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 沈威



摘? 要: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實驗法,利用多球訓練法等相關理論在羽毛球教學中進行實驗研究。研究表明,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在羽毛球傳統單球訓練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效果與預期相差太遠、訓練技巧和訓練水平有待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從而對學生的羽毛球學習產生了阻力和障礙。在羽毛球教學訓練中采取形式多樣的多球訓練,是被實踐證明能夠有效提升技術能力和水平的卓有成效的訓練方法,對幫助學生掌握羽毛球技術,提高學生專項素質具有重大作用,能有效地讓學生掌握規范動作,提高學生的擊球穩定性,提高學生整體技術水準,為之后的比賽對抗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多球訓練;羽毛球;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1-0152-03
羽毛球是一項基于技術進行對抗且具有激進性的運動。羽毛球與其他小球運動相比,能夠有效地改善身體狀況,并促進人體的健康發展,還能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一種娛樂方式。近年來,武漢商學院的學生報選羽毛球專項班的學生熱情較高,但對羽毛球技術規范缺乏了解,做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出現肢體僵硬與不協調、不連貫等現象。將多球訓練方法合理而有效地運用在羽毛球教學中,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標準動作[1],以提高擊球的穩定性,發展運動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學生在相同的教學時間內,在技術穩定性、身體運動素質和擊球的一致性等方面表現出更具有科學意義的效果[2]。
一、羽毛球多球訓練教學法的實驗設計
本文研究目的是將多球訓練應用于普通大學羽毛球初學者的基礎技術訓練[3]。在研究過程中,利用多球訓練的相關理論作為指導,在羽毛球教學中進行實驗教學,以提高初學者對羽毛球基本技術的掌握,促進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最終將其用于未來的羽毛球教學中,為羽毛球競賽比賽提供參考。
(一)實驗對象及時間
本研究從武漢商學院的體育學院大二羽毛球班學生中選拔了32名羽毛球初學者,將所有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人數均為16人,并在實驗組的訓練過程中采用了多球訓練法,對照組教授傳統的單球訓練方法。本文以這兩組為研究對象,以驗證多球訓練方法在羽毛球初學者教學中的有效性。訓練期限為2020年3月上旬至2020年5月中旬,訓練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四,每次訓練的持續時間為90分鐘,每個實驗的持續時間為50分鐘。
(二)實驗步驟
本次實驗的步驟如下圖所示:
(三)實驗控制
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本研究盡量減少實驗過程中的外部變化及錯誤。外部變化包括教師、學生、教學過程及現場設備和測試形式等方面[4]。因此,兩個組的測試對象均是同一個教師教學,使用相同的教學練習場地及器材、同等的羽毛球學習練習時間,并同步羽毛球教學內容。實驗組采用多球訓練方進行教學,實驗組采用單球訓練方法進行教學,使兩組學生能夠順利進行正常的教學訓練,保證教學效果[5]。
(四)兩組羽毛球各項技術的具體訓練方法
按照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休閑體育專業的大二羽毛球課程的教學大綱設計,結合羽毛球教學中基本技術的教學目標,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設計(如表1所示)
(五)兩組實驗教學的技術指標測試標準
根據參考材料和教學經驗,從基礎知識和羽毛球基本技能評估指標來進行羽毛球的學習,對正手高后場技術、正手高后場技術、正手網挑和向前放小球技術用手網等多項進行評估,并通過擊球落點區域指定相應的得分球位置,以獲得相應的評估結果。學生將達到10個目標,分值分為1分,3分和5分。落點不在指定區域,得分為0分。羽毛球頭部下降的第一個下降點將獲得最高分[6]。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對象進行正手發后場高遠球。根據高球的技術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進行實驗教學,制定相應的得分標準。(見表2)
在實驗過程中,根據正手擊球中后場高球的技術性質,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得分規則和實驗課中的得分規則來制定得分標準。
根據在正手網前搓球的技術特點,結合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真實水平和真實表現,制定相應的得分標準和學生評分規則。
綜上所述,根據本次的教學實驗要求,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實驗設計和要求進行教學,目的是通過運用多球訓練的方法來提高課堂練習效率,強化學生的技術掌握與水平的提升,以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穩定性,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技能水準[7]。
二、結果與分析
根據實驗設計可知,在實驗組中進行“多球訓練法”和“單球訓練法”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驗學習情況設計了四種羽毛球基本技術的考試內容。該考試以羽毛球正手發后場高遠球、正手網前挑球、正手擊打后場高遠球與正手網前放小球四項進行測試。(該指標將基于教師測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一)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手發后場高遠球的對比分析
關于正確的高場目標測試的結果,實驗測試后,實驗組中有12個人獲得了5分,占該組測試人員總數的75%,而對照組中只有10人達到滿分5分,占該組測試人員總數的62.5%。完成的次數越高,得分就越高。在三分測試的統計數據中,實驗組有3人次,占組測試總數的18.7%,對照組有2人次得,占12.5%。
綜上所述,對照組中的評估者使用右球技術中的多球訓練方法及實驗組中的學生所使用相同的方法,結果基本相同。主要原因是學生處于初級訓練階段,對羽毛球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高球的基本技能后,就會更加積極地練習羽毛球[8]。在學習這種類型的技術動作時,使用多個球反復擊球的做法可以使學生意識到技術要點。
(二)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手擊打高遠球的對比分析
根據表2所提供的信息,在實驗之后,實驗組中有11個正手擊球,后方得分滿分5分,占實驗組總人數的68%;在對照組中,只有9人的滿分為5,占對照組總人數的56%。這項技術在兩個班級的學生之間相差10分。
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羽毛球正手擊打后場高遠球方面仍存在整體差異,實驗組的平均成績略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說明這種多球訓練方法可以促進學生高水平的場高遠球強度訓練,幫助學生通過正確的鍛煉來平衡自己的肌肉,幫助學生設定目標。
(三)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手網前搓球技術的對比分析
正手球網前的搓球擦拭的結果如下:在實驗測試后,實驗組中有7個人獲得了5分,獲得該成績的實驗組學生占該組學生總數的43.7%,反觀對照組只有5名學生獲得滿分5分,獲得該成績的學生占對照組人員總數的31%。經過分析可知,兩個班級學生在這項技術上的偏差為6;在三點標準檢驗統計中,實驗組有5人,對照組有4人,相差1人,分別占總數的31%和25%。實驗組未獲得分數的2人占組總數的12.5%。對照組中4人獲得1分,占該組總評估人數的25%,2人獲得0分。這項技術的實際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數據分析的結果也表明了羽毛球網技術的復雜性。
在羽毛球技術中,正手網前搓網是一種輕型技術。但是,與力量技術相比,輕型技術要求學生抓住球拍并更大程度地放松手指。在訓練過程中,通過反復的訓練方法,可以不斷增強條件反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在網前搓球的技術動作。
三、結論
羽毛球多球訓練法對羽毛球專項初學者學生技術動作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輕技術(正手網前搓球以及正手網挑球)的提高尤為顯著。通過獨特的單發球訓練方法,加強學生的輕型技術練習將有助于培養球的感覺和球的穩定性。對于武漢商學院的大二學生來說,多球訓練的效果更為明顯,動作也更加穩定。多球訓練不僅有助于擊球的成功率、技術動作的形成和鞏固,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擊球的穩定性,提高學生整體的技能水平。盡管羽毛球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容易,但是羽毛球技術的訓練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階段。在初學者參與羽毛球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各級學生應集中精力進行訓練,不能簡單地進行多個球的技術動作練習,科學的訓練方法可以使老師成為大師,反之則事倍功半。在學習羽毛球基本技術的訓練過程中,必須注意基礎技術和基本步法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余文韜. 優化羽毛球基本技術教學方法實驗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2] 李丹. 后場多球訓練在羽毛球初學者教學中的運用[J]. 運動,2011(06):52-53+127.
[3] 唐宇. 多人供球方式的多球訓練法在乒乓球技戰術中的實驗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 崔克. 青少年羽毛球多球訓練的實驗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5] 盧文洲. 淺析羽毛球多球訓練[J]. 當代體育科技,2016:6(21):39 - 40.
[6] 黃國喆. 多球訓練法在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運動,2015(02):101-102.
[7] 趙聰. 高校羽毛球體育教學中的多球結合方式[J]. 新校園(閱讀),2016(07):61.
[8] 蔣善華. 羽毛球教學中多球訓練法的應用[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02):136-137.
(薦稿人:劉宗勁,武漢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