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明
摘? 要:現如今的高職高專語文職業化教育和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模式截然不同,主要是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開展相關的課程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相關綜合素養,為此后的語文學習做好積淀,打好基礎。要想達到這一教學標準,就需要高職高專教師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將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熟練掌握教學策略,以此提升高職高專語文教學的專業性,使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被學生能應用到實踐中。本文通過對高職高專語文職業化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從教學內容、方法、考核評價三個層面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高職高專;語文職業化教育;專業性;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1-0143-03
一、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態度不夠端正
絕大多數的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差,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即便是同自身的就業息息相關,也并未使其產生學習的動力。許多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心不在焉,不能夠集中精神聽課,加上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自主能動性較弱,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沒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還存在許多不良的現象[1]。除此之外,學生對于教師所布置的學習內容不夠重視,多數應付了事,不將語文的學習放在心上,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造成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不能夠達到應用的效果,教師所制定的職業化教學目標也難以達成。
(二)缺乏統一標準,隨意性較強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化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以及其他的生活都產生了較為重要的影響。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目前來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和高中的語文教學差異性較大,不同學校間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大綱而言,沒有統一標準能夠讓高職高專院校進行參考[3]。除此之外,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壓力并不大,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語文學習時相對隨意,使得語文教學效果不斷減弱,高職高專對語文教育職業化也并未給予相應重視,這就造成了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與學習都未能達成教學目標,也未取得應有的效果。
二、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化的多角度解析
(一)從內容角度來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化
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中蘊含著人文、基礎知識、工具等內容。因此,高職高專的語文教學職業化傾向需要在此基礎上實踐,一旦和語文特性脫離,那么就會讓其失去原有的魅力。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將語文課的比重減少,將實用寫作的課程比重加大,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僅不能讓高職高專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進行深入的了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課程設計時應將語文保留,加設實用寫作課程,相關課程一定要在語文學科特性基礎之上進行設置。
1. 從職業道德方面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
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是對他人的一種理解和接納。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也是對人類終極價值的一種探究和思考。簡而言之,人文精神本就是每一個公眾應當具有的良好素質。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傳遞這種人文精神,將尊重、關懷、愛護等思想滲透進語文教學。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人文精神逐漸缺失,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在職業化的過程中,應當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堅持以人為本,并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
2. 加深對于學生職業意識和思想的教育
在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傾向化的過程中,還應當加深對職業意識和思想的教育。這與學生職業選擇時的表現息息相關,能夠幫助學生認知自身現狀,看清自身的職業期待。歐美發達國家自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我國在這方面才剛剛發展,僅在大學時期開設相關的課程。但在高職高專院校,若僅依靠職業教育來塑造和培養學生,其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顯然是有所欠缺的,高職高專院校應當加快這一進程,力求在2—3年之內,讓學生能夠逐漸蛻變成長。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一種,所承擔的責任更多的是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職業意識,這也是語文學科應盡的義務[4]。
3. 語文教學職業化在旅游行業中的教學內容
以旅游行業為例,旅游行業中所提到的職業意識就是服務意識,而評價旅游職業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標準則是需要通過顧客的滿意度進行評判的,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高專語文教師可以和相關專業課的教師共同探討和研究,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服務意識和服務道德。
第一,從語文知識特點方面來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以旅游專業的學生為例,旅游業的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比如,儲備大量的人文和歷史知識,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因此,高職高專語文教育教學職業化應當從職業特性的角度進行課程設置,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增加有關文化教學的內容。
第二,高中語文教學通常以背誦段落為主,對于文章中的字、詞、句、段、篇章進行逐個分析,但高職高專院校的語文教學不能沿用這一形式,是需要針對職業特性進行設置,展現職業文化內涵,將不同職業的文化滲透進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了解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特性以及所需要具備的文化知識,以此增強自身職業的綜合素養。
第三,可以從語文的應用性特點方面來看待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語文學科除了具有人文性、知識性外,還具有應用性,其主要表現在讀、寫、說三個方面。在進行職業化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這三方面出發,對此加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比如在讀的方面,可以從學生的職業特性出發,搜集相關的職業資料,讓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推薦與學生職業相關的書籍,供學生閱讀和參考,可以定期舉辦閱讀討論會,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不斷拓寬學生的職業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在說的方面,可以將職業化的語言帶進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演講活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職業的理解,在演講時,可以規定學生全脫稿,演講的內容需要結合自己的職業特點撰寫。演講結束后,由教師對學生的演講進行點評,主要以鼓勵為主,通過演講活動提升學生的職業精神與能力。
在寫的方面,可以和職業特性相結合,讓學生對實際工作中可能應用到的寫作進行練習,教師可以定期安排相關的題目讓學生完成,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寫作技能。
(二)從教學方法角度來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化
現階段,高職高專院校的語文教學面臨諸多考驗,學生對語文學習不夠重視,達不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借由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以唐代文學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為切入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武則天》《大明宮詞》等影視劇片段,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深入講解唐代文學的教學內容。當講到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時,比如張愛玲的作品,可以讓學生聆聽《滾滾紅塵》,烘托課堂氣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古詩詞講解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他們的生平故事,以故事作為切入口能夠快速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氛圍里學習,以此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教學之前,告知學生本堂課所要探討的主題,讓學生提前準備,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收集有關探討話題的資料,然后以小組的方式在課堂上對這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以寫作的方式呈現出來,以辯論會的形態在課堂上交流,學生既動腦,又動手,還動筆,讓學生真正深入其中,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對他們此后的就業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開放式教學則是將課堂延伸到社會中,學??梢远ㄆ谂e辦相關職業的專題講座,在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其社會實踐,為學生提供此類機會,能夠切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當中。
(三)從考核評價角度來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職業化
從高職高專語文課程設計來看,通常在第一年,所設置的課程為考查課,第二年所設置的課程為結業課??疾檎n通常是以論文來決定學生的成績,老師在其中所起的是綜合性考察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等進行綜合考量,然后在學期期末給予學生一個綜合性的評價。評價的參考依據主要是根據考查課論文分數、出勤情況、課堂表現、作業次數等內容[5]。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提問情況給予學生綜合分數,課堂提問主要是學生在課堂當中進行話題探討以及發言的情況。學生還可以針對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修正教學方法。
高職高專語文考試中,課堂出勤情況、上課表現、課堂提問、作業次數、期末學習總結、論文寫作等等內容分數所占比例為50%,結業考試分數所占比例為50%。除此之外,教師依然要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考核和測評,以此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體情況,給予學生較為全面、公正的分數。
高職高專語文學科的考評應該從職業化傾向的角度進行設置,除了考試分數以及平時的課堂表現外,還可以加入學生實踐活動的分數,對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生給予加分,鼓勵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實踐當中,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對課堂中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切實了解知識在實踐過程中的重要性。
學生還應當在實踐后讓教師進行相應的反饋,讓教師能夠了解自己所設置的課堂內容是否貼合社會實踐、是否能夠助力學生的職業化發展。從而在此后的教學過程中,對語文學科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讓學生能夠真正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在學期結束之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對一學期的教學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總結,對自身進行一定的考核,以分數制的形式將其呈現出來。教師和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一學期的實際情況進行書面匯報。教師可以首先了解學生在這一學期當中對于自我學習的評價,據此對自身教學進行反思,做出相應的調整,為下學期的語文教學做鋪墊,也可以為其他語文教師提供相應的幫助。
語文學科整體考核過程中,一定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考量,不能僅僅看重分數。高職高專語文教育職業化傾向需要的是將語文學科當中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而并非是將語文知識死記硬背,取得高分。這對高職高專語文教育職業化不利,因此在設置考核時,需要考核內容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能夠全面地測量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應當從多個維度入手,全方位覆蓋,將語文課程進行職業化設置,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文化知識以及職業能力的培養?,F階段,社會變化極快,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教師應當以就業為導向設置語文課程內容,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萍. 關于高職院校語文教材專業化與職業化的探討[J]. 職業,2020(17):3.
[2] 倪勤豐.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大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思考[J]. 文教資料,2020(09):35-36+41.
[3] 鄔昕. 淺析如何以就業為導向推進高職語文教學職業化的改革[J]. 讀書文摘(中),2019(11):1.
[4] 馬麗莉. 淺談如何有效整合中職語文教學和職業核心能力[J]. 中華少年,2017(33):243.
[5] 田素芹,王娟,許桂紅. 高職語文教育的職業化探究[J].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4(02):60-61.
(薦稿人:黃建偉,洛陽師范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