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記憶馬大箓、綠意東百花、詩意王洗馬”,今年以來,金閶街道開展的“小巷紅韻”專項行動打造了三條“海棠紅巷”,讓群眾能夠在家門口“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心中有詩”,真是越來越有聲、有色、有情、有趣了。
聆聽詩音,品“有聲”街巷生活
住在中街路社區的居民,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聽上一曲原汁原味的評彈小調,享受一段嫻靜安逸的休閑時光……居民李梅英說:“以前社區地方小,如果沒什么事我們很少來。新社區投入使用后,我們就來這兒坐坐,聽評彈聽故事,喝茶會友,真的靈咯!”金閶街道把在中街路社區開展的“海棠茶座”項目,作為為民打造美好街巷生活的一個切口。
“轄區有很多老年居民,原本只有在他們生活上遇到問題時才會到社區尋求幫助。如何讓居民在問題之外也常常走進社區,是社區新一屆黨委班子成立后積極探索的事情?!敝薪致飞鐓^黨委書記戴艷穎說。
近日,社區為民服務項目“海棠茶座——社區里的評彈小戲園”正式對外營運,項目以社區海棠圓桌、休閑庭院為陣地,為居民提供品茶、聽戲等豐富活動內容。打造“有聲”街巷生活,是社區黨委為讓居民走進社區而進行的積極探索與創新嘗試。同時,金閶街道根據中街路街巷分布,深入挖掘街巷內古建、古宅的人文歷史,開設“詩音街巷”音頻專欄,錄制街巷介紹音頻,市民、游客均可通過掃描“風雅金閶·詩音街巷”二維碼,收聽街巷故事,實地品讀街巷生活。
以文筑城,看“有色”街巷風景
家住東百花巷31號的張振鈺夫婦在這里生活了40多年。最近,老兩口發現這里變了模樣,違章停車徹底清除,巷子變寬敞了,還多了供居民休息的口袋公園,以及天女散花、搖擺向日葵等多處景觀?!艾F在每次吃完飯都要出來遛遛彎,都忍不住用手機多拍幾張照片分享給朋友,我們在城市里也能感受到田園山林的綠意!”
今年上半年,金閶街道對轄區內中街路、王天井巷等主干道進行環境微改造提升,并在無物業老舊小區集中開展衛生死角清理、綠化維護、樹木修剪等工作。高標準設計、高標準治理,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有內涵的東百花巷。通過“生態百花巷”“情景百花巷”“藝術百花巷”“文藝百花巷”的主題呈現,實現“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此外,街道還通過配合區綠化和景觀提升工程指揮部打造巷內“口袋公園”,提升街巷整體形象,讓轄區居民享受“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聚焦便民,享“有情”街巷服務
最近,中街路社區的居民還發現,曹家巷、高師巷、馬大箓巷、花駁岸、東百花巷5條街巷里都安裝上了“海棠百寶箱”。百寶箱里有微型手電筒、一次性雨衣、防暑物資、速效救心丸、口罩、創可貼等救急物資。居民有應急需要時,只需要微信掃描百寶箱上的二維碼,根據小程序提示,即可打開智能鎖,方便快捷、應急實用;對于年紀較大,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居民,還可撥打百寶箱上中街路紅色巷管家電話,呼叫他們前來開鎖。
今年,金閶街道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黨建引領“四區”建設,通過夯實基層黨組織、開展便民志愿服務等多種途徑,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民憂的自覺行動。中街路地區街巷眾多,街道聚焦居民街巷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依托資源優勢,積極響應居民訴求,打造了“海棠花開·巷里巷外”項目、“巷·管家”環境改造提升項目、“巷·引領”先鋒黨員培育項目,讓居民真正體驗到“悠然巷生活”,也讓海棠花開遍中街路大街小巷。
保護古城,樂“有趣”街巷旅游
環秀社區有一支“紅巷名嘴”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吳地居民。在每天的巡街服務之余,他們積極挖掘轄區文化歷史,串聯起古城小巷里各處星羅棋布的微景點,歷時兩個月,編寫了一本《古巷微旅游 名嘴說故事》圖冊。圖冊里集結了王洗馬巷、西百花巷、包衙前等共計10余處街巷內網紅打卡點,配上實景圖片,指引特地前來小巷旅游探訪的背包客們,感受姑蘇古城的秀美。截至目前,街巷志愿服務隊已向市民及游客發放微旅游圖冊600多份。
今年,金閶街道聚力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打造中街地區“巷旅游”,將資源深度挖掘整合,形成“五街十巷十五景”的街巷地圖,串聯起散落在街巷中的古宅、古建筑,通過小巷系列項目打造出“海棠紅巷”文化品讀線路,制作的“古巷微旅游 名嘴說故事”圖冊、《中街寶藏》旅游口袋書等,讓社區居民及游客共享轄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此外,街道也通過“花開小巷”“漫步小巷”“探幽小巷”“尋覓小巷”四個項目同步全面提升街巷的文化品位。
“古城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有著生活的根本屬性。通過街巷改造,進一步講好蘇州故事、展現蘇式生活,讓百姓在家門口觸及幸福。”金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