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來作為發展的基礎和墊腳石,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地上種植農作物的年數越來越多,壽光農業發展狀況大不如從前。首先,各種農藥層出不窮,由于農藥的難分解性以及農藥使用量的增加,造成了水質的嚴重污染和土壤質量的下降;其次,農民環保意識薄弱,相比環境農業勞動者更看重蔬菜產量,隨著產量的逐漸增加,環境問題也隨之嚴重。
3.2 土壤肥沃程度下降 農業勞動者為了一味地追求農作物的高產量,在施肥的過程中主要以化學肥料為主。由于一開始土壤中含有的化肥含量少,所以土質問題尚不顯著。隨著使用時間和使用量的增加,土壤中化肥含量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土壤的肥沃程度。另外,向來被人們認為富有營養的畜禽糞便對土壤質量也并無改善作用,因為它們主要來自農場主的養殖場,為了牲畜的快速成長,日常飲食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等物質,所以這種畜禽糞便中的抗生素等含量較高,長期使用這種肥料不僅容易造成土壤質量的下降,還容易造成水體污染。
3.3 蔬菜生產機械化程度低 雖然壽光的農業發展速度快,但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大多仍依靠農業勞動者的人工生產,機械化水平不高。而人工勞動會使得農業生產時間長、效率低,影響了各種蔬菜和農作物投向市場的速度。而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來說,由于長時間處于超出自己體力范圍內的勞動中,勞動強度過大,各種職業病如頸椎病和腿疼腰疼等慢性疾病經常困擾著他們,嚴重影響農業勞動者的健康質量。
3.4 農民總體素質不高 加快農業發展的速度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關鍵是靠科技,但是農民的科技文化擁有量較少,從而阻礙了農業的發展速度。壽光近幾年以來每年轉移勞動力1萬余人,在這些轉移的人中,男性占多數,并且由于思想觀念的差異,轉移的一般都是文化素質較高的人,所以留下來的人中文化素質大多偏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青壯年勞動力多選擇進城務工,所以農業勞動者多為女性或者老年人且整體文化水平下降,這必然會成為阻礙壽光農業加速發展的絆腳石。
3.5 龍頭企業帶動力弱 壽光市龍頭企業多為小規模企業,影響力和號召力不夠,無法對農戶起引領作用。即使大規模企業,也存在效益低的問題。各企業之間的產品多互為替代品,所以各企業的可替代性強,缺乏新產品。當市場風險來臨時,企業和農戶之間無法共擔風險;機會來臨時,雙方也無法共享利益。還有一些企業依賴性強,只是盲目跟風,經營風險較大。
4 發展建議
4.1 全面提高土壤質量 對于土壤中大量農藥殘留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關鍵在于利用好土壤中微生物,通過化學反應將農藥進行轉化,即將藥力轉化為其他甚至是對農作物生長有力的物質。比如,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對農藥殘留都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不同微生物降解農藥的種類和能力不同。首先,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氣候和環境來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品種,使其與土地相適應,以此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根源上減少農藥的使用;其次,根據農作物的種類制定與其相適應的栽培方式,通過合理的安排其生活環境,來抑制各種病蟲害及細菌的生存和發展,減少發病率;再次,用物理方式對土壤進行消毒,比如采取熏蒸和高溫滅菌的方式等。實踐證明,對土壤進行消毒后,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用藥的次數和用藥量會明顯減少。
4.2 推進規模化建設 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鼓勵壽光各小規模企業進行合并,制定符合本企業的發展模式,開發并銷售具有本企業特色的農產品,擁有自己的招牌產品。明確壽光農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制定規劃。引導農民積極與企業展開合作,比如以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入股,與企業形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利益共同體。
4.3 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力度 改變以往農民隨意的生產方式,大力加強對農民的培訓,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工作。要注意采用合理的培訓方式,如果培訓內容及方式不能迎合農民的需求,那么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及培訓效果將會被削弱。因此,要針對農民采用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用就靈的鄉土教材,用大眾的語言講清楚、說明白,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有效提高農民質量意識和科技素質[3]。
4.4 對農產品本身進行合理定位
4.4.1 價格定位 農產品銷售一定要在價格上有優勢。在對農產品進行定價之前,要進行仔細的市場調研,在對比同一類型的產品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價格。通過采用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從而在價格上與同類產品拉開差距,做到品質更好,價格相同,慢慢從注重高產量轉變為高產量和高質量并重。
4.4.2 品質定位 農產品質量是影響農產品銷售量的關鍵。要想提高農產品質量,一方面,要采用機械化,減少人工在生產過程中對農產品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損害;另一方面,在對農產品進行運輸時,減少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參考文獻
[1]丁明靜,劉玲.鄉村振興戰略下壽光節水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5):200-202.
[2]楊曉東.壽光市設施農業發展模式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高佳.如何搞好都市現代農業中的農民技能培訓工作[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02):75-7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