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最美不過插花。
插花,當下已然成為不少文人雅士或傳統文化追隨者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有人專門對插花藝術展開研究,希望探尋到中國插花的源頭。
相較廣為人知的日本插花中國插花有其獨自的傳承體系,在有史料可查的范圍內至少可追溯到唐代,且有一個“中國風”的名字——瓶花。
談到瓶花,不得不提及中國歷史上的3部瓶花理論經典之作:《瓶史》、《瓶花譜》和《瓶花三說》,這被當代插花人奉為圭臬。其中,不僅對品花、品瓶、折枝、插貯、滋養、花忌、護瓶等進行了詳細的歸納闡釋,亦將中國深厚的人文歷史、審美情趣等蘊含其中,讓人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瓶花藝術經歷了唐宋明的興盛,到近代的低落,再到近幾年插花的興起。在此過程中,花瓶也隨之歷經了“占景盤—撒—清宮內膽花瓶”的變化。
從目前史料看來,花瓶在瓶花出現之前,就早已伴隨著人們的生活起居,成為不可或缺的珍飾雅玩。只不過那時的花瓶只是作為一個獨立擺件或生活器具存在。盡管如此,但其承擔的豐富生活、提升審美的職能,已與瓶花無異。
而今,花瓶回歸“初心”,再次以器具或裝飾之基本職能走進大眾生活,作為空間陳設或瓶花之器向人們展示其瓶花之美與花瓶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