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飛
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對廣播節目的效果呈現具有直接影響,播音主持人對節目的把控至關重要。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廣播形成了挑戰,這就要求廣播播音主持人應具備更高的廣播能力和語言表現力。語言表現力一方面包括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另一方面包括營造氣氛的能力,根據廣播內容通過語音調節使節目呈現良好的效果,保證節目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受眾的穩定性。
語言表現能力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廣播行業競爭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已經進入到了網絡時代,新興的傳媒形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作為廣播電臺節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持人是整個節目的靈魂。如果主持人擁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具有自由獨特的語言藝術,那么電臺節目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播音主持人必須要形成自己的語言藝術,這是至關重要的。反之,如果播音主持人的水平過低,沒有自己的語言藝術風格,那么節目的質量就很難過關。新媒體的出現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有選擇性地獲取信息,且信息更具時效性和新鮮度,形式也多種多樣,如圖片、音頻、視頻等,對傳統廣播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廣播行業對此也做出了相應的舉措,從節目形式、節目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其中提高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能夠有效應對新媒體的挑戰,通過語言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聽眾,提高廣播節目聽眾的忠誠度。廣播播音主持人是節目的中心,只有主持人具備較強的語言表現力才能夠真正發揮節目的風格和特色,使廣播在眾多傳媒方式中脫穎而出,長久發展。
有利于滿足聽眾的審美需求
廣播節目的特殊性在于只能依靠聲音向聽眾傳達信息、表達感情,其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節目在呈現效果上與具有畫面的視頻有一定的差距,從而流失了一部分的受眾。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有利于讓聽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節目想要傳達的信息與思想感情。對于聽眾而言,收聽廣播節目的目的一是為了獲取信息,此外也是為了娛樂需要,放松身心,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豐富自己的生活。語言表現力能夠使主持人通過改變音調、聲音、詞語搭配等不同形式達到表達目的,為節目構建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讓聽眾能夠在聲音的魅力中感受節目的思想,滿足更多聽眾的需求,獲得情感體驗。只有提高了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才有利于人們在收聽節目的過程中獲得美的體驗,在繁忙的生活中獲得放松。
廣播播音主持存在的問題
發音不標準
發音標準是對廣播播音主持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只有做到發音標準、吐字清晰才能夠合理地把控語言節奏,讓聽眾清楚、聽明白。雖然目前大部分的播音主持人都受到過專業的訓練,但遇到特定的語句時還存在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一些播音主持人在日常播音中缺乏語言規范意識。隨著培訓機構的興起和自媒體平臺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播音中,播音主持人的數量逐漸增加,但由于培訓不夠系統與完善,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養有高有低,導致播音水平參差不齊,在一些廣播節目中經常出現普通話不標準的情況,從而影響到節目效果。
表達不準確
廣播節目要求播音主持人應對節目內容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結合自己的語言風格進行播報,將相關信息傳遞給聽眾。因此播音主持的語言應與聽眾的需求相適應,以有效交流為目的。但是在實際的播音過程中,播音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一部分播音主持人員語言表現平平,沒有吸引力;一部分播音主持人員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的語言風格,但卻盲目追求不適合自己的風格,例如用港臺腔說話、使用表意不清的網絡用語、中英文混雜等,不僅無法使聽眾產生共鳴,甚至引發聽眾的抵觸心理。此外,受自身知識儲備與專業水平的限制,有些播音主持人還會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降低節目層次,影響收聽率。
發聲不規范
廣播節目對廣播播音主持人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但目前仍有較多播音主持人員存在發聲不規范的現象,大部分原因在于其口腔氣息的控制能力不足,無法合理控制氣息。氣息作為發聲的主要動力,對語言表現力至關重要,一些播音主持人在播音時氣息不足,說出的語句讓人感覺低沉或不流暢。還有些播音主持人員在說話的過程中換氣聲明顯,氣息不穩,使節目整體的播出效果大打折扣。
提高語言表現力的方法
廣播節目一方面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應發揮節目效果,提高節目吸引力并增加更多的受眾,穩定廣播行業發展。語言表現力作為廣播節目的重要因素,在節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成為相關工作的重點內容,語言表達不僅應遵循事實性還應具有藝術性,在規范表達的基礎上增加特色。
規范播音用語
在播音的過程中,播音主持人員首先應提高自身的語言規范意識,遵循行業播音標準,盡量避免一些過于口語化的語句,從而提高節目的規范性。其次,播音主持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節目合理選擇語言,使語言表現與節目類型相符。例如在一些新聞類的廣播節目中,語言應表現出嚴肅、精確與規范。當下大多數新聞廣播的內容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不同內容的國計民生,聽眾對其有了解與掌握的需求。只有保證播音的語言規范,才能夠讓聽眾及時熟知這些內容,便于聽眾理解,避免造成誤解或聽不明白的問題。播音用語的規范性除體現在用詞的準確以外,還應做到語氣規范。不同的語氣能夠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因此,播音主持人員應不斷規范自己的語言表達,提高語言的準確性,并確保邏輯的合理性,進行自我完善。
提高播音主持個人修養
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高低與其個人修養密不可分,播音主持人員應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鍛煉播音的核心技能,提高語言的使用和掌控能力。播音主持人員首先應熟悉節目流程、節目內容等,由于每天的播報內容不同,播音主持每天需要具體使用的語句也不盡相同,這就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應不斷提高播音主持的語言組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組織好語言并準確傳達出來,能夠在聽眾互動環節對答如流。其次,播音主持人應具備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面對突然出現的各種問題能夠沉著冷靜應對,保證節目的質量。此外,播音主持人員在加強播音技能培訓的同時,應不斷補充文化知識,拓寬自己的眼界,了解最新的時事熱點,能夠通過聽眾感興趣的點傳達節目的中心思想。
采用貼近生活的語言
大部分的聽眾收聽廣播節目的主要目的在于放松身心,將其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對于一些娛樂休閑的廣播節目,播音主持人應盡量采用貼近生活的語言,避免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讓聽眾能夠與之產生共情,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不能為了提高節目的層次或想要凸顯自己的主持能力就刻意使用一些不恰當的語句或引用,使節目變得不倫不類。播音主持人應積極探尋聽眾感興趣的方式,利用一些帶有生活化的語言與聽眾進行交流。需要注意的是,貼近生活的語言并不代表可以拋開語言規范,使用一些口語化、低俗化、隨意性的語言,而是應該采用親切、自然、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而以流暢、準確的方式進行表達。親民的風格更能提高節目的感染力,貼近生活的內容與語言能夠讓聽眾產生共鳴,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有利于拓展廣播節目的受眾。
提升語言親和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為了保持廣播節目受眾的穩固性,節目勢必要進行創新與升級。播音主持人員應意識到語言親和力的重要性,并不斷進行實踐積累經驗。可以相應地增加聽眾互動環節,讓播音主持人員在與聽眾的溝通中掌握語言技巧,充分把握聽眾的關注點與興趣點。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增加年輕人感興趣的內容,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此外,播音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要真切,做到真情實感。只有當感情充分融入語言中,用聲音接受情感并表達情感,才能發揮出節目的最大效果。相比于裝腔作勢,刻意追求文藝腔、播音腔等,親切且真情實感的語言更能打動聽眾,增強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利于彼此之間的情感傳遞。
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是廣播節目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提高語言表現力對廣播節目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諸如發音不標準、表達不準確、發聲不規范等問題,播音主持人員應規范播音用語,提高個人修養,采用貼近生活的語言,提升語言的親和力,全方位增強語言表現力,在新媒體時代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與魅力,促進廣播行業長久發展。
(作者單位:宜賓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