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思維導圖是英國人東尼·博贊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明的,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把人大腦內部的思考過程進行了外部的呈現,聚焦發散性思維,強調圖示表現(圖像和顏色),這一學習工具,迅速風靡全球。我國的學者劉濯源及其研究團隊結合學科教學,加入結構化思考、學科內在的思維規律、理解性記憶等,提出學科思維導圖。信息爆炸時代,以智能手機閱讀為中心出現了豎屏思維導圖,它注重的是手機端閱讀的舒適感。不管是哪種呈現形式,筆者把它們統一稱為思維導圖,并把思維導圖綜合運用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全過程。
本文以兩則咨詢案例為基礎,介紹思維導圖在職業生涯規劃咨詢中的運用和作用,通過案例咨詢的研究,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一些生涯規劃建議。

圖1 咨詢案例小A
小A,市場營銷專業,大二學生。家里有一個姐姐(畢業在家待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有一年畢業,對自己畢業后是否能找到工作充滿擔憂,不知道大二這個階段,除了學習,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希望得到的幫助:面向未來就業,大二階段給自己定好位,不虛度時光。

圖2 咨詢案例小E
小E,電商專業,大三學生。面臨畢業,不知道畢業之后的路何去何從。自己想去西部支教,家人堅決反對,和家人之間缺乏正面的、有效的溝通,無法違背父母意愿;家人比較支持找工作和專升本,自己在這兩者之間比較傾向專升本,但可能出現考不上的情況,家人傾向找工作。對“專升本、西部計劃和找工作”三條路徑之間權衡了很久,始終無法做出決策,連續幾天出現焦慮,失眠。
希望得到的幫助:能夠指導自己做出職業決策,對未來要走的路不迷茫。
兩例咨詢案例聚焦的問題不同,分析過程也有所不同。

圖3 小A咨詢過程簡化版
2.1.1 第一步,暢想未來基于小A對目前生活的迷茫。了解了基本情況后,咨詢從他擔憂的未來開始。
咨詢師:將來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小A:有兩個想法。一是想要從事和銷售相關的工作,進入XX地產公司。因為在高三時在這家地產公司兼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公司名氣也很大,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二是想自己創業,把農村的好產品帶給城里人,想做app平臺銷售,入駐學校的創業園。
咨詢師:分析高三直接去XX做地產銷售和明年畢業后同樣去XX地產做銷售,有什么不同?如果沒有不同,為什么要來讀書?除了XX地產是否接觸過其他地產行業或其他職業?
小A:讀書后可以升總監,總監對學歷有要求。其他企業沒有了解,這個企業已經很大了。
咨詢師:你覺得你目前有什么優勢嗎?
小A:在暑假工期間做成了一筆交易,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想畢業后還從事地產工作,其他不了解。
來訪者對自身能力缺乏了解,對外部的職業世界也缺乏全面的了解和體驗。首先通過成就事件幫助來訪者聚焦職業興趣傾向和能力優勢,再分析外部的職業世界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去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2.1.2 第二步,過往成就事件梳理
家庭背景分析: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從小幫著家里打點生意,喜歡和人打交道。
成就事件:高三(輟學,后單招進高職院校就讀)經朋友介紹進入XX地產公司,在售樓部成功交易樓房一套,賺取第一筆大的收入,這是入職后不到一個月時間成交的一筆訂單。平時和上級領導和同事們相處融洽,領導很看好自己,將來也想從事和地產相關的工作。大一時和畢業的學長合伙在各高校推廣農村滯銷的水果,負責對接各高校推廣人,成功對接兩所高校,這項活動主要由學長負責運營,接觸不到核發運營模式,只負責外圍的推廣工作。
根據成就事件總結小A自身能力優勢:溝通能力強、認真、負責、做事效率高。這些都是銷售人員具備的優秀品質,從第一份兼職和合伙創業兩個事件中,總結得出小A超強的與人溝通能力。通過霍蘭德職業測評軟件得出小A的職業興趣是SAC,測評結果輔助小A進一步向內探索未知的自己和外部的職業世界。
2.1.3 第三步,朝向未來的當下要做些什么
理性分析成為未來的自己需要從哪些方面做準備?設定一個長、中、短期的目標,給目標設定時間期限,設定監督機制,去執行計劃。比如,銷售總監需要具備什么資格條件?為了滿足這些條件,當下你要做些什么努力?可以利用寒暑假進入相同行業的不同企業進一步了解你想從事的這份職業,看有什么收獲,幫助你進一步澄清未來的職業選擇。自己創業,目前的卡點是什么?怎么去突破這些卡點?需要鏈接哪些人?
把這些信息羅列出來,全方位了解將來想要從事的企業和職業,需要會么技能資格,定好大目標,進行關鍵動作拆解,這些關鍵動作分幾個方面,每個方面再細分目標和關鍵動作,具體到每一年、每一學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要做什么。用思維導圖全部羅列出來。這樣關于職業發展的過去、現在、未來都可視化的呈現在眼前,思路一下子就清晰起來。
2.2.1 第一步,幫助來訪學生梳理大學三年的活動經歷(圖4)

圖4 小E主要活動大學期間簡化版
經過梳理,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學期間小E一直在從事公益活動。大一上學期間每周末和寒假期間線下參加小學支教活動,線上參加針對貧困地區小學生支教活動的運營工作;大二加入校園青年志愿者協會在校園從事防艾宣傳,校外參加線下公益組織的活動;大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參加的都是線上公益活動。在參加公益活動的三年間,小E全身投入其中,收獲了快樂、力量和溫暖。她希望自己畢業后去更遠的貧困山區支教,參加國家的西部計劃,但爸媽堅決反對。
2.2.2 第二步,和來訪學生一起梳理三條路徑(圖5)

圖5 梳理路徑縮略版
來訪者是筆者“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業基礎”兩門課程的學生,上課比較認真,對自己也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向老師求助。來訪者在咨詢前做了一些調查工作,參加教師資格的考證、專升本、西部計劃的報名和考試。不設限談了未來的展望,小E希望自己將來本科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畢業后去西部支教,自己可以給予的就會更多。這一步是幫助來訪者進一步澄清求職意向和職業價值觀,同時,小E內心覺得目前的學歷有點低,如果有更高的學歷,可以調動的資源就會更多?;谝陨系氖崂?,讓來訪者自己做出一個初步判斷,考慮家人感受是工作和專升本,考慮自己感受是專升本和西部計劃,交叉出現了專升本這一選項。
2.2.3 第三步,梳理之后,用決策平衡單進一步澄清
在專升本和找工作兩條路徑上,來訪者列出十個要考慮的因素,進行排序和分值加權,最后“專升本”得分最高。看到澄清后的結果,來訪者表示:這一刻非常開心,心里舒坦了。
2.2.4 第四步,下一步要做的事
針對來訪者專升本考不上的顧慮,建議來訪者準備plan B計劃,做最壞的打算,往最好處努力。還要注意用正確的方法努力,提升認知,開啟和父母的交流溝通之路,在自己成長道路上出現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學會如何處理。
兩例咨詢案例,結果反饋效果一致。在咨詢過程中運用成就事件法幫學生梳理出他的優勢,澄清他的職業價值觀,用朝向未來的策略梳理和定位當下要做的事情,用決策平衡單幫助學生更好的做出職業決策,在梳理卡點的過程中,順帶著找到了長久以來和家人幾次沖突的根源,這是學生下一步要做的功課,包括plan B計劃和認知提升。最后把整個咨詢過程用一幅豎屏思維導圖(篇幅有限,全圖不展示)完整的呈現給來訪學生,方便學生用手機觀看和保存。咨詢學生收到思維導圖后,都表示路徑好清晰,一直迷茫,一張圖看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
思維導圖在給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咨詢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幅全景圖。這個全景圖不僅可以讓來訪學生看清細節,還能在一些來訪者不確定的事情上給到啟發,它可以讓學生跳出自己的生活畫卷,客觀地看待事物。一旦學生看到自己的生活以這種全景圖的方式出現,他就站在了一個理想位置,可以發現問題和機會,并為未來的幸福和成長、成功作計劃。
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在大一新生入學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目的是通過教學,幫助他們樹立自主的職業生涯發展意識,通過學習掌握一些自我探索類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類技能、生涯決策類技能、“溝通+問題解決”類技能等。大二開設“創業基礎”和“就業指導”課程,前者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與能力;后者幫助學生提高求職技能,增進心理調適能力,維護個人合法權益,有效地管理求職過程。
然而,不管是正在進行三門課業學習的大一、大二學生,還是面臨畢業的大三學生,他們依然對大學生活充滿迷茫,對自身探索缺乏,依然不知道如何選擇。學了不能致用,學習不是為了應用,而是為了應對考試。在面臨真實的生活抉擇時,他們感到無助和懊悔。筆者在平時的咨詢案例中深有感受,這些來咨詢的學生,都是學習優秀的學生,因為優秀,才來咨詢。他們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個人力量的弱小,所以會借助外力成長。即使如此,他們也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學業知識進行深度思考、深度學習,出現了學是學,用是用,學而不用的現象。
借由一個個咨詢個案,總結如下幾點啟示。
用一張圖串起過去,連接當下和未來。人們往往困惑于當下的自己,是因為“只緣深在此山中”,當學會在一個面上分析自己,不再糾結于點和線時,就會發現,人是立體的。給自己的人生繪制一幅思維導圖,這個導圖不僅可以讓我們看清細節,還能在一些不確定的事情上給予啟發。在進行職業規劃時,一張思維導圖就可以清晰地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找到人生的平衡與發展。
4.2.1 職業生涯規劃課的重要作用
⑴ 幫助學生盡早意識規劃未來的重要性,建立生涯意識和職業意識。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沒有經過規劃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要為下一個階段多做一份準備,用職業生涯規劃為自己的人生打一個草稿,打好人生這副牌。
⑵ 幫助學生學會合理規劃時間,堅定目標,來應對大學三年“沒人管”時自己要獨自面對、獨自解決的許多問題。學會科學、合理地利用大學的假期,為自己的求職簡歷、未來職場加分。
⑶ 可以學到很多生涯工具。這些生涯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生涯彩虹圖、SWOT分析法、決策平衡單、成就故事法、SMART目標管理原則、5W2H分析法、復盤反思等等。如果任課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來上課,學生們還會學到思維導圖這個可視化的工具。
⑷ 有助于提醒學生們認識外部的職業世界,準確地進行自我定位。引導學生在遇到生涯困惑時,可以去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中心尋求專業指導師的幫助。
4.2.2 職業生涯規劃幫助自己成為想成為的樣子
幫助當代大學生把生活過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學生們可以利用大學時間,盡早弄清楚:我是誰、我喜歡什么、我渴望什么。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為自己找到一個近期(2~3年)既感興趣又務實的目標,提早思考如何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當下要完成什么任務,踏實又靈活去踐行目標。通過“為自己設定目標、拆解目標、制定計劃、行動起來”這個四個步驟幫助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
如本文提到的案例中的小A和小E,他們都是在“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上與任課老師(筆者)產生了鏈接,在自己遇到問題時,即使課程結束了,也會尋求老師的支持和幫助。大學階段,由于社會經驗和經歷的單薄,高職生們勢必會在職業選擇、未來發展、大學生活、學習規劃等方面經歷迷茫和困惑,要記得,可以向曾經的老師、高一級的學長學姐等人尋求幫助。學會求助和善用資源本身就是高職生要掌握的一項技能。
學習的目的是運用,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遷移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咨詢過程中,當筆者用一些具體的工具幫助來訪的學生進行分析時,來訪學生說,這個工具老師在課堂上講過,只是自己想不到可以用到這里。這類現象在學生群體中是普遍存在的,它的本質是學習迷茫,不會輸出,知識用不上。有效的學習是先輸入再輸出,只有輸入沒有輸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從教師的角度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備課,由一個中心主題向四周發散,建立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系,讓自己的大腦無局限地思考、發散,把自己的教學設計可視化出來,再用思維導圖進行信息處理和分類,最后匹配最佳解決方案,構建整本教材、某一章節、某一知識點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應用還可以幫助引導學生獨立建構完善系統的學習思維體系,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幫助學生養成優秀的思維習慣。關于教師角度看思維角度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運用,在筆者的另一篇論文《基于思維導圖視域下的課程教學研究——以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例》有詳細論述。
從學生的角度看,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思維工具,給學生樹立了榜樣。學生也可以用多維思考的方式去分析解決問題。思維導圖的呈現形式給了學生耳目一新的體驗,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們的概括能力和聚合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們邏輯關系梳理和運用的能力。教師在用思維導圖教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的過程。尤其是可以用思維導圖做出屬于自己的職業規劃藍圖,幫高職生們踏上職場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