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春 唐瑤林
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100
尼日利亞丹格特煉油廠是世界最大的單體煉油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加工原油3000 萬t/ a 的能力。其管道鋪設量巨大,約1100km、500 萬inch·m,相當于10個45 萬t/ a 合成氨項目的管道量。
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化建)作為施工總承包商,在丹格特煉油廠項目中的施工范圍包括以下四大裝置:原油蒸餾裝置(CDU)、催化裂化汽油脫硫裝置(RFCC)、加氫裂化裝置(MHC)、石腦油加氫處理裝置和鉑重整裝置(MS)。其中管道施工占總工程量的52%,約有500 萬inch·m。為此,建設了近10 萬m2的管道堆場,分割為52 個小區域供6 家承包商臨時堆放管段半成品,待現場具備安裝條件后,再轉運到現場進行安裝。
由于堆場面積大、材料堆放區域多,管道材質約20種,品種繁雜,即便預制管段全部按管線號做好標識且分裝置、分區域堆放,在尋找、轉運管段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尋找管段時無法精確定位,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機具反復尋找;
(2)人工尋找時會出現遺漏管段,甚至管段找不到的情況;
(3)由于項目臨海,空氣濕度大、鹽分重,在管段的長時間堆放過程中,因自然環境具有腐蝕性,會出現鋼印銹蝕無法辨認的情況;
(4)在反復倒運管段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管段無法追蹤的情況。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七化建運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并借助無人機輔助對堆場進行了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收獲了電子化管理超大型管道堆場的經驗。
丹格特煉油廠項目預制車間及堆場示意圖見圖1。

圖1 項目預制車間及堆場示意圖
RFID 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其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簽,Tag)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被認為是21 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作為條形碼的無線版本,RFID 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簽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點,其應用將給零售、物流等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目前RFID 應用已經滲透到了商業、工業、運輸業、物流管理、醫療保險、金融和教學等眾多領域。
一套完整的RFID 系統由讀寫器(Reader)、電子標簽(Tag)和數據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圖2)。其工作原理是RFID 系統中的Reader 向Tag 發送無線射頻電波;Tag 接收Reader 發射的電波并將其轉化為工作電能,啟動Tag內芯片的電路工作,并將Tag 內存儲的信息數據發射出去;Reader接收Tag 發射的數據電波進行解碼、轉換并導入計算機軟件系統,從而完成整個RFID 的數據識別過程。對于本項目,RFID 系統通過以上過程可以追蹤到待找尋管段的精確位置。

圖2 RFID 系統組成
2.2.1 堆場區域的劃分以尼日利亞丹格特煉油項目A1 堆場為例,人為將堆場劃分為較小的10 個區域,并給每個區域編號(圖3)。最好按照Reader 和Tag 之間的感應距離經行劃分,保持在每個小區域中間移動最小的距離可以獲得所有的Tag 信息(該項目應用的設備的感應距離是7m)。將這些區域編號全部輸入電腦系統,進行儲存。再將區域信息從電腦通過藍牙發送至

圖3 A1 標段堆場劃分
Reader 掃描終端,掃描終端也將儲存這些區域信息。
2.2.2 Tag 的寫入
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特定的感應設備,可寫入、清除、替換Tag 中的內容。將每個管段所對應的管段號寫入Tag 中,并打印出相應的管段號貼在Tag 上,便于肉眼識別(圖4)。

圖4 已寫入信息的Tag
2.2.3 Tag 的綁扎
將寫入管段信息的Tag 綁扎在對應的管段上。值得注意的是,綁扎材料應選用牢固可靠、耐磨、耐腐蝕材料,以免Tag 與管段分離。
2.2.4 位置信息的讀取和儲存
將綁扎好Tag 的管段轉運到相應的區域,堆放完畢后,用Reader 進行掃描。Reader 與Tag 之間是通過紅外線進行信息傳輸的,只需要站在區域中心將Reader 向四周各掃描一次即可,一次性便可以掃描儲存成百上千個管段信息。管段信息掃描完成后,選擇對應的區域編號進行儲存,再通過網絡或者藍牙發回電腦終端。轉運到其他堆場時,也可重復上述掃描過程,上傳到電腦端后,系統會記錄最新的管段位置信息;再結合GPS 技術,可在堆場地圖及施工現場地圖上具體顯示管段位置。
2.2.5 管段的尋找
找尋管段時,首先需要在系統中確認該管段所處的堆場區域,持Reader 到達所處的區域后,掃描該區域所有的管段Tag;在Reader 上找到所需管段后,Reader 將自動搜索該管段的位置,并可通過Reader上的方位和聲音提示找到該管段。
Reader 上將會顯示管段與Reader 的距離,也會發出“滴滴”的聲音,若距離越來越近,“滴滴”聲就會越急促,最終可通過距離和聲音提示找到所需管段(圖5)。

圖5 現場尋找管段
2.2.6 Tag 的回收再利用
在進行管段安裝前,將Tag 取下,用Reader 掃描儲存到“已安裝”,再上傳到系統中,也可以此來控制管段的安裝進度。取下的Tag 可寫入新的管段信息,再次利用。
對于占地近10 萬m2的管道堆場、管焊施工班組近1000 個的超大型煉油項目,班組在轉運預制管段時,會經常出現暫時不用的管段未放回原處的情況。對此,七化建借助無人機進行輔助管理。
不定時地使用無人機通過低空攝影對所要尋找的管道堆場進行航拍,利用無人機航拍得到的管道堆放圖,輔助預制管段的尋找工作。在尋找挪位未放回原處的管段之前,耗費10min 的時間對管道堆場進行航拍,其航拍圖部分如圖6 所示。

尋找未放回原位的管段之時,將管段堆場航拍圖打印出來,結合電子版的放大航拍圖,按圖索驥,對每一處散放管段進行放大查看,并在紙質航拍圖上做好標注;再根據標注圖紙,對堆場進行有的放矢的尋找;然后將找到的管段在堆場歸位,或轉運到施工現場使用的位置。
RFID 系統的組成簡單,Tag 可以重復利用,經濟投入不高,并且操作簡單易行,易于掌握。將RFID 技術用于管道堆場,可減少用于尋找管段的人力,節約尋找時間,減少機具的投入,也大大減少了管段無法及時找到的概率,從而節約施工成本,促進施工進度。在RFID 技術越來越成熟,并且應用越來越廣泛的前提下,RFID 技術在工程技術領域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