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猛
當今科學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各類媒介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廣播節目在嚴峻的新媒體趨勢大變革時期逆勢求變,由此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借此迎合更多聽眾的收聽需求。在廣播節目中,新聞評論類節目以傳統媒介為支撐,以新聞評論為內核,屬于較為常規的節目類型。結合當前融媒體環境,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但是依舊存在著諸多現實問題需要創新和完善。本文就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創新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與相關從業的同仁交流分享。
融媒體環境下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現狀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新聞評論節目都是重要的節目類型之一。節目內容主要傳播新聞事件和輿論信息。新聞評論節目以主持人或評論員對有關新聞事件的意見或評論為主要內容。
如今處于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時代,人們從傳統的電視機、收音機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越來越多的群眾不再看電視和聽廣播,使得受眾率從70%下降到30%。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改變,智能手機不僅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收聽線上推送的熱點新聞,還可以自由地進行轉發和評論,受到了當前人民群眾的追捧。這種形式對傳統媒體及廣播電視節目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廣播新聞類節目開始尋求創新,利用游戲以及明星熱點話題來精準進行定位,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來提高廣播新聞節目的收視率。由于新聞類節目需要以真實性和公開性為重點,尤其新聞評論類節目必須要基于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有權威性的引導和傳達給公眾正確的信息。隨著融媒體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節目層出不窮,唯有創新才能促進新聞評論類節目繼續發展。從新聞評論類節目自身特點來看,新聞評論類節目通常是取決于評論員或供稿編輯評論能力限制的,如今各種媒介互相融合,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只靠單一的電臺進行傳播難以取得高收聽率。
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存在的問題
節目價值還需矯正
隨著新媒體以及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信息包羅萬象,越來越多的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大量涌現,使得受眾越來越關注形式新穎且話題新鮮的節目。很多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為了提高曝光率及收聽率,逐漸從傳統威嚴的節目形式轉向低俗化和娛樂化,這使得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是主流媒體中具有責任和使命的一檔節目,該類節目應該時刻關注新聞輿論的正確導向,為聽眾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和事實信息。目前,部分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社會價值觀還需要進行矯正,這樣才能夠保證節目的威嚴性。
未能借助融媒體進行節目上升發展隨著融媒體不斷發展,廣播電臺應該根據時代潮流發展趨勢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改變過去傳統的媒介模式。但縱觀當前各大廣播電臺實際情況,還存在著許多尚未樹立融媒體意識的工作人員,這就使得部分電臺在融媒體環境下沒有利用融媒體的潮流和趨勢,對融媒體重要性意識不足。還有部分廣播電臺對新聞評論類節目的播出仍然靠傳統的聲音和內容來吸引關注,沒有將融媒體一些重要元素融入到節目當中,導致許多追趕社會潮流的人群不再收聽該類節目,造成廣播電臺新聞評論類節目收聽率直線下降。
輿論監督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
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有其自身的節目特點。它不同于其他節目,它需要對機構以及部門等進行采訪,然后作出評論,這也是節目的性質。但很多機構部門并不配合廣播新聞類節目相關信息的采訪,造成新聞評論類節目有時未能對熱點新聞事件進行跟蹤和評論,造成所播出的節目信息滯后,不能贏得受眾的關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關注新聞的心和事件的熱點,但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相關工作人員沒有介借助融媒體,深入的對新聞事件進行認知,影響了新聞評論類節目的質量,造成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逐漸喪失影響力,難以發揮輿論監督功能。
廣播新聞評論類人才匱乏
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需要超高素質的人才,畢竟這是一檔具有威嚴性和輿論引導性的評論類節目,因此人員設置情況非常關鍵。但目前來看,廣播新聞類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十分匱乏,尤其是在當前融媒體環境下,又要具備融媒體意識的高素質廣播評論人才更是寥寥無幾,人才的匱乏主要是由于廣播電臺缺乏對人才的引進機制,使得難以改變人才匱乏的局面。此外,國家對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人才培養力度不足,在當前融媒體環境下,國家也沒有針對相關類型的評論人才培養,使得融媒體環境下許多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相關工作人員身體素質偏低。
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創新策略
堅持正確的節目價值取向
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不僅需要引導公眾的正確價值觀,還需要用親和力和感染力來影響聽眾。目前部分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將節目性質定位不準確,為了迎合受眾,提高節目的收視率,無底線的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論和引導,使得受眾難以對新聞的性質進行主觀判斷。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作為主流媒體中的一員,應該以內容至上的原則,在贏得受眾關注的基礎上加強對新聞評論的深度解讀,引導受眾從中了解到新聞事件的真相和事實,這也是新聞媒體節目的基本要求和原則。因此,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相關從業人員要在融媒體時代下加強對熱點新聞的感知度,在發生新聞事件時,第一時間派相關人員進行深度的采訪,加強新聞的準確性,并且節目的主持人和特邀嘉賓也要做好配合,節目主持人是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核心,主持人應該對嘉賓以及整個節目的內容導向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受眾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傳遞。
借助融媒體加強節目內容創新
新媒體時代是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在創新的過程中,廣播新聞評論節目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積極學習新媒體新聞評論的創作思路和方法,順應新媒體時代受眾的習慣和需求。此外,在節目內容創新方面,相關工作人員要立足實踐,結合新媒體技術,調整和創新新聞編輯風格和新聞內容,制作出受眾喜愛、內容優質、具有一定深度的廣播新聞評論節目。這樣才能吸引受眾,借助受眾在多個平臺上傳播節目內容,提高節目的影響力和收視率。
創新傳播方式,增強節目感染力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應該追求節目的質量和效果,切勿為了吸引受眾關注、提高收視率而發展成良莠不齊的新聞信息海洋,在進行節目創新過程中,選擇具有價值性的評論話題是廣播新聞類節目要追求的重點,在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應該關注評論話題的價值以及新穎度,創新是節目發展的源泉和靈魂,處于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相關從業人員都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在追趕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拓寬個人視野,加強對新聞的敏感度。此外,廣播新聞評論類從業人員還應該利用融媒體平臺進行節目的傳播,加強節目的傳播效果,提高節目的影響力。傳統的FM、AM信號存在頻率單一、覆蓋區域不大的缺點,因此在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應該借助多個FM平臺,加大節目的傳播和投放力度,借助新媒體快車進行大規模的渠道傳播,贏得更多的關注,增強節目的感染力。
加大廣播新聞評論類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人才的匱乏是導致節目創新發展的重要阻礙因素。因此,各大廣播電臺應該加強對廣播新聞評論的人才的培養和選拔,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與各大高校結合,共同培養優質的廣播評論類人才,并且隨著融媒體時代的發展,各大電臺還應該對新聞評論員和播音員作出媒介要求,提高人才對融媒體的認知,各大電臺應該完善人才引進機制,針對本電臺缺乏的人才種類進行精準定位,安排適合的崗位,使得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創新擁有良好的人才隊伍。對于目前各大廣播電臺現有的新聞評論類工作人員來說,應該不斷結合融媒體素養進行,提升提高個人素質多參加培訓活動,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為節目創新貢獻力量。
綜上,如今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受到各方的挑戰,傳統的節目特色和優勢逐漸弱化。在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必須堅持創新為主,對節目形式、價值導向、節目內容等加大關注,在追求節目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進一步融合,推動廣播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發展,提高節目的質量和價值。
(作者單位:海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