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恒海,魏曉平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的提出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在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日益體現出深遠的意義[1-2]。臨床醫學學士(MBBS)留學生由于語言基礎薄弱,阻礙了師生間有效溝通,教學模式為教師單向傳輸,而臨床實習作為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的關鍵時期。因此,嘗試多元化教學以提高MBBS留學生臨床實習教學質量,使其實現由理論到應用的順利過渡勢在必行。肝膽外科作為普通外科的分支學科之一,學科專業性強,教學難度大,我們在深入研究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嘗試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及情景模擬教學(SSE)聯合應用,旨在提高MBBS留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和主動性,希望能為MBBS留學生臨床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選取昆明醫科大學31名MBBS留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 14例(45.16%),女性 17例(54.84%),年齡 21~23歲,平均(22.51±1.36)歲。將其隨機分為 PBL+SSE 組(n=16),傳統教學組(n=15),兩組年齡、性別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留學生一般資料比較
1.2.1 PBL+SSE組 具體步驟如下:(1)課前根據教學大綱,結合肝膽外科臨床特點,選取具有典型癥狀體征的病例,設計模擬場景。(2)組建微信群,課前一周將典型病例及討論題目、課后思考題等資料發給留學生,要求其熟悉流程,查找病例相關資料。(3)在模擬場景內,將留學生分為2組,每組8名學生,其中3名扮演醫生,進行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3名扮演患者及患者家屬,負責提供病史及個人信息;1名作為監督,隨時對診療過程中的問題予以補充,1名負責醫療記錄。帶教教師作為觀察者,觀察不同角色學生表現并給予評分,必要時加以引導。(4)帶教教師回顧模擬診治過程,針對模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帶教教師注意引導留學生圍繞前期提出的思考題,結合已查閱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做出最終診斷并提出治療方案,使留學生在完善理論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5)全面總結,討論改進,強化薄弱知識點,重點在于留學生理論知識和臨床思維的融合。課后及時鼓勵優秀學生,并在微信群發送下節課資料。
1.2.2 傳統教學組 選擇住院典型病例,教師于示教室進行理論授課后,帶領留學生進入病房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查閱病歷資料和相關檢查結果,返回示教室通過PPT課件、留學生提問、討論等方式,進一步完善病例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等學習,最后總結病例。
1.3.1 客觀評價指標 采用留學生出科考試作為不同教學方法客觀評價指標,其中理論知識考試占70%,病例分析占30%,總分100分。理論知識主要考核肝膽外科基礎理論,病例分析主要考核留學生對肝膽外科常見/多發疾病的診治思路。
1.3.2 主觀評價指標 采用問卷調查作為主觀評價指標,在留學生出科前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通過其對自我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估,進一步評價教學模式的主觀效果。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留學生出科考試理論基礎知識部分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分析成績和總成績PBL+SSE組優于傳統教學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留學生客觀評價(出科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留學生客觀評價(出科考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考試 病例分析 總成績PBL+SSE組傳統教學組16 15 t P--n 62.37±4.38 59.46±5.64 1.15 1.120 25.51±3.29 18.29±4.91 3.27 0.042 87.61±4.18 77.29±5.73 4.51 0.035
PBL+SSE組在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文獻查閱能力、增強病例分析能力、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及促進師生溝通方面均優于傳統教學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留學生主觀評價結果比較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肝膽外科在基本理論及臨床操作技術等各方面飛速發展,肝膽外科已由過去腹部大外科精細劃分為肝臟外科、膽道外科、胰腺外科等亞專業。在臨床工作中,肝膽外科疾病復雜,多涵蓋多臟器病變,既需要掌握解剖、病理生理及影像學等基礎理論知識,又對臨床實際操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3]。在肝膽外科實習中,學生多感到缺乏充足的理論知識,欠缺實際操作機會,病例抽象難以理解。而MBBS留學生面臨的問題則更為復雜。主要問題包括:(1)MBBS留學生大多中文基礎薄弱,而教師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造成師生溝通不暢。(2)MBBS留學生的知識和文化背景等與中國醫學生不完全相同,無法完全適應傳統醫學教學模式。(3)MBBS留學生課堂活躍,喜歡“學生本位”教學,希望與教師在交流互動中學習,他們多無法適應傳統“教師本位”的教學方法。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突出 MBBS留學生的群體特征,推動“一帶一路”政策在醫學教育中與醫療衛生國際合作的實施,我們在MBBS留學生肝膽外科實習中采用PBL結合SSE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PBL是一種以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4-5]。SSE是指將學生置于一個模擬情景中,通過角色扮演在最大程度上模擬真實的臨床場景,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6]。我們將二者結合,體現出了如下優點:(1)課前將病例資料發給MBBS留學生,同時提出思考題。留學生在每個人都有角色任務的前提下,必須自主學習、查閱文獻,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并鍛煉了文獻檢索的能力。(2)模擬場景中留學生可用母語順暢交流,有效解決了傳統實習中留學生無法完成問診及醫患溝通這兩個高度依賴語言表達項目的難題,也為留學生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心理環境。同時,由于每名學生均有角色任務,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避免了部分留學生旁觀的情況。(3)讓留學生分別從醫生和患者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感知疾病,不僅可加強對疾病的認識,同時還可讓其通過換位思考培養共情能力。(4)模擬結束,留學生在帶教教師的引導下回顧診療過程中的錯誤,“復盤”可進一步加深留學生對病例規范化診療的理解,并通過討論提出治療方案。這種由留學生群體主導病例診療的自豪感可極大地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最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團隊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