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強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互聯網快速普及,改變了傳統的生活以及工作等方式。尤其是新聞信息的傳播,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傳統的工作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新聞發展的需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成為每個編輯需要思考的問題。
編輯媒介素養演化
關于媒介素養的認識,最初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全國媒介素養指導會議”進行了相關的表達,將媒介素養看作為獲取、分析、衡量及傳播訊息的能力。隨后本世紀初美國媒介素養聯盟結合時代的特點重新定義了媒介素養,指的是利用圖像、語言和聲音等媒介信息,使人們能夠成為具有批判意識的思考者和具有創新性的創造者。當前美國媒介素養中心在此對媒介素養進行了重新定義,提出了一個更加全面、更加具體的定義:媒介素養是在傳統媒介和互聯網媒體中,為人們提供信息獲取、分析、評價、創造時處理信息的知識框架。是公民必備的自我表達能力,同時也承擔了理解社會和批判社會的功能。
而國內的學者對媒介素養也有相關的見解。其中學者張阿妮指出,編輯的媒介素養包含了三個方面,分別是人文知識、社會知識、專業能力,其中專業能力包含了審修稿件的能力以及專業道德素養等。學者賈茂雯則是從媒介傳播的三個環節來論述媒介素養。首先是接觸媒介,獲取信息;然后解讀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三則是利用媒介,利用媒介表達自己的看法以及維護切身利益??偟膩碚f,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呈現網鏈式,編輯的媒介素養更加強調了數字化技術應用能力、信息加工能力。
新媒體對新聞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
削弱了新聞編輯對新聞傳播的控制權
首先從新聞編輯的產生來看,這是由于這一職業需要對信息稀缺資源進行管理,并且還需要控制娛樂、輿論等信息傳播通道。但是在新媒體時代,這種傳統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導致了新聞編輯新聞控制能力遠不如以前。在傳統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能夠把控信息的傳播,即編輯可以決定哪些信息能夠進入社會大眾視線,而哪些信息需要進行刪除。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也就導致了新聞編輯的信息控制能力流失。比如“朱令事件”“房姐事件”等。而通過微博大V的跟進、轉發和評論,從而促使信息得到快速傳播,最終成為了社會的熱點。
改變了新聞編輯“幕后制作者”的工作方式
從傳統新聞的傳播方式來看,主要是通過紙質媒體、廣播和電視等作為溝通的渠道,新聞編輯主要負責新聞事件的加工、設計、報道等,新聞編輯不需要和社會大眾進行直接的接觸。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數字技術的傳播便捷性遠超于傳統媒體,手機和電腦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也就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從幕后轉向前臺,需要具備采、編、播、控等多種業務能力,不僅需要對受眾的數據進行分析,還需要具有一定的互動和控制能力。但是根據現狀來看,許多新聞編輯還不具備能力,難以控制受眾的評論,要么選擇刪除信息動態,要么視而不見,從而導致危機信息升級為公共輿論。
影響了新聞編輯的專業性
專業主義精神指的是新聞工作者需要以服務大眾為宗旨,遵循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的專業主義精神也受到沖擊。由于傳統的自上而下的信息控制方式被打破,導致了一部分受眾流失,進而導致新聞工作者對于自身的專業精神產生了懷疑。許多新聞媒體和編輯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受眾,奪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逐步開始走向了娛樂化。另外,從新聞編輯的方式來看,傳統的新聞編輯包括了四個環節,分別是初審、復審、終審、發排。但是新媒體時代,更加強調新聞能夠吸引受眾。而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內容較為多元化,部分編輯在篩選信息時沒有對信息的內容進行深度的甄別,甚至簡略了審核的步驟,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信息發布。
影響了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
在傳統的媒介環境下,新聞編輯是新聞傳播效果的主要負責人。因此新聞編輯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一方面發布的新聞需要推動事件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向社會公眾解釋事件的真相。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中,新聞傳播的效果明顯減弱,在面對海量的信息時,社會受眾也更加難以甄別信息的真假,而新聞編輯發布的信息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逐漸減小。新聞編輯也逐漸開始迷糊了媒介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邊緣。另外,由于新媒體環境的傳播方式更為便捷,也加速了不良信息的傳播效果,十分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要具備媒介素養
依據詹姆斯,波特的理論,媒介素養包含了文化結構、專業技能和個人定位三個方面。因此本文基于詹姆斯。波特的理論來論述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所需要具備的素養。其中個人定位方面需要培養媒介素養的最終目標,知識文化結構是媒介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專業技能是培養媒介素養的基本工具。
把握時代定位,做好信息的整合和傳播
傳統的媒介環境下,新聞編輯的定位就是需要做好信息的審核工作,因此也就意味著新聞編輯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需要對信息進行甄選和刪除。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方式、信息接收的方式等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從而導致新聞編輯失去了對信息的控制能力,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進一步做好信息的傳播和處理工作,對信息審核進行準確定位,引導社會輿論走向正軌,從而提升新聞傳播的質量。在新媒體時代,信息作為一種商品,必須受到市場的制約,才能讓信息接收者感受到信息的差異和焦點,因此新聞編輯還需要加強與受眾之間的溝通,及時反饋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問題,這樣的新聞傳播才更有意義。
提高專業技能,做好傳遞者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中,新聞編輯主要在幕后對信息進行審核和修改,信息來源方式和內容較為單一。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呈現大爆炸的特點,進一步加大了信息審核和加工的難度。因此基于當前的情形,新聞編輯需要提升自己的新聞整合加工能力,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將零散的信息進行整合,成為一個統一的有邏輯性的敘述主體。另外,新聞工作者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通過官方的微博賬號、公眾號等平臺及時地與受眾進行溝通和交流,解決受眾的疑惑和難題。通過這種方式,新聞編輯在對話題的內容和進展程度上才能進行適當的掌握,從而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技能。
改變傳統的知識結構
從傳統編輯的知識結構來看,大多數新聞編輯文學素養較高。不僅需要提煉和概括新聞的重點內容,還需要進行策劃。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中,傳統的知識結構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受眾需求。新聞工作者更需要將自身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進行聯系,從而挖掘出新聞事件的痛點,找到更多的線索,從而提升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可信度。另外,新聞編輯還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增強新聞道德素養。
新聞編輯要成為信息的掌控者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需要接觸大量的信息,需要從眾多信息中排除千擾,找到所需要的內容,提高新聞編輯的工作難度。但是換一種角度看,新媒體環境轉變了傳統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的幕后工作方式,給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機會,同時也為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工作理念、新的挑戰,新聞編輯需要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保持工作熱情。找到媒體的生存之道、新聞編輯的生存之法,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即正確利用信息以達到傳播目的。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需要新聞編輯從眾多的信息中篩選和查找需要的知識,同時也進一步要求新聞編輯需要更高的媒介素養,為人民大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具有正能量的新聞信息。
(作者單位:南平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