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身著優雅的絲絨旗袍站在小板凳上,顧盼生輝的眼,一步一搖,一種江南風韻……在另一場表演中,同一批舞者又搖身一變,成為抗戰時期扛起民族救亡大旗的堅毅女性,把抗戰時期中國人的絕望、恐懼、憤恨、誓與敵人決戰到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看得讓人熱血沸騰……
臺上舞者的忘我表演,臺下觀眾看的淚眼盈盈。舞者一身素色衣裝,臉上抹滿了炮灰、污漬,在舞臺上翻滾、中槍、攀爬……全身心投入環境中,一段表演下來大汗淋漓。你會問這是什么專業舞蹈團隊?不,她們來自滸墅關龍華社區的嬌龍舞蹈隊,平均年齡50歲。
業余抵不住對舞蹈的熱愛
姐姐們的成團故事,最早要回溯到5年前。2016年,45歲的朱琴在別人的推薦下參加龍華社區舞蹈團,在此之前,她對舞蹈的接觸僅限于跳跳廣場舞。但業余抵不住熱愛,日復一日,改變發生了,她的步子漸漸變得輕盈,表情變得靈動,音樂一響,她就能邁出自信的步伐……
這支風風火火的舞蹈團隊最初吸納了16名隊員,她們中有的已退休、有的在企事業單位辦公室做文職,年齡最大的70歲。但偏偏是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姐姐,舞蹈基礎參差不齊、身材比例算不上優越,湊在一起,組成了這支叫人眼前一亮的隊伍。
作為舞蹈隊領隊,朱琴每次都會提前到社區舞蹈室,幫助大家消化前一天學習的舞蹈,沒缺席過一天。隊員吳英介紹,有的隊員因為年齡偏大,節奏的掌握和身體的協調性不是很好,一個舞蹈至少要學習5個晚上。朱琴便和學會的隊員一對一將動作分解到一步一停,大家才漸漸跟上。
“不輸年輕人”的一股勁
音樂響起,范兒就來了,姐姐們步步生蓮,自有一派風骨和韻致。為了讓舞蹈公演達到最好的效果,她們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學習訓練。嬌龍成立5年來,共跳過13個舞蹈,類型主要中國古典舞,有時還會整合新的舞蹈表演形式,街舞、民族舞、健身操……她們的舞蹈充滿動感活力,極具現場渲染力。作為隊里年紀最大的成員,于阿姨從剛開始的吃力到現在能順利跳完全場,她說拼的就是一股“不輸年輕人”的勁。
所以,在嬌龍團隊的舞臺上,你看到的表演也許達不到專業水平,但她們卻能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對舞蹈的熱愛,用表演直擊人心,得到更多的感動。“當我們齊心協力在舞臺上忘我起舞時,這個過程總會深深打動我,我想這就是團魂吧。在排練《那年》的時候,每一次大家都會流淚,真的排一次哭一次。一個可以讓人感動、讓人流淚的表演,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團隊的初衷,能讓大家從舞蹈中感受到內心的共鳴。”朱琴這樣說道。
娓娓道來的滸墅關故事
嬌龍舞蹈隊只是滸墅關眾多文體團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滸墅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不斷加大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以滸墅關古鎮建設為引領,大力實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優勢,深挖吳文化、運河文化內涵,全力以赴做好京杭大運河滸墅關段的城市規劃建設,致力打造成“運河十景”的最美文化地標,不斷刷新“滸墅關顏值”。
今年,滸墅關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啟動,圍繞文藝創作、非遺保護、文旅融合等多領域開展30多場系列活動,將原生態民俗與傳統智慧、歷史體驗與現代生活、運河文化遺存保護與文化服務相結合,擦亮運河文化名片。文化的輝煌滋潤了這片沃土,在歷史的傳承中,滸墅關文化藝術正不斷發展壯大,古鎮在運河水的滋養下,依舊風姿綽約,溫婉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