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川
在“雙減”政策的嘹亮號角下,新學期悄然拉開了序幕。周一到周五課后服務全覆蓋,周末學科類補習班沒有了。今年的開學季,和往年不一樣。
實施“雙減”政策,不僅是對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教育觀念的大變革。
當前,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愈加強烈,對日益“內卷化”的課后培訓心生厭倦,讓學生的學習真正回歸學校的呼聲日益強烈。開學前夕,省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要求今年秋學期開學后,確保全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學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提供2小時的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有條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設晚自習。這一新要求,正是從實際出發,著眼于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需求作出的積極回應。
“雙減”政策的實施,“5+2”模式的全覆蓋,無論是對學校、教師,還是家長和學生,無疑都提出了新挑戰。對學校和教師而言,在教學和管理上怎樣結合各校實際情況,盡快適應新變化,探索出一條具有各校特色的管理模式,成為擺在校長和教師面前的一道新課題。對廣大家長和中小學生而言,如何建立更加和諧的親子關系,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從小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則成為家長和孩子要解決的新問題。
我們始終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真誠的溝通和交流,用“一個高尚的靈魂去影響一個靈魂”,并通過這種方式來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支持學生的發展。
教育作為最為重要的民生事業,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去年發布的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在GDP達到萬億元以上的15個城市中,蘇州公共教育領域滿意度得分最高,特別是蘇州“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師德師風”等指標的排名均位于全省第一。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對“什么是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問題進行了有力回答。但是我們也應充分意識到,面對新政策下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新要求,進一步全面提升師資水平和抓好師德師風,仍然需要繼續發力,不斷優化教育生態。
新學期的大幕已經拉開,教師節近在眼前。“雙減”之下,如何探索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新路徑,給予學生和教師更多的關愛,讓學生快樂求學,讓教師舒心教學?對所有關心教育的人來說,“雙減”之后的新征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