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科
鄉村振興是我國國家發展的戰略計劃,隨著社會經濟格局的變革,農村金融需求逐漸增多,其需求范圍、需求形式、需求主體等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金融供給以金融需求為指引,這也必然促使金融供給側改變發生變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在相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使金融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發展,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本文主要就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經濟需求,論述了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路徑。
一、鄉村振興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意義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農村人口已突破6億,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鄉村勞動力涌向城市。因此,必須實現鄉村振興,而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支持和支撐,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是“三農”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了相關工作,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可以有效提升農村金融的供給能力,以便應對目前鄉鎮振興金融需求多元化的形勢,從而形成資源配置合理、供需平衡的農村金融體系,滿足鄉鎮振興的現代化發展要求。
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助推器。隨著鄉村振興金融的多元化需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了最基礎的單元,如何為新型農業主體實現融資是當前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深入推進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將鄉村振興的產業升級作為重點工作方向,致力于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金融需求多元化注入足量的金融血液。
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的支撐點,更是實現鄉村振興“鄉風文明”的催化劑。提升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為其打造宜居的環境,而良好的“鄉風文明”可以提升鄉鎮村民的文明程度。在環境的改造和農村科學化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涉及金融的需求,因此,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現有的環境問題,提升農村科學生產水平和村民綜合素養,實現美麗文明鄉村的建設目標。
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生活富裕”的奠基石,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治理有效”的著力點。農村人口生活收入普遍較低,貧困人口較為集中,這些都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工作中,要提升農民群體誠實守信、安全融資的意識,讓其有良好的法治意識,并通過金融服務有效解決農村融資問題,以金融資源撬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逐漸增產增收。
二、農村金融需求多元化表現
(一)金融需求主體
從金融需求主體方面來說,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呈現出小農戶和新型農業主體并存的多元化形式。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產業的振興,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體,想要達到產業的興旺,也必然會發生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傳統的農業以個體家庭為組織單位,生產力及經濟效益較低,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農村的農業經濟形式也逐漸呈現出了變化,出現了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多種新型農業形式,其經營主體自然也發生了變化,新型農場主、農業企業家、農業合作組織等,不再單以個體農戶為主要生產單位,通過土地流轉政策,使農業生產資料得以集中,并通過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理念和農業生產技術,實現了農業的規?;?、集約化、專業化種植,促進了農業的轉型升級,當然這種生產經營方式,目前來說并沒有普及,這個轉型升級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都將是多元化主體并存的,以單個家庭為組織單位的小農戶與新型農場主、農業企業、農業組織多元化導致了金融需求主體的多元化。
(二)金融需求范圍
小農經濟模式下,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戶,對于金融的需求范圍較小,其需求形式主要是以借貸為主,這種金融形式規模較小、風險高,使得農村金融呈現出融資貴、融資難的局面。隨著農村生產方式的變化,新農業經濟主體的出現,農村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也都隨之發生變化,金融的需求范圍也發生了變化,對于消費、理財等需求也隨之增多,具體表現為:
用于生產的金融需求擴大。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涉及企業、農場主、農業合作組織等都被納入農村金融的主體,這些新型農業主體對于農業生產的金融需求,呈現出新的特征,需求較為穩定,且期限較長,規模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信貸風險的下降,也使信貸成本得以降低。
用于消費的金融需求增多。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的消費需求增多。農民進城購房,購買汽車等大型支出都需依賴于金融借貸服務,以往農村婚喪嫁娶、房屋改造、醫療、添置大型消費品時,都會采用壓縮開支或者向親朋好友借款的方式,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隨著消費理念的轉變、金融借貸的便利以及農民理財意識的增強,于是房貸、車貸等金融消費型貸款,滿足了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消費需求。
用于理財投資的需求增多。近些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工經濟收入的不斷增長,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村勤儉節約的思想觀念、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使得農民手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再加上金融機構各種投資理財宣傳,以及信息傳播獲取的便利性,使得農民接觸了較多的投資渠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存款收益?;稹?、股票、期貨、貴金屬、房地產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金融理財形式,都在其投資理財需求范圍內,但由于這些金融項目都具有較大的風險性,農民自身專業認知有所欠缺,讓各種財富管理公司成為農民理財的主要渠道。
(三)金融需求種類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不再受限于分散的小農生產方式,無論是供給范圍還是供給渠道都發生了演變,對農村金融的需求也逐步多元化。
對資金供給的需求增多。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對于資金的供給需求也不斷增多,這就對金融需求的穩定性提出新的要求。其資金供給方式不再僅限于傳統的信貸供給,還有農業產業投資基金、發展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