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治



中國的瓶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瓶花藝術專著《花九錫》,這是已知中國瓶花最早的理論資料,為唐代羅虬所著。也就是說,中國的瓶花藝術歷史至少可上溯到唐代。
從唐代到現在,歷代文人雅士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可參考、學習的史料。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圖景和審美情趣。而隨著瓶花的興起,各種花瓶也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
首先,大家要有一種意識:花瓶不在于貴、古,而在于雅、美。在我個人看來,甚至一個礦泉水瓶或咖啡杯都可以作為簡易的插花器具。也許有人會認為它只不過是現代工業生產的廉價產品,但從它本身的構型上來說,它蘊含了設計師的當代審美標準。所以我覺得礦泉水瓶是一個符合當代審美的器具,把它引進到我們當下的插花里面,對器具、對這種審美,其實也是一種認同。
因此,大家會看到,中國的瓶花藝術從唐興起,傳承至今,歷經千年,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特點,是符合當代主流的審美價值觀的。當然,其中也包括各種材質、器型與風格的花瓶。
占景盤,可以說是因插花而生的專用“花瓶”,確切地說,還不能稱之為“瓶”,而是一件花器。在《清異錄》中記載了“高配版”的占景盤:
郭江州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銅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余日不衰。
這段文字是說,在五代時候,有一個叫郭江州的人,此人特別有巧思,設計了一個用來插花的盤子,即占景盤,且是銅制的。在盤底上生有數十根細小的銅管,用的時候,將銅盤里注滿水,把花插到管子里即可,可以保存10多天而不壞。
這件由郭江州贈送給陶谷的占景盤,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實物了,但它的出現,必然有其確切的需要,人們才會去設計、創造它。這說明在郭江州的時代,如果用盤子或盆插,怎么讓花“站”起來成為迫切要解決的事情。所以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占景盤,在盤子底部加上小管子,這樣就可以把花插在管子里了。這說明此時插花慢慢地繁盛起來了,大家迫切地想讓花豎起來造型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東西,也就是說占景盤其實是為了順應大家插花的需要。
在此前后,我們發現了很多實物,都是用來管束花枝的。五代時期的龍泉青瓷就出現了五管的占景盤,臺北故宮博物院也藏了一件有31孔的青瓷碗花器,浙江也出土了一個簡易版的占景盤——青瓷“多管花插”,這說明陶瓷材質的占景盤已經普及到了民間。
除了占景盤,陶瓷材質的花器在初唐就已經有史料記載了。《清異錄》中的《花九錫》第四錫專講“玉缸(貯)”。此處的“玉缸”其實并非字面意義上理解的“用玉做的缸”,而是“潔白的瓷器”,因為唐代很少能燒出潔白的瓷器。據史料記載,當時在浮梁地區(即今景德鎮),有人燒出了潔白的瓷器,就被送到長安獻給了唐高祖李淵,當時就把這種瓷器稱為“假玉器”。玉缸是皇帝才能有的,只有帝王用的器具才能用來插花。
李漁之“撒”
宋時,官窯花器碗里面堆塑了一個蓮房,蓮心有一個可以用來管束花枝的小孔,看似瓶子,但它其實是一個碗。再往后發展,就比較成熟了,五孔花插變得特別常見。這其實都是從占景盤延續下來的。
其實,占景盤雖然在宋代已經變得常見,但更常見的還是各種花瓶。在周密的《武林舊事》里提到,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日,太后去賞花,“又別翦好色樣一千朵,安頓花架,并是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金瓶”。意思是剪了1 000朵花,安置在花架子上,有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金瓶等各種各樣的瓶子。由此可見,此時不僅有各種材質的花瓶,且已經有專為插花而制作的花瓶了。
到了明代,花瓶的瓶口也出現了5孔、6孔、7孔這樣的花器。正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位插花史上非常有名的人——金潤,并編撰了插花藝術理論著作《瓶花譜》。他主張花器要清素,冬日花器內已開始用錫替子(即內膽)。為何要用錫替子呢?因為用錫做內膽可以防止冬天水凍把青銅器給凍壞了,而且收口的內膽還可以管束花枝。
這種管束花枝的方法被李漁改進成“撒”。撒是專為插花而生的一種“工具”,是由清代文學家、美學家李漁發明,專門用來管束花枝的。李漁說,“所謂撒也,以堅木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則或偏或方,或為三角形,但須圓形其外,以便合瓶。”撒,就是用一塊硬木頭來做,做大做小無所謂。在它中間開一個洞,這個洞可以是菱形、方形,或者三角形,但是外面一定是圓的,以便能夠很方便地放進瓶口里面。其實,這跟高濂所說的“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傾倒”是一個道理,只不過李漁給了它一個后起的概念叫“撒”,讀“sā”,在明代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塞進去。尤其是在《西游記》里面多用到這個字,如“那呆子把釘耙撒在腰中”“那大圣早已跳出門前,將扇子撒在腰間”,即是豬八戒把釘耙塞進腰中,孫悟空去偷芭蕉扇時把扇子塞在腰間。李漁就借鑒了“撒”的“塞進去”之意,將其變成了插花用的“撒”。
李漁曾特別提到“瓶撒”,就是瓶子里面用撒來管束花枝。他說,插花選花材一定要選“其枝梗之有畫意者,隨手插入,自然合宜,不,則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如果插進去角度不好,就換一個角度。所以構思、布置,如何安頓它,這個功夫不能省。
明代是中國瓶花的最高峰,此時不僅確定了中國瓶花的構型原則,也定下了審美標準。或者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明代中晚期,也就是金潤、張謙德《瓶花譜》、佚名《瓶花三說》和袁宏道《瓶史》所代表的瓶花。
造極之清宮花瓶
到了清代,插花迎來了一個繁盛時期,現在可以在清代皇宮遺留下來的藏品或陳設中看到各式各樣的花器,包括青銅器、玉器等,以及很多瓶口作了精美的纏枝花草或孔洞的“內膽式”花器,而且其中還專門有一類花瓶。
最有意義的是,雍正帝和乾隆帝還曾親自設計了堪稱歷史上最具有設計感、最奢華的多功能“花籃”和玉琮“花瓶”。
我們從直上直下的占景盤到青瓷盤的管子,到后來碗、盤子里的小孔,一直到后面青銅器里的內膽收口,再到李漁的撒,清宮的內膽,這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在用的插花的管束方法,也是我們專為瓶花發明的中國式“花器”。
我們講中國瓶花的審美原則、審美標準,中國的瓶花,不管用什么器具,無論置于什么空間,其審美標準才是最重要的。時代在變化,我們也要應時而變,現在要插現代的花,研究它只是研究它的歷史文化、發展變化,繼承其審美標準,知其如何處理花材、如何延續至今。今天的空間、花材、花瓶,我們應如何以古人之法將其承續,以便用我們所理解的方式來做瓶花,為今天的生活、空間服務。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而且,對于瓶花藝術的技法,我們學習的目的并非拿來炫耀,不能把功夫用在技能上,而更應該投入在藝術修養上。技法很重要,但技法絕非最終目的,技法是為了實現我們的藝術追求,僅僅是一個手段而已,而不是終點。
對話徐文治
Q:當下的瓶花跟中國傳統瓶花是一個概念嗎?您曾提出“瓶花為何?瓶花何為?”的思考,請分享一下您的理解和思考。
A:當下的瓶花和中國傳統瓶花是兩個不同概念。中國傳統瓶花是指從唐宋以來一直發展到明代,逐漸成熟的一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背景下的視覺藝術和插花藝術;而當下的瓶花是人們基于中國傳統瓶花審美體系的理解,結合個人的藝術追求所插制出來的藝術作品。
研究“瓶花為何”,需要我們先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瓶花,理清其脈絡,自然就明白了應該接受和繼承的東西。只有研究透了,我們才能發展,進而做出符合當下大眾審美的瓶花作品。
而“瓶花何為”,又是研究中國傳統瓶花首要回答的問題:插花是為了什么?中國的瓶花和別的插花有什么不同?中國傳統瓶花不是為了供奉神佛,首先其追求的是我們的護花傳統,是對花材的愛惜,正因這樣,中國傳統文化中才遺留了很多關于養花技法的記載;其次是為了裝點生活環境。瓶花是日常生活空間里的點綴,而文人對瓶花提出了更多要求,除了美化環境,也要彰顯文人的生活態度和情趣。所以,瓶花不是一個簡單的插制過程,不是單指一種技法,而是一門綜合藝術,也是一種生活藝術。從這兩個角度探討瓶花,也許就抓到了中國傳統瓶花的脈門,從而感受到它的脈搏和它的美。
Q: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居風格早已成為過去,那么當下應如何將瓶花運用于現代家居空間及其他空間呢?
A:瓶花與家居空間的裝飾搭配,其實不存在傳統和現代之分。因為傳統的家居環境跟現代空間都具有多樣性。相較而言,裝飾背后的審美、情緒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何讓瓶花融入家居環境”是對藝術家的第一要求。
瓶花藝術家首先要解決對空間的理解,如空間的色彩、燈光、布局、家具等,所有東西都需要深思熟慮,才能協調花器、花材與空間的融合,才可能插出適合這個空間的瓶花藝術作品。
此外,插花還涉及跟主人的配合,例如會不會對花粉過敏?有無宗教信仰或個人禁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花插得再好也沒有用。因此,空間的布局絕非一個簡單的插花,而是一個系統體系。
我們一直在研究中國傳統瓶花能不能融入現代空間,如果不能適應就會被淘汰。為此,我們進行了長期實踐,在宮殿建筑、寺廟、園林、現代美術館,甚至大賣場、辦公區等都做過插花展陳設計。實踐證明,中國傳統瓶花與現代空間是完全能夠有機結合的,甚至可以為空間添彩增色。所以,最主要還是在于提升藝術家個人的修養,讓中國傳統瓶花真正地融入當下生活。
Q:插花應如何選擇花器?
A:花器的器型非常多,無論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根據明代瓶花史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流傳下來的傳統器型,后來也出現了由“非花器”“變形”而來的古雅花器,例如乾隆將祭祀的禮器玉琮“加工”成花器。
所以,花器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無論是過去的青銅器、瓷器,還是現代的高古陶瓷,甚至工業化生產的器具,都可以用來插花。
Q:請您談談花材與花器搭配的技巧。
A:花材和花器的搭配是一個難題。
花器只是一個承載物,花材才是最重要的,其形態、長勢、特點才是瓶花藝術出發的基礎,如果不從花材出發,那么討論插花、器型就沒有意義。
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不可能有兩根相同的枝子。所以枝材與花器的搭配具有唯一性。只有找到合適的花器,才能凸顯枝子的生機、美態。這才有了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提到的,插花時枝子“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態。相定之后,剪去雜枝”。所以,花材是最重要的。
插花所有的搭配、設計、藝術追求以及藝術加工,都需在符合枝材自然生長姿態的前提下創作。所以,插花搭配技巧就在于:找到枝材的生機和生長姿態,通過個人藝術素養,插出它最美的姿態,就是一件最好的瓶花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