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多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對于氣象預測也越來越準確,而且公眾也可以根據氣象信息了解到天氣狀況,從而可以為農業減少一定經濟損失,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農業的進步。本文對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氣象服務;農業防災減災;應用探討
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干旱、暴雨、大風、連陰雨、冰雹等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尤為嚴重。氣候的多變性和不可預測性是影響我國傳統農業生產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國農業發展經過了歷史的沉淀,同時也將現代科學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中,有效的提升了農業生產技術,但是遇到極端自然災害時,還是不可避免的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加強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在自然災害來臨之前作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降低農業經濟損失。
1? 氣象服務的作用
我國氣象服務主要有公共服務、決策服務、專業服務三方面內容,公共服務是面向廣大農民群眾,使農業產品增收增產,決策服務是面向有關的政府部門,為防災減災方案以及農業發展計劃提供理論事實依據,專業服務是面向有需求的產業合作企業以及大規模的農業單位,為其提供專業的氣象信息服務。從其他層面來講,氣象服務可以為農業工作人員提供詳細的氣象信息,同時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進行預警,并為減災工作和災情預防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議。
2? 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情況
現如今,氣象服務已經傳播到千家萬戶之中,但是我國部分地區發展比較落后,在農業生產中依舊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態,在當地遇到干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造成農作物產量降低更嚴重可能會絕收的情況仍不能有效控制,防災減災的工作能力相對不足。在氣象預測服務中,經常出現以下問題:預測農作物產量不合理、自然災害信息不準確、預警預防體系不健全。同時,現如今的氣象服務和自然災害信息的發布渠道較少,沒有專門針對農村民眾的防災減災信息發布體系[1]。據不完全統計,鶴壁市每年因干旱、冰雹等氣象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占整個農業生產總值的3%—5%。農村又是遭氣象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相對城市而言,農村公共氣象服務嚴重缺失,氣象災害威脅著農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3? 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應用中的弊端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的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方面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弊端,一是沒有準確的氣象信息數據,我國各地區的氣象站通過對氣象信息的實時監測數據來進一步分析,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情況,借用信息技術模擬出的天氣變化情況與實際狀況存在很大的出入,二是農村的信息基礎建設設施相對比較落后,不能充分發揮出氣象服務的全部優點,同時,氣象部門沒有對農業生產有足夠的了解,氣象部門與農業生產存在較大差異[2]。
4? 有效提高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應用的方案
4.1? 建立農業氣象災害監測網絡
由于氣象部門對天氣的監測能力不足,預測信息與實際情況有所差距,因此需要在氣象服務不足的地區建立農業氣象監測站點,同時使用網絡技術將這些監測站點聯系到一起,形成一個覆蓋區域廣泛的氣象監測網絡。爭取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鄉鎮氣象站,建立預報到鄉鎮、監測到鄉鎮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體系。鄉鎮氣象站主要以多要素自動氣象站為主,輔助布設土壤水份自動監測儀,開展墑情、雨情和災害性天氣監測,構建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網絡。
4.2? 推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每個鄉鎮建設1個氣象信息服務站,爭取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行政村普及氣象信息服務點。完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的收集、發布渠道,形成覆蓋面廣、便捷高效的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氣象信息網絡體系,增強農業氣象信息產品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4.3? 推廣農業科學、合理發展理念
科普農業知識應該也要作為氣象服務工作的一部分,通過電腦、手機等現代化終端設備以及微博、公眾號、電視等媒體平臺,加強農業防災減災知識的普及與宣傳,提升農業工作者的防災減災意識。如果想要農業生產更好地發展,則需要對當地的天氣進行系統評估,同時與農作物的生長條件相結合,將耕地進行分類,確定出適合農作物種植的最佳生長區域,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5? 總結
只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氣象災害工作,才可以提高氣象服務的質量,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大價值,特別是要對長時間干旱、特大暴雨以及冰雹等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的極端天氣進行詳細報道,盡最大努力減少這種極端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為提高農作物產量提供有力保障,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大力度培養氣象人才,引進先進氣象設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對天氣預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我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理論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 石霖晟杰.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及提升對策[J].農業與技術,2020,40(15):119-120.
[2] 宋素蕊.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20,51(10):80.
[3] 張欣,羅坤海,胡妍妍,等.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