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嬌 夏侯赟捷
摘要:七星分公司一直將水稻種植節本增效列為重要課題研究,隨著糧食價格下調這一課題顯得更為重要,通過不斷創新,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到達了瓶頸。當前推廣應用新型農業機械是突破水田節本瓶頸的最好方法,近年來,分公司把棚內機械和本田軌道運輸車的應用列為重點項目,收效顯著。
關鍵詞:水稻;生產機械裝備;研發;示范
1? 基本情況
1.1? 推廣應用目的
目前水稻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原因是雇工難、人工費高,應用新型機械替代人工作業是當前最好的節本方式,最難突破的就是棚內作業和本田插秧期間的運苗作業,基于這一難題,我們創新應用了棚內機械和本田軌道運輸車。
1.2? 推廣應用現狀
七星分公司目前已實現棚內全程機械化大棚500余棟,節本約130萬元;本田軌道運輸車推廣應用面積已經突破40%,節本約1000萬元。此兩項機械的創新應用為分公司的種植戶節本1130余萬元,同時,促進了機械廠對新型農業機械的研制,提高了種植戶應用新型機械節約成本的積極性和認可度。
2? 創新優勢
應用棚內機械、本田軌道運輸車具有節省人工,減輕人員勞動強度,一機多用,作業標準高、效率高,節約種植成本等優點。
2.1? 棚內機械
棚內機械分為:清雪機、電動平床機、壓床機、營養土混拌機、棚內軌道車(運土、運苗)、棚內軌道車配藥設備、擺盤機、電動播種、覆土機等。
以種植戶種植20hm2水田,6個小棚,棚內機械使用10年折舊計算,應用棚內機械與人工作業相比畝節約成本:清雪2.7元,置床(平床、壓床、營養土混拌、噴藥等)31元,擺盤5.8元,電動播種、覆土3.9元,棚內運苗8.4元,綜合節本51.8元/667m2。
2.2? 本田軌道運輸車
本田軌道運輸車按鋪設位置分為水渠軌道運輸車和池埂軌道運輸車;按動力輸出方式分為柴油機式、電動式和人推式。
以種植戶種植20hm2水田計算,插秧期按8d計算。采用人工挑苗:雇2個人挑苗,人工費500元/d,成本26.6元/667m2。應用本田軌道運輸車(一套成本1.5萬元,其中:運輸車6000元/套,600m軌道9000元),使用10年折算成本5.5元/667m2(運輸車折舊5元,燃油費等0.5元),節本21元/667m2。實踐證明種植面積越大的越省錢,得出平均節本25元/667m2。
本田軌道運輸車按照使用類型分為:池埂式和水渠式兩種,按照動力方式分為:人工手推式、電動式、燃油機式、油電混合式四種。
2.2.1 單埂手推式。大多為種植戶在農機銷售點購買。
成本投入:約6900元,其中:3臺手推式小車900元,配備500m軌道6000元(軌道為6分大棚直管焊制,12元/延長米),單車可運輸30盤秧苗,相當于3個人進行挑苗作業,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不需要太有力氣的人就能輕松推動,而且比雇挑苗的人工費便宜,從根本上降低了水稻種植成本。
6900/10年/300畝=2.3元/667m2
2.2.2 單埂電動式。大多為種植戶自行焊制,一套電池組和一個直流變頻電動機為其提供動力。
成本投入:約9000元,其中:電動運輸車3000元,配備500m軌道6000元(軌道為6分大棚直管焊制,12元/延長米),一個人就能操作,一次可運輸50~80盤秧苗,相當于5~8個人進行挑苗作業,降低人員勞動強度,種植戶自家人員或長短工就能操作。
9000/10年/300=3元/667m2
2.2.3 水渠軌道運輸車
一是柴油發動機運輸車:大多為種植戶利用舊的獨輪式插秧機座機提供動力,購置老式三輪變速箱、鐵輪、角鐵等自行焊制;
二是電動式運輸車:由蓄電池組配直流電機提供動力,利用操控面板實現前進、倒退、變速、停止等功能。
規格:一般為長3m,寬2m,輪距1.6~1.7m可調。
成本投入:約11000元,其中:主動力運輸車3000元,隨動小滑車2000元,配備500m軌道6000元(軌道為4*4角鐵,12元/延長米),一個人就能操作,一次可運輸120盤秧苗,相當于12個人進行挑苗作業。
軌道鋪設與收集便捷。人工將秧苗運到池埂邊,隨動小滑車跟隨插秧機移動。
11000/10年/300=3.67元/667m2
3? 效益分析
以農戶種植20hm2水田為例,以插秧期間應用三種不同運苗方式,插秧期按10d計算,進行成本核算。
(1)人工挑苗:需雇傭兩名挑苗人員,每人每天500元(后期已漲到每天600元),人工費10000元,折合33.3元/667m2。
(2)池埂軌道運苗:需雇傭一名挑苗人員,每天500元,人工費5000元,為16.7元/667m2;機械年平均成本2.2元/667m2;折合18.9元/667m2。
(3)水渠軌道運苗:無需雇傭挑苗人員;機械年平均成本3.7元/667m2,插秧運苗耗油量約0.5元/667m2,折合
4.2元/667m2。
應用池埂軌道運苗比人工挑苗節約成本14.4元/667m2,應用水渠軌道運苗比人工挑苗節約成本29.1元/667m2。
參考文獻
[1] 陳立強,趙海成,赫臣,等.氮肥運籌模式下壟作雙深對水稻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8,47(7):20-26.
[2] 段學彬.水稻旱平壟作雙側雙深高效栽培一次封閉除草效果試驗[J].現代農業,2018(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